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踏 → 蹋踏”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66,分25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蹋鴟
踏圓
踏謠娘
轉(zhuǎn)踏
作踏
鶯蹋
馺踏
腳踏車
錦踏
凌踏
頹踏
踏錘
踏床
踏場
踏踧
《漢語大詞典》:蹋鴟(蹋鴟)
見“ 蹋鴟巾 ”。
《漢語大詞典》:蹋鴟巾(蹋鴟巾)
金 人頭巾名。 宋 范成大 《蹋鴟巾》詩:“重譯知書自貴珍,一生心愧蹋鴟巾。雨中折角君何愛,帝有衣裳易介鱗。” 宋 周煇 《北轅錄》:“無貴賤,皆著尖頭靴;所頂巾謂之蹋鴟?!?/div>
分類:人頭頭巾
《漢語大詞典》:踏圓(踏圓)
亦作“蹋圓”。 踏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汪士秀:“ 汪士秀 , 廬州 人。剛勇有力,能舉石舂。父子善蹴鞠……叟曰:‘我固未嘗死也。溺江者十九人,皆為妖物所食;我以蹋圓得全。物得罪於 錢塘君 ,故移避 洞庭 耳。三人魚精,所蹴魚胞也?!眳⒁姟?踏毬戲 ”。
《漢語大詞典》:踏毬戲(踏毬戲)
亦作“蹋毬戲”。古代雜技戲名。表演者踩蹬彩畫大木球,使之來回走動,與今雜技節(jié)目“踩大球”相似。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打毬:“今樂人又有蹋毬之戲,作彩畫木毬,高一二尺,女妓登躡,毬宛轉(zhuǎn)而行,縈回去來,無不如意?!?span id="phrkcfv" class="book">《文獻通考·樂二十》:“踏毬戲:踏毬用木毬,高尺餘,伎者立其上,圓轉(zhuǎn)而行也?!?/div>
《漢語大詞典》:踏謠娘(踏謡娘)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樂。舊唐書·音樂志二:“《踏搖娘》,生於 隋 末。 隋 末 河內(nèi) 有人貌惡而嗜酒,常自號郎中,醉歸必毆其妻。其妻美色善歌,為怨苦之辭。 河朔 演其曲而被之絃管,因?qū)懫淦拗?。妻悲訴,每搖頓其身,故號《踏搖娘》。近代優(yōu)人頗改其制度,非舊旨也?!?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托名》:“《隋唐嘉話》云: 隋 末, 河閒 有人使酒,自號郎中,醉必歐其妻,其妻美而善歌,好事者呼為《踏搖娘》。今轉(zhuǎn)為《踏容娘》也?!?/div>
分類:散樂
《國語辭典》:轉(zhuǎn)踏(轉(zhuǎn)踏)  拼音:zhuǎn tà
一種流行于宋代的歌舞。表演形式由宋代說唱技藝發(fā)展而來,以一詩一詞歌詠一事或分詠多事,邊歌邊舞,演前有勾隊詞,后有放隊詞。為元代劇曲的先導(dǎo)。也稱為「傳踏」。
《漢語大詞典》:作踏
踐踏;糟蹋。 明 唐順之 《為賑濟事》:“飢民出外不許作踏田禾,搶奪柴草,摘取蔬果?!?/div>
分類:踐踏糟蹋
《駢字類編》:鶯蹋(鶯蹋)
元 盧琦 美人折花 鶯蹋露珠沾翠袖,蝶隨春色上金釵。
《漢語大詞典》:馺踏
見“ 馺遝 ”。
《漢語大詞典》:馺遝
亦作“ 馺踏 ”。亦作“ 馺沓 ”。
(1).連續(xù)不斷。引申為盛多貌。文選·陸機〈文賦〉:“紛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擬。” 李善 注:“馺遝,多貌。”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白玉樓賦》:“玉童華女,眾馺踏而云飃?!?清 陳維嵩 《鳳凰臺上憶吹簫·湯陰城外十里絲楊夾堤互引額以柳廊名極俊詞以紀(jì)之》詞:“洪水潺湲,爵臺馺遝?!?br />(2).馬疾走。泛指疾行。 清 方文 《徐月鹿水部署中喜遇八弟退谷》詩:“君言 黃河 邊,兵馬正馺遝?!?br />(3).喻迅速傳播。
(4).喻奔波。
《國語辭典》:腳踏車(腳踏車)  拼音:jiǎo tà chē
一種利用雙腳踩踏板前進的輪車。如:「他騎著腳踏車走了?!挂卜Q為「自行車」、「單車」、「自由車」、「自轉(zhuǎn)車」、「鐵馬」、「孔明車」。
《駢字類編》:錦踏(錦踏)
庾信鏡賦見甲煎下。
《漢語大詞典》:凌踏
侵害摧殘。 梁啟超 《開明專制論》:“若與共事,萬一彼破我約法以凌踏吾民,奈何?”
分類:侵害摧殘
《漢語大詞典》:頹踏
猶崩塌。 唐 柳宗元 《晉問》:“摺拉頽踏,捽首軒尾,澒入重淵,不知其幾百里也?!?/div>
分類:崩塌
《分類字錦》:踏錘(踏錘)
文獻通考:大遼有八部。其渤海俗,每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shù)輩前行,士女隨之,更相唱和,回旋宛轉(zhuǎn),號曰踏錘焉。
分類:雜樂
《國語辭典》:踏床  拼音:tà chuáng
床、椅前放腳的小凳子?!端问贰>硪晃濉?。輿服志二》:「紅羅夾軟屏風(fēng)、夾縵各一,襯腳席褥、靠背坐褥及踏床各一?!埂端疂G傳》第四五回:「那婦人也不應(yīng),自坐在踏床上,眼淚汪汪,口里嘆氣。」
分類:腳踏
《國語辭典》:踏場(踏場)  拼音:tà cháng
演員依照樂曲的節(jié)奏,在戲臺上舞蹈?!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一出》:「后行腳色,力齊鼓兒,饒個攛掇,末泥色饒個踏場?!?/div>
《漢語大詞典》:踏踧
亦作“蹋踧”。 見“ 踏蹴 ”。
《漢語大詞典》:踏蹴
亦作“ 踏蹙 ”。亦作“蹋蹴”。亦作“蹋踧”。
(1).踐踏;踩踏。 漢 賈誼 新書·淮難:“天子選功臣有識者,以為之相吏,王僅不踏蹴而逐耳,無不稱病而走者,天下孰弗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驅(qū)怪:“頃之,板上橐橐似踏蹴聲,甚厲。”
(2).踢。后漢書·陳蕃傳:“黃門從官騶蹋踧 蕃 曰:‘死老魅!復(fù)能損我曹員數(shù),奪我曹稟假不?’”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鞠:“古今物制固多不同,以其類而求之於古,即《霍去病傳》謂為穿域踏鞠者,其幾於氣毬也矣。其文曰:‘ 去病 貴不省事,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 去病 尚穿域踏鞠也?!?師古 曰:‘鞠以皮為之,實之以毛,踏蹙而戲也?!?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 小翠 ﹞第善謔,刺布作圓,蹋蹴為笑?!?清 李聲振 《百戲竹枝詞·踏鞠》序:“俗名踢毬。置二鐵丸,更相踏蹴,以能互擊為勝?!?/div>
分類:踐踏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