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絕遠(yuǎn);絕高。 南朝 梁
陶弘景 :“九垓夐絶,七度虛懸,分空置境,聚氣搆天?!?span id="rzbdumo" class="book">《
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交州 夐絶一垂,寔惟荒服,恃遠(yuǎn)后賓,固亦恒事?!?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豈夐絶在上,清虛曠杳,去人間遼闊之宇而別有一天哉?” 清
梅曾亮 《〈舒伯魯集〉序》:“ 伯魯 之才高,志亦與之相副,以為古人無不可到者,即其所成就者論之,謂已造古人夐絶之境乎?未能也?!?br />(2).猶斷絕,隔絕。
《舊唐書·段秀實傳》:“既至其理所,人煙夐絶,兵無廩食。朝廷憂之。”
《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 商嶺 則道迂且遙, 駱谷 復(fù)為盜所扼,僅通王命。惟在 褒斜 ,此路若又阻艱,南北遂將夐絶。”
(3).猶超絕。 南朝 宋 顏延之 :“分馳迥場,角壯永埒,別輩越羣,絢練夐絶。” 宋
陳亮 :“圣上天日之表,本非茍安于無事,而又英明夐絶古今。” 清
龔自珍 《〈慈云樓藏書志〉序》:“我朝右文之治,夐絶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