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蹤跡(蹤跡)  拼音:zōng jī
1.足跡、行蹤。唐。于武陵〈友人南游不回因而有寄〉詩:「一別無消息,水南蹤跡稀?!埂都t樓夢》第七三回:「打著燈籠,各處搜尋,并無蹤跡。」
2.追蹤找尋。宋。何薳《春渚紀聞。卷二。二富室疏財》:「劉氏因密令人往青州蹤跡之,果有州民麻氏,其富三世。」《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就在廟里打了中火,遣人四下蹤跡縣尉,并無的信。」
《國語辭典》:屐齒(屐齒)  拼音:jī chǐ
木屐底下凸出像齒的部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忿狷》:「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唐。白居易 野行詩:「草潤衫襟重,沙乾屐齒輕?!?/div>
《漢語大詞典》:靈蹤(靈蹤)
(1).指佛的莊嚴妙相。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由是 鹿園 層敞,象教旁流,宣妙奬於希夷,范靈蹤於顯晦。” 五代 齊己 《題玉泉寺》詩:“勝景飽於閒采拾,靈蹤銷得正思量,時移兩板成塵跡,猶掛吾師舊影堂。”
(2).指神靈。 劉師培 文說·宗騷:“ 荊楚 之俗,敬天明鬼,故《神女》作賦,《山鬼》名篇,仰古賢於 彭咸 ,弔靈蹤於 河伯 ?!?br />(3).指僧道的足跡。 唐 孟郊 《送蕭煉師入四明山》詩:“靜言不語俗,靈蹤時步天。” 南唐 李中 《贈東林白大師》詩:“ 虎溪 久駐靈蹤,禪外詩魔尚濃?!?br />(4).借指僧道足跡所履之處。 唐 陸龜蒙 《寄茅山何威儀》詩之一:“大小三峯次 九華 ,靈蹤今盡屬 何 家?!?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我聞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靈蹤紀真籙?!?br />(5).猶墨寶。寶貴的墨跡。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伊人秉茲圖,顧眄擇所從,而我何為者,開顏捧靈蹤?!?br />(6).敬稱道士的手跡。 清 厲鶚 《次韻顧丈月田以羅浮竹葉符見贈》:“淋漓太平符,糾繆龍蛇繞,至今留靈蹤,葉葉出意表?!?/div>
《漢語大詞典》:履跡(履跡)
亦作“ 履跡 ”。
(1).謂踏著前人的足跡。指承襲祖業(yè)。三國志·蜀志·楊戲傳:“躡基履跡,播德芳聲?!?br />(2).足跡。 南朝 陳 何楫 《班倢伃》詩:“履跡隨恩故,階苔逐恨新?!?唐 岑參 《長門怨》詩:“緑錢生履跡,紅粉濕啼痕?!?br />(3).事跡。 清 劉大櫆 《〈王天孚詩集〉序》:“余讀其詩,稽其平生之履跡?!币槐咀鳌?履跡 ”。
《國語辭典》:履舄  拼音:lǚ xì
1.履,單底鞋;舄,復底鞋?!嘎聂狗褐感?。唐。姚合 揚州春詞:「竹風輕履舄,花露膩衣裳?!?br />2.足下。敬稱對方,常用于寫信。宋。王安石與王宣徽書〉:「南北遼闊,無緣進望履舄?!?/div>
《漢語大詞典》:履痕
足跡。 唐 劉長卿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詩:“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履痕?!?潘漠華 《回望》:“許多不相識的人們,在我過來的足跡上,又加上錯亂的新的履痕了?!?/div>
分類:足跡
《漢語大詞典》:駿步(駿步)
喻賢才的足跡。 唐 柳宗元 《懲咎賦》:“惟聰明為可攷兮,追駿步而遐游?!?/div>
分類:賢才足跡
《國語辭典》:人跡(人跡)  拼音:rén jī
人的足跡?!堆θ寿F征遼事略》:「到三門外,見左青龍,右白虎,護其觀門,并無人跡?!埂都t樓夢》第四七回:「湘蓮見前面人跡已稀,且有一帶葦塘。便下馬將馬拴在樹上?!?/div>
分類:人跡足跡
《漢語大詞典》:行跡(行蹟)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 事跡;行為。東觀漢記·平原懷王勝傳:“ 平原王 葬, 鄧太后 悲傷,命史官述其行跡,為傳誄,藏于王府?!?span id="anu6cum" class="book">《后漢書·皇后紀序》:“故考列行跡,以為《皇后本紀》?!?清 姚鼐 《河南孟縣知縣新城魯君墓表》:“君少讀書,慕古人行蹟。” 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們看成空氣一樣,一點也不因此檢點一下自己的行跡?!?/div>
分類:行跡事跡
《國語辭典》:后稷  拼音:hòu jì
周朝的先祖。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nóng)師;有功,遂封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見《史記。卷四。周本紀》。
《國語辭典》:禹跡(禹跡)  拼音:yǔ jī
1.夏禹治水,足跡遍歷中國,故以禹跡為中國的代稱。《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
2.夏禹的功業(yè)。北周。庾信《周宗廟歌。皇夏》:「功參禹跡,德贊堯門?!固?。章孝標 上浙東元相詩:「何言禹跡無人繼,萬頃湖田又斬新?!?/div>
《國語辭典》:祖武  拼音:zǔ wǔ
繼承祖先的事功?!对娊?jīng)。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埂督鹌棵贰返诹呕兀骸噶罾蓛扇胛鋵W,正當努力功名,承其祖武?!?/div>
《漢語大詞典》:履綦
(1).足跡,蹤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婕妤:“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顏師古 注:“言視殿上之地,則思履綦之跡也?!?南朝 齊 王融 《有所思》詩:“宿昔夢顏色,階庭尋履綦?!?清 譚嗣同 《仁學》二四:“緬山川之履綦,邈音書而飛越。”
(2).指鞋上的帶子。 明 何景明 《寡婦賦》:“紛履綦之委弛兮,琴瑟偃而不張。”
《漢語大詞典》:接跡(接跡)
亦作“接蹟”。 足跡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趙璘 因話錄·徵:“銅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趨?!?金 王若虛 《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聲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清 顧炎武 日知錄·微子之命:“后之經(jīng)生不知此義,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跡于天下矣?!币嘀^相繼。 唐 韓愈 《伯夷頌》:“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明 劉基 《送黃叔旸歸金華覲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訓,以接跡於古昔圣賢而后已也?!?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歷 漢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憲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號?!?br />見“ 接跡 ”。
《漢語大詞典》:仙鳧(仙鳧)
(1).后漢書·方術傳·王喬:“ 王喬 者, 河 東人也。 顯宗 世,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shù),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焙蟪R浴跋渗D”作為履的典實。 唐 段成式 《光風亭夜宴妓有醉毆者》詩:“擲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飄?!?唐 姚月華 《制履贈楊達》詩:“金刀翦紫羢,與郎作輕履。愿化雙仙鳧,飛來入閨里。” 唐 孟浩然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詩:“仙鳧能作伴,羅襪共凌波?!?br />(2).比喻足跡、行蹤。 明 何景明 《送寇定州》詩:“霄漢仙鳧去,風塵老驥行?!?br />(3).鴨的美稱。 唐 李邕 《斗鴨賦》:“徵羽毛之好鳥,得渤澥之仙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