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1詞典 6分類詞匯 105
《漢語大詞典》:陵波
(1).起伏飄浮于波濤之上。 南朝 陳 徐陵 《移齊文》:“ 巴 漢 樓船,陵波無際。”南史·隱逸傳上·漁父:“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陵波隱顯。”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愿陛下許 高麗 自新,焚陵波之船,罷應(yīng)募之眾,自然華夷慶賴,遠(yuǎn)肅邇安?!?br />(2).形容女子步履輕盈。文選·曹植〈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韤生塵。” 李善 注:“《淮南子》曰:‘圣人行於水,無跡也,眾生行於霜,有跡也?!?/div>
《漢語大詞典》:沆瀁
(1).水廣闊貌。 晉 左思 《吳都賦》:“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測其深,莫究其廣?!?span id="rpjr6tu" class="book">《文選·郭璞〈江賦〉》:“極望數(shù)百,沆瀁皛溔?!?李善 注:“沆瀁,廣大之貌?!币嘀笍V闊的水面。 清 錢謙益 《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贈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銘》:“譬彼驕人, 天吳 罔象,鼓舞相磓,不越沆瀁?!?br />(2).猶蕩漾。飄蕩起伏。《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阮籍“詠懷”〉》:“飄飄可終年,沆瀁安是非?” 李善 注:“莊子曰:‘飄飄蒿下,沆瀁海上,逍遙一也?!?br />(3).猶蕩漾。水波微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呂鄉(xiāng)筠》:“﹝老人﹞抽笛吹三聲,湖上風(fēng)動,波濤沆瀁,魚鱉跳噴?!?br />(4).猶蕩漾。隨風(fēng)擺動。 宋 朱熹 《秋懷》詩之二:“寂歷候蟲悲,沆瀁碧草露?!?/div>
《國語辭典》:折疊(折疊)  拼音:zhé dié
把物體的一部分翻轉(zhuǎn),使整齊的與另一部分緊密相連。如:「折疊被子?!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七:「到了所在,住了腳,便把這驢似紙一般折疊起來?!?/div>
《國語辭典》:摺疊(摺疊)  拼音:zhé dié
將平面的東西折起疊合。如:「摺疊好棉被?!?/div>
《漢語大詞典》:低卬
(1).忽高忽低;時起時伏。卬,通“ 昂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卬夭蟜據(jù)以驕驁兮,詘折隆窮蠼以連卷?!?span id="vehxtdx" class="book">《漢書·楊惲傳》:“是日也,拂衣而喜,奮褎低卬,頓足起舞?!?br />(2).指音節(jié)的高低。新唐書·文藝傳序:“ 高祖 、 太宗 ,大難始夷,沿 江左 餘風(fēng),絺句繪章,揣合低卬,故 王 、 楊 為之伯?!?br />(3).形容世事盛衰、起伏。 清 龔自珍 《答人問關(guān)內(nèi)侯》:“天必有所趨,天之廢封建而趨一統(tǒng)也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后毅然定?!?/div>
《國語辭典》:浪潮  拼音:làng cháo
1.海水漲落而形成的起伏波浪。
2.比喻一時形成,聲勢浩大的社會風(fēng)氣或行動。如:「政治改革的浪潮一波波,逼得執(zhí)政者不得不出來面對?!?/div>
《漢語大詞典》:聳踴(聳踴)
亦作“ 聳踴 ”。
(1).起伏,跳動。 宋 蘇軾 《秧馬歌》:“我有桐馬手自提,頭尻軒昂腹脅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兩足為四蹄。聳踴滑汰如鳧鷖,纖纖束藁亦可齎?!?br />(2).勸騰。 隋煬帝 《天臺設(shè)齋愿文》:“適現(xiàn)儀形,續(xù)放光燄。彈指之聲,震于龕室。僧使報述,遐邇聳踴?!?br />(3).慫恿。 唐 柳宗元 《與楊誨之第二書》:“人之死於 胡 越 者,赫然千里,不能諫而又聳踴之?!?/div>
《漢語大詞典》:蕩瀁(蕩瀁)
亦作“ 盪漾 ”。 波動貌。 唐 張說 《江山愁心賦寄子岳州作》:“江上之深林兮,杳冥蒙而不已。鳥為花兮猿為子,紛盪瀁兮言莫擬。” 明 張居正 《游衡岳記》:“五峰背擁,云海盪漾,亦勝境地?!?br />同“ 蕩漾 ”。
(1).水波上下起伏。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王微〈養(yǎng)疾〉》:“北渚有帝子,蕩瀁不可期?!?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江豚時出戲,驚波忽蕩瀁?!?br />(2).思想、感情等起伏波動。 唐 李白 《愁陽春賦》:“蕩瀁惚怳,何垂楊旖旎之愁人?”
《國語辭典》:蕩漾(蕩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起伏,多用于指水波、聲音。唐。李白惜馀春賦〉:「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也作「蕩漾」。
《國語辭典》:蕩漾(盪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動起伏,多用于指水波、聲音。如:「水波蕩漾」。也作「蕩漾」。
《漢語大詞典》:騰?。v薄)
上下起伏。文選·嵇康〈琴賦〉:“洶涌騰薄,奮沫揚(yáng)濤?!?張銑 注:“騰,上;薄,下?!?/div>
分類:上下起伏
《漢語大詞典》:漪流
微波起伏的流水。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清奇》:“娟娟羣松,下有漪流。”
《國語辭典》:潮熱(潮熱)  拼音:cháo rè
中醫(yī)上指病人每天到了一定時候,體溫就會上升,全身出汗的病癥。因有如潮汐般準(zhǔn)時,故稱為「潮熱」。
《漢語大詞典》:濆淪(濆淪)
起伏急疾貌。初學(xué)記卷一引 晉 李颙 《雷賦》:“駭氣奔激,震響交撲,濆淪隱轔,崩騰磊落。”
分類:起伏急疾
《漢語大詞典》:跳巒(跳巒)
喻指起伏的山巒。 漢 揚(yáng)雄 《河?xùn)|賦》:“簸丘跳巒,涌 渭 躍 涇 ?!?/div>
分類:起伏山巒
《國語辭典》:波峰  拼音:bō fēng
在上下起伏的波動中,波上的最高點(diǎn),或介質(zhì)向上運(yùn)動偏離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處,稱為「波峰」。
《國語辭典》:波形  拼音:bō xíng
像波浪起伏的形狀。如:「他把庭園里的矮樹叢剪成波形,高低起伏,頗有曲折之美?!?/div>
《漢語大詞典》:蝹蜿
龍行貌。亦謂曲折起伏貌。玉篇·蟲部:“蝹蜿,龍皃?!?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劉逸生 注:“蝹蜿,曲折起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