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4詞典 2分類詞匯 32
《漢語大詞典》:掩覆
(1).遮蔽。紅樓夢第四九回:“原來這 蘆雪庭 蓋在一個(gè)傍山臨水河灘之上……四面皆是蘆葦掩覆?!?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潭的南沿是巖壁的高岸,有些地方有幾株很茂盛的榕樹掩覆著?!?br />(2).埋葬。《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 晏娥兒 ﹞乃解衣以覆 桓公 之尸,復(fù)肩負(fù)窗槅二扇以蓋之,權(quán)當(dāng)掩覆之意。”
(3).掩蓋;掩飾。三國志·魏志·曹袞傳:“其微過細(xì)故,當(dāng)掩覆之?!?span id="lx2jfg5" class="book">《舊唐書·德宗紀(jì)上》:“朕志在推誠,事皆掩覆,禮遇轉(zhuǎn)厚,委任益隆。”《元典章·刑部十·諸贓三》:“取錢物之人懼罪,因而隱諱;其與錢之人懼罪,亦不肯説,而相互掩覆,人莫能知,難於敗露。”
(4).躲藏。 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中:“彼視學(xué)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游?!?br />(5).傾覆,倒塌。
《國語辭典》:隱藏(隱藏)  拼音:yǐn cáng
隱匿、閉藏?!冻o。嚴(yán)忌。哀時(shí)命》:「眾比周以肩迫兮,賢者遠(yuǎn)而隱藏?!埂都t樓夢》第三三回:「或隱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說了出來,我們也少受些辛苦,豈不念公子之德?」
《漢語大詞典》:伏匿
隱藏;躲藏。《楚辭·九辯》:“騏驥伏匿而不見兮,鳳皇高飛而不下。” 唐 柳宗元 《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師,不得伏匿,皆來會(huì)堂下?!?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盜縱羣隊(duì)窮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殺擄?!?魯迅 《漢文學(xué)史綱要》第六篇:“ 秦 既焚燒詩書,坑諸生于 咸陽 ,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間,或則委身于敵以舒憤怨?!?/div>
分類:隱藏躲藏
《國語辭典》:遮掩  拼音:zhē yǎn
1.遮蔽。如:「在兩旁成排的路樹遮掩下,此段路已成了名副其實(shí)的林蔭大道?!?br />2.掩飾、隱瞞。《紅樓夢》第一九回:「襲人笑道:『何嘗哭,才迷了眼揉的?!灰虼吮阏谘谶^了?!埂段拿餍∈贰返诹兀骸阜A帖上,又說柳知府許多壞話。說他如何疲軟,等到鬧出事來,還替他們遮掩,無非避重就輕,為自己開脫處分地步?!?/div>
《國語辭典》:遮護(hù)(遮護(hù))  拼音:zhē hù
1.阻擋?!队罉反蟮鋺蛭娜N。小孫屠。第三出》:「愛花心,須仗托,闌桿遮護(hù)?!挂沧鳌刚跀r」。
2.庇護(hù)?!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三三出》:「怕它張協(xié)相拋棄,望圣手遮護(hù)奴到京?!埂端疂G傳》第四二回:「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陰靈遮護(hù)則個(gè)!神明庇佑!」
《國語辭典》:避匿  拼音:bì nì
躲避、隱匿。《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埂冻o。東方朔。七諫。謬諫》:「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div>
《國語辭典》:潛居(潛居)  拼音:qián jū
隱居?!逗鬂h書。卷五一。李恂傳》:「潛居山澤,結(jié)草為廬,獨(dú)與諸生織席自給?!埂侗阕?。外篇。正郭》:「蓋盤桓潛居之時(shí),非在天利見之會(huì)也。」
《國語辭典》:躲避  拼音:duǒ bì
隱藏逃避。《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如今辭別老爹,收拾行李,到別處去躲避幾時(shí)?!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赣氪耸?,愈覺不妙,忙與家人計(jì)議,關(guān)了前門,取了些盤纏,自己想從后門逃走,往別處躲避一回?!?/div>
《漢語大詞典》:避藏
躲藏;躲避。 漢 焦贛 《易林·否之困》:“白日揚(yáng)光,雷車避藏?!?span id="0egi5z5" class="book">《宋史·兵志七》:“行旅市人下逮奴隸,皆避藏恐懼,事駭見聞?!?清 李調(diào)元 《八月中秋同人宴集云谷借樹軒》詩:“二十八宿驚避藏,不敢報(bào)天聽其狂?!?/div>
《漢語大詞典》:潛?。撟。?/div>
猶躲藏。《醒世姻緣傳》第八回:“ 梁生 京中無可潛住,正思量要到 晁爺 任內(nèi)躲避些時(shí)?!?/div>
分類:躲藏
《國語辭典》:藏躲  拼音:cáng duǒ
躲藏、躲避?!度龂萘x》第六六回:「伏后情知事發(fā),便于殿后椒房內(nèi)夾壁中藏躲。」《紅樓夢》第六一回:「五兒藏躲不及,只得上來問好?!?/div>
分類:躲藏躲避
《國語辭典》:潛躲(潛躲)  拼音:qián duǒ
潛隱、躲藏?!度龂萘x》第五回:「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于人家燒不??的庭柱上,卻入樹林潛躲?!?/div>
分類:隱藏躲藏
《國語辭典》:盤攏(盤攏)  拼音:pán lǒng
躲藏?!段拿餍∈贰返谖逦寤兀骸赶嫣m發(fā)話道:『哩耐今朝盤攏,明朝盤攏,倪也尋得苦格哉?!弧?/div>
《漢語大詞典》:退藏
(1).退歸躲藏;隱匿。 唐 杜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校熱退晚加小涼穩(wěn)睡有詩戲呈元二十一曹長》:“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宋 司馬光 《祭雷道矩文》:“虜氣方沮,歛蹤退藏?!?魯迅 《彷徨·傷逝》:“死的寂靜有時(shí)也自己戰(zhàn)栗,自己退藏?!眳⒁姟?退藏於密 ”。
(2).謂辭官引退,藏身不用。 唐 白居易 《元十八從事南海欲出廬山臨別舊居投和兼伸別情》詩:“我自退藏君變化,一杯可易得相逢?!?宋 蘇舜欽 《舟中感懷寄館中諸君》詩:“於時(shí)既無益,自合早退藏?!?元 耶律楚材 《云漢遠(yuǎn)寄新詩四十韻因和而謝之》:“多士思登用,遺賢肯退藏?!?/div>
《國語辭典》:退藏于密(退藏於密)  拼音:tuì cáng yú mì
退隱藏身,不使人知,而使才能存養(yǎng)于內(nèi)?!兑捉?jīng)。系辭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div>
《國語辭典》:迷藏  拼音:mí cáng
隱居不出。宋。魏了翁 鷓鴣天。月落星稀露氣香詞:「買花移竹且迷藏,九重閶闔開黃道,未信低回兩鬢霜。」
《漢語大詞典》:走藏
逃走躲藏。 明 李東陽 《夜過仲家淺閘》詩:“牐官醉睡夫走藏,倉卒招呼百無計(jì)?!?清 韓菼 《禹城行》:“歲除霹靂籤,掩捕無走藏。”
分類:逃走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