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阿香推雷車
  

《搜神后記》卷五
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乘馬,從兩人行。未至村,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鮮潔。望見周過,謂曰:「日已向暮,前村尚遠(yuǎn)。臨賀詎得至?」周便求寄宿。此女為燃火作食。向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女應(yīng)諾。尋云:「官喚汝推雷車?!古宿o行,云:「今有事當(dāng)去?!挂顾齑罄子?。向曉,女還。周既上馬,看昨所宿處,只見一新冢,冢口有馬尿及馀草。周甚驚惋。后五年,果作臨賀太守?!?/span>

例句

為怯暗藏秦女扇,怕驚愁度阿香車。 王渙 悼亡

典故
窮途哭
 
哭途窮
 
窮途淚
 
泣途窮
   
泣窮途
 
阮途窮
 
步兵哭
 
窮途慟
 
阮籍哭
  
途窮哭
 
哀道窮
 
阮籍窮途哭
  
哀途窮
 
窮途老阮
 
阮籍淚
   
途窮泣
 
步兵泣路
  
阮公失路
 
路窮

相關(guān)人物
阮籍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阮籍〉~604~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曠達(dá)不羈,不拘禮俗。性至孝,居喪雖不率常檢,而毀幾至滅性。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得與言,昶嘆賞之,自以不能測也。太尉蔣濟(jì)聞而辟之,后為尚書郎、曹爽參軍,以疾歸田里。歲馀,爽誅,太傅及大將軍乃以為從事中郎。后朝論以其名高,欲顯崇之,籍以世多故,祿仕而已,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酒,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乃嘆曰:「時無英才,使豎子成名乎!」時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列傳〉~36~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蜃I之,籍曰:「禮豈為我設(shè)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dāng)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cè)。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nèi)淳至,皆此類也。時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簡釋

窮途哭:喻指對世事極度悲觀。唐杜甫《秋暮枉裴道州手札》:“齒落未是無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p>


例句

每恥窮途哭,今那客淚零。 元稹 飲致用神曲酒三十韻

自慚初識查頭味,正是棲棲哭阮涂。 吳融 南遷途中作七首渡漢江初嘗鳊魚有作

只慚燕館盛,寧覺阮途窮。 吳融 赴闕次留獻(xiàn)荊南成相公三十韻

無為學(xué)驚俗,狂醉哭途窮。 呂溫 登少陵原望秦中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有水術(shù)因用感嘆

身老方投刺,途窮始著鞭。 周萬 送沈芳謁李觀家求仕進(jìn)

從茲阮籍淚,且免泣途窮。 孟郊 送任載齊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淮陰不免惡少辱,阮生亦作窮途悲。 戴叔倫 行路難

尋思阮籍當(dāng)時意,豈是途窮泣利名。 李咸用 山中

大道將窮阮籍哀,紅塵深翳步遲回。 李咸用 途中逢友人

司寇亦曾遭魯黜,步兵何事哭途窮。 李山甫 早秋山中作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窮。 李端 贈薛戴

蹉跎潘鬢至,蹭蹬阮途窮。 李端 長安感事呈盧綸

自憐窮律窮途客,正怯孤燈一局棋。 杜牧 寄李起居四韻

多病馬卿無日起,窮途阮籍幾時醒。 杜甫 即事

此生遭圣代,誰分哭窮途。 杜甫 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

赤眉猶世亂,青眼只途窮。 杜甫 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澧朗

君見途窮哭,宜憂阮步兵。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

茫然阮籍途,更灑楊朱泣。 杜甫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

途窮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杜甫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幕府親友

齒落未是無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張騫。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

蒼茫步兵哭,展轉(zhuǎn)仲宣哀。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此身醒復(fù)醉,不擬哭途窮。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

途窮悲阮籍,病久憶相如。 牟融 有感

不恨依窮轍,終期濟(jì)巨川。 王維 哭祖六自虛

賈誼哭時事,阮籍哭路岐。 白居易 寄唐生

滄洲自有趣,不便哭途窮。 皇甫曾 過劉員外長卿別墅

若使重生太平日,也應(yīng)回首哭涂窮。 秦韜玉 寄懷

返駕王尊何足嘆,哭途阮籍謾無聊。 羅鄴 春過白遙嶺

正哭阮途歸未得,更聞江筆赴嘉招。 羅鄴 聞友人入越幕因以詩贈

誰知獨(dú)西去,步步泣途窮。 許棠 奉天寒食書事

蒙莊環(huán)外知音少,阮籍途窮旨趣低。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

共嘆虞翻枉,同悲阮籍途。 賈至 送王員外赴長沙

達(dá)士由來知道在,昔賢何必哭途窮。 鄭谷 倦客

虞翻歸有日,莫便哭窮途。 鄭谷 遷客

日暮窮途淚滿襟,云天南望羨飛禽。 錢起 七盤嶺阻寇聞李端公先到南楚

郤詵丹桂無人指,阮籍青襟有淚沾。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寄獻(xiàn)虢州崔郎中二十韻

開口謾勞矜道在,撫膺唯合哭途窮。 韓偓 余自刑部員外郎為時權(quán)所擠值盤石出鎮(zhèn)藩屏朝選賓佐以馀充職掌記郁郁不樂因成長句寄所知

應(yīng)知阮步兵,惆悵此途窮。 高適 酬秘書弟兼寄幕下諸公

那言阮家子,更作窮途慟。 鮑溶 寓興

典故  
安車?yán)c組

相關(guān)人物
劉秀(漢光武帝)
 
嚴(yán)光

參考典故
嚴(yán)光
 
羊裘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嚴(yán)光傳》
「嚴(yán)光字子陵,一名遵,會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xué)。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坏垡善涔猓藗浒曹囆c,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span>

例句

安車未至柴關(guān)外,片玉已藏墳土新。 李咸用 悼范攄處士

想就安車召,寧期負(fù)矢還。 李商隱 靈仙閣晚眺寄鄆州韋評事

公吏奉纁組,安車去茅茨。 王維 送高適弟耽歸臨淮作

天子錫玄纁,傾山禮隱淪。 皎然 送穆寂赴舉

典故 
望車塵
 
望塵拜
  
拜后塵
 
望塵迎
 
迎車拜
  
望塵態(tài)
 
安仁拜塵
 
迎塵拜

相關(guān)人物
潘岳


《晉書》卷五十五〈潘岳列傳〉~504~
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簡釋

望塵拜:喻餡媚權(quán)貴。清趙翼《有以疏慢見責(zé)者書以志愧》:“望塵未慣車前拜,樗散孤蹤敢不恬?!?/p>


例句

魏勃掃門,潘岳望塵。 李瀚 蒙求

典故   
螢燈
 
讀書螢
 
案頭螢
 
放螢
  
臨書卷
 
窗螢
 
螢聚
  
翠囊
 
惜馀光
 
囊懸
 
對螢
 
拾流螢
   
照書螢
 
借余光
  
露螢清夜照書卷
 
練囊不照
 
拾螢讀書
 
收螢光
 
武子窗
   
照露螢
 
讀書聚螢
 
流螢聚書
  
收螢?zāi)杰?/div> 
戲螢
 
胤螢
 
螢席
 
映書
 
照書

相關(guān)人物
車胤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408~
車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置郡于酆陰。是時胤十馀歲,胡之每出,嘗于籬中見而異焉。謂胤父曰:「此兒當(dāng)致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長,又為桓宣武所知。清通于多士之世,官至選曹尚書。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續(xù)晉陽秋》曰:「胤字武子,南平人。父育,為郡主簿。太守王胡之有知人識,裁見,謂其父曰:『此兒當(dāng)成卿門戶,宜資令學(xué)問?!回肪蜆I(yè)恭勤,博覽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繼日焉。及長,風(fēng)姿美劭,機(jī)悟敏率?;笢卦谇G州取為從事,一歲至治中。胤既博學(xué)多聞,又善于激賞,當(dāng)時每有盛坐,胤必同之,皆云:『無車公不樂?!惶抵x公游集之日,開筵以待之。累遷丹陽尹、護(hù)軍將軍、吏部尚書?!?/span>
《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列傳〉~277~
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于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dāng)大興卿門,可使專學(xué)?!关饭诓痪?,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及長,風(fēng)姿美劭,機(jī)悟敏速,甚有鄉(xiāng)曲之譽(yù)?;笢卦谇G州,辟為從事,以辯識義理深重之。引為主簿,稍遷別駕、征西長史,遂顯于朝廷。時惟胤與吳隱之以寒素博學(xué)知名于世。又善于賞會,當(dāng)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怪x安游集之日,輒開筵待之。
《藝文類聚》卷九十七〈鱗介部下、蟲豸部 ·蟲豸部·螢火〉~685~
《續(xù)晉陽秋》曰:車胤字武子,學(xué)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夜繼日焉。

簡釋

讀書螢:喻勤學(xué)苦讀。唐杜甫《題鄭十八著作丈》:“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干死讀書螢?!?/p>


例句

東堂桂欲空,猶有收螢光。 于濆 感懷

囊疏螢易透,錐鈍股多坑。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放螢去,不須留,聚吋少年今白頭。青云杳渺不可親,開囊欲放增馀怨。 劉言史 放螢怨

愛爾持照書,臨書嘆吾道。 司馬扎 感螢

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周繇 詠螢

只合滄洲釣與耕,忽依螢燭愧功成。 徐夤 自詠十韻

螢焰燒心雪眼勞,未逢佳夢見三刀。 李咸用 贈友弟

秋螢短焰難盈案,鄰燭馀光不滿行。 李咸用 贈陳望堯

日下徒推鶴,天涯正對螢。 李商隱 奉安國大師兼簡子蒙

枕寒莊蝶去,窗冷胤螢銷。 李商隱 秋日晚思

次兄一生能苦節(jié),夏聚流螢冬映雪。 李渤 喜弟淑再至為長歌

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螢。 李賀 申胡子觱篥歌

久貧驚早雁,多病放殘螢。 杜牧 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韻

積學(xué)螢嘗聚,微詞鳳早吞。 杜牧 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輒獻(xiàn)此詩

客來洗粉黛,日暮拾流螢。 杜甫 奉酬薜十二丈判官見贈

未足臨書卷,時能點(diǎn)客衣。 杜甫 螢火

無復(fù)隨高鳳,空馀泣聚螢。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xué)士

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 杜甫 題鄭十八著作虔

曉凌飛鵲鏡,宵映聚螢書。 王維 清如玉壺冰

鯤海已知勞鶴使,螢窗不那夢霓旌。 羅鄴 獻(xiàn)池州庾員外

人心未肯拋膻蟻,弟子依前學(xué)聚螢。 裴铏 題文翁石室

螢聚帳中人已去,鶴離臺上月空圓。 鄭立之 哭林杰

勤苦流螢信,吁嗟宿燕知。 鄭谷 投時相十韻

皇明如照隱,愿及聚螢人。 鄭轅 清明日賜百僚新火

云陰留墨沼,螢影傍華編。 錢起 和劉七讀書

畢事驅(qū)傳馬,安居守窗螢。 韓愈 答張徹

應(yīng)憐螢聚夜,瞻望及東鄰。 韓浚 清明日賜百僚新火

下帷如不倦,當(dāng)解惜馀光。 駱賓王 秋螢

一生徒羨魚,四十猶聚螢。 高適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

江海呼窮鳥,詩書問聚螢。 高適 留上李右相

風(fēng)意猶憶瑟,螢光乍近書。 鮑溶 過薛舍人舊隱

金屋玉堂開照睡,豈知螢雪有深功。 齊己

典故
具雞黍
      
幽明永隔
 
千里論交
 
雞黍恨
 
白馬故人
  
巨卿哭
 
升堂他日約
  
張范風(fēng)流
 
張范善終始
 
白馬悲宋
 
炊黍期張
 
死結(jié)生交
 
死夢尋范式
 
元伯巨卿千里從
 
元伯相葬
 
張范通夢
 
只雞平生約

相關(guān)人物
張劭
 
范式


《后漢書》卷八十一〈獨(dú)行列傳·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學(xué),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dāng)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鼓斯矂w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shè)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dāng)為爾醞酒?!怪疗淙眨耷涔?,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式仕為郡功曹。后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于子,是非死友,復(fù)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箤ざ?。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dāng)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fā)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jìn)。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咸為揮涕。式因執(zhí)紼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脩墳樹,然后乃去。

簡釋

具雞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p>


例句

系舟偏憶戴,炊黍愿期張。 李端 宿薦福寺東池有懷故園因寄元校書

巨卿哭處云空斷,阿騖歸來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沒后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后見歸妓感而成詩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蹉跎江浦生華發(fā),牢落寒原會素車。 權(quán)德輿 哭張十八校書

元伯歸全去,無由白馬來。 權(quán)德輿 工部發(fā)引日屬傷足臥疾不遂執(zhí)紼

張范善終始,吾等豈不慕。 王昌齡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尚憶青騾去,寧知白馬來。 王維 哭褚司馬

詰朝始趨鳳闕去,此日遂愁雞黍違。 王起 和李校書雨中自秘省見訪知早入朝便入集賢不遇詩

張范唯通夢,求羊永絕蹤。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風(fēng)期嵇呂好,存歿范張親。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

白馬賓徒散,青烏隴隧開。 鄭愔 哭郎著作

青烏新兆去,白馬故人來。 駱賓王 樂大夫挽詞五首

雁魚空有信,雞黍恨無期。 魚玄機(jī) 期友人阻雨不至

典故   
靈濤
 
胥潮
  
白馬潮
 
怒濤飛
  
靈胥怒
 
胥怒
 
子胥潮
 
子胥鴟夷
 
子胥濤
 
前胥后種
 
銀濤白馬
 
鴟夷沒
 
鴟夷革
 
鴟夷恨
 
伍員潮
 
伍胥神
  
白馬銀濤
 
鴟夷血
 
靈胥八月濤
 
八月潮怒
 
怒為濤
 
伍相鴟夷
 
伍員濤
 
子胥靈
 
子胥棄
 
東流生白波
 
素車駕長鯨
 
濤江雪浪
 
伍相潮頭
 
伍胥白浪
 
胥濤濺恨
 
壯志死不息
 
子胥鼓浪
 
白馬踏海潮
  
鴟夷怒濤
 
寒濤擁伍胥
 
魂莊怒濤
  
怒濤猶不平
 
前潮作子胥
 
素車走靈胥
 
伍生傳謬
  
伍胥恨不滅
 
伍胥怒濤
 
胥江萬里濤
 
子胥怒錢塘
 
子胥棄江

相關(guān)人物
伍員(字子胥)
 
文種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十三年〉~9~
吳王置酒文臺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執(zhí)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聞之,君不賤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為寡人有功,吾將爵之上賞。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將復(fù)增其國,以還助伐之功。于眾大夫如何?」群臣賀曰:「大王躬行至德,虛心養(yǎng)士,群臣并進(jìn),見難爭死;名號顯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賞,亡國復(fù)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褂谑亲玉銚?jù)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讒夫在側(cè);政敗道壞,諂諛無極;邪說偽辭,以曲為直,舍讒攻忠,將滅吳國:宗廟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荊棘?!箙峭醮笈唬骸咐铣级嘣p,為吳妖孽。乃欲專權(quán)擅威,獨(dú)傾吾國。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計,無沮吳謀?!棺玉阍唬骸附癯疾恢也恍?,不得為前王之臣。臣不敢愛身,恐吾國之亡矣。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今大王誅臣,參于桀紂。大王勉之,臣請辭矣?!棺玉銡w,謂被離曰:「吾貫弓接矢于鄭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聽從吾計,破楚見凌之讎。欲報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禍將及汝?!贡浑x曰:「未諫不聽,自殺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受劍,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shè)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賜我劍。吾今日死,吳宮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爭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吳。今乃忘我定國之恩。反賜我死,豈不謬哉!」吳王聞之,大怒,曰:「汝不忠信,為寡人使齊,托汝子于齊鮑氏,有我外之心?!辜绷钭圆茫骸腹虏皇谷甑糜兴姟!棺玉惆褎ρ鎏靽@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與龍逄、比干為友?!顾旆鼊Χ?。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fēng)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yáng)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一〈神一·伍子胥〉~235~
伍子胥累諫吳王,賜屬鏤劍而死。臨終,戒其子曰:「懸吾首于南門,以觀越兵來。以鰈魚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當(dāng)朝暮乘潮,以觀吳之?dāng) !棺允亲院iT山,潮頭洶高數(shù)百尺,越錢塘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走百馀里。時有見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廬州城內(nèi)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廟。每朝暮潮時,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廟前。高一二尺,廣十馀丈,食頃乃定。俗云:與錢塘江水相應(yīng)焉!
《吳越春秋》卷五〈夫差內(nèi)傳·十三年〉~22~
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斷其頭,置高樓上,謂之曰:「日月炙汝肉,飄風(fēng)飄汝眼,炎光燒汝骨,魚鱉食汝肉。汝骨變形灰,有何所見?」乃棄其軀,投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yáng)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

簡釋

靈胥:指河神。來陸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戲成絕句》:“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p>


例句

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 駱賓王 夕次舊吳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姚合 杭州觀潮

山藏伯禹穴,城壓伍胥濤。 孟浩然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孫逖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伍生傳或謬,枚叟說難窮。 宋昱 樟亭觀濤

冤深陸機(jī)霧,憤積伍員濤。 張祜 哭汴州(一作夷門)陸大夫

懷中陸績橘,江上伍員濤。 張祜 送廬弘本浙東覲省

浙波只有靈濤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徐凝 題伍員廟

地接三茅嶺,川迎伍子濤。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有序)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李白 行路難三首

回潮迎伍相,驟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典故 

《妙法蓮華經(jīng)》卷三《譬喻品》
長者告諸子,言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來。

例句

師誦此經(jīng)經(jīng)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白牛之步疾如風(fēng)。 修雅 聞?wù)b法華經(jīng)歌

三車在門外,載你免飄蓬。 寒山 詩三百三首

門外有三車,迎之不肯出。 寒山 詩三百三首

門外不須催五馬,林中且聽演三車。 岑參 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

萬乘游仙宗有道,三車引路本無塵。 廣宣 安國寺隨駕幸興唐觀應(yīng)制

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與我論三車。 李白 僧伽歌

指喻三車覺,開迷五陰纏。 李紳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

昔事堪惆悵,談玄愛白牛。 貫休 和韋相公話婺州陳事

持經(jīng)功力能如是,任駕白牛安穩(wěn)行。 齊己 贈念法華經(jīng)僧

此經(jīng)真體即毗盧,雪嶺白牛君識無。 齊己 贈念法華經(jīng)僧

典故 
飲中仙
 
長鯨吸
 
白眼青天
 
銜杯樂圣
 
蘇晉長齋
 
百川鯨吸
 
杯吸百川
 
酒海吞鯨
 
酒中鯨
 
呼來時,記上船
 
流涎值曲車
 
少陵應(yīng)賦飲中仙
 
長安市上爐邊臥

相關(guān)人物
杜甫
 
蘇晉


《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飲中八仙歌〉
知章【案:賀知章。會稽人。自稱秘書外監(jiān)?!框T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案:讓皇帝長子琎。封汝陽王。】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道見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案:李適之。天寶元年為左丞相。】日興費(fèi)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銜杯樂圣稱避賢】。宗之【案:崔宗之。日用之子。襲封齊國公?!繛t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蘇晉【案:晉。?之子。官至左庶子?!块L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案:旭善草書。】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焦遂【案:甘澤謠。布衣焦遂。為陶峴客?!课宥贩阶咳?,高談雄辨驚四筵。
典故 
騎款段
 
乘下澤
 
乘款段
 
平生馬少游
 
驅(qū)款段
 
下澤乘車
 
澤車款段
 
少游馬
 
少游鄉(xiāng)里
 
款段下澤
 
少游車
 
思少游
 
歸來款段
 
百年須下澤
  
款段乘春
 
款段少游
 
馬游

相關(guān)人物
馬少游


《東觀漢記校注》卷十二〈馬援傳〉~422~
馬援擊交阯,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嘗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吏,守墳?zāi)?,鄉(xiāng)里稱為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划?dāng)吾在浪泊、西里、烏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熏蒸,仰視烏鳶跕跕墮水中,臥念少游平生時語,何可得也!」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
封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援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zāi)?,鄉(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耳。』當(dāng)吾在浪泊、西里閒,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臥念少游平生時語,何可得也!今賴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慚?!固?#183;李賢注:「《周禮》曰:『車人為車,行澤者欲短轂,行山者欲長轂,短轂則利,長轂則安』也。」

簡釋

款段:喻指普通的生活或侮悟之情。唐李白《江南贈韋南陵冰》:“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p>


典故 
博浪金椎
 
擊副車
  
子房椎
 
椎飛博浪
  
博浪力士
 
滄海金椎
 
奮一椎
 
擊暴秦
 
驚博浪
  
祖龍一擊
 
報韓
 
副車不中
 
金槌擊致
 
金錘報韓
 
沙中客
 
張良椎秦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xué)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簡釋

博浪飛椎:喻報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車?!?/p>


例句

金槌擊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詠史

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車。 朱彝尊 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

壯士揮金槌,報讎六國聞。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 駱賓王 詠懷

典故
鮑魚腥
 
鮑車
 
沙邱鮑魚
 
沙丘鮑魚
 
辒涼骨臭
 
嬴棺費(fèi)鮑魚

相關(guān)人物
李斯
 
秦始皇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fā)喪。棺載辒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辒涼車中可其奏事。獨(dú)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shù)以罪,賜死。語具在李斯傳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辒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例句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fèi)鮑魚。 李賀 苦晝短

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李顯 幸秦始皇陵

典故 
九折途
  
九折艱
 
叱馭王尊
 
叱馭人
 
忠臣叱馭
 
悲九折
 
九折悲
 
九折魂
 
輪摧九折
 
危途九折
 
九折
 
九折回軒
 
王尊許國
   
九折回轉(zhuǎn)
 
王陽守親
 
王陽嘆
 
王尊返駕
 
王尊疾驅(qū)
 
王尊驅(qū)九折

相關(guān)人物
王陽
 
王尊


《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王尊〉~3226~
王尊字子贛,涿郡高陽人也。少孤,歸諸父,使牧羊澤中。尊竊學(xué)問,能史書。年十三,求為獄小吏。數(shù)歲,給事太守府,問詔書行事,尊無不對。太守奇之,除補(bǔ)書佐,署守屬監(jiān)獄。久之,尊稱病去,事師郡文學(xué)官,治尚書、論語,略通大義。復(fù)召署守屬治獄,為郡決曹史。數(shù)歲,以令舉幽州刺史從事。而太守察尊廉,補(bǔ)遼西鹽官長。數(shù)上書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每ぬ匦烀魉]尊不宜久在閭巷,上以尊為郿令,遷益州刺史。先是,瑯邪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嘆曰:「奉先人遺體,柰何數(shù)乘此險!」后以病去。及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邪?」吏對曰:「是?!棺疬称漶S曰:「驅(qū)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棺鹁硬慷q,懷來徼外,蠻夷歸附其威信。博士鄭寬中使行風(fēng)俗,舉奏尊治狀,遷為東平相。

簡釋

九折回軒:借喻不再奔波于仕途。唐李商隱《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斯游悅為勝,九折幸回軒”

九折途:喻指路途艱險。宋陸游《東窗》:“九折危途寸步艱,至今回首尚心寒?!?/p>


例句

晨嚴(yán)九折度,暮戒六軍行。 張九齡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爾言志

撕游儻為勝,九折幸回軒。 李商隱 明禪師院酬從兄見寄

寧親西陟險,君去異王陽。 李端 送鄭宥入蜀迎覲

圣圖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盧照鄰 至望喜矚目言懷貽劍外知己

返駕王尊何足嘆,哭途阮籍謾無聊。 羅鄴 春過白遙嶺

勿以王陽道,迢遞畏崚嶒。 陳子昂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典故  
田單火牛
 
縱火牛
   
燧牛尾
  
火牛兵
 
火牛突出
 
即墨功
 
即墨降城
 
即墨龍文
 
愧田車
 
燕陣橫功

相關(guān)人物
田單


《史記》卷八十二〈田單列傳〉~2453~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單為臨菑市掾,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師長驅(qū)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涂,以?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燕既盡降齊城,唯獨(dú)莒、即墨不下。燕軍聞齊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齒既殺湣王于莒,因堅守,距燕軍,數(shù)年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zhàn),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zhàn),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xí)兵?!沽⒁詾閷④?,以即墨距燕。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閒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shí)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寡嗤跻詾槿?,使騎劫代樂毅。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而田單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飛鳥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鼓肆畛侵腥嗽唬骸府?dāng)有神人為我?guī)?。」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因反走。田單乃起,引還,東鄉(xiāng)坐,師事之。卒曰:「臣欺君,誠無能也。」田單曰:「子勿言也!」因師之。每出約束,必稱神師。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zhàn),即墨敗矣?!寡嗳寺勚缙溲?。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單又縱反閒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為寒心?!寡嘬姳M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閒,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愿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寡鄬⒋笙?,許之。燕軍由此益懈。田單乃收城中得千馀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馀城皆復(fù)為齊。乃迎襄王于莒,入臨菑而聽政。

例句

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 孔紹安 結(jié)客少年場行

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 李嶠

即墨龍文光照曜,常山蛇陣勢縱橫。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

不料邯鄲虱,俄成即墨牛。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

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莊南杰 雁門太守行

典故
玉山行
 
駕小車
 
對玉山
 
行玉山
  
衛(wèi)玠車
 
映玉山
 
玉人車
 
裴玉
 
逐羊車
  
衛(wèi)玠羊車
 
璧人車
 
乘羊入市
 
夫向羊車覓
 
聚車看衛(wèi)玠
 
傾城看殺
  
童子馭車
 
衛(wèi)玠洛陽車
 
小羊車
 
羊車并載
 
玉色映市人
 
嬉戰(zhàn)羊車
 
玉山映人
 
看殺玉車人
 
羊駕小車

相關(guān)人物
衛(wèi)玠
 
裴楷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
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見者曰:「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埂l(wèi)玠從豫章至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墻。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wèi)玠」。南朝梁·劉孝標(biāo)注引《玠別傳》曰:「玠在群伍之中,寔有異人之望。齠齔時,乘白羊車于洛陽市上,咸曰:『誰家璧人?』于是家門州黨號為『璧人』。」
《晉書》卷三十六〈衛(wèi)瓘列傳·(孫)衛(wèi)玠、(恒族弟)衛(wèi)展〉
玠字叔寶。年五歲,風(fēng)神秀異。祖父瓘曰:「此兒有異于眾,顧吾年老,不見其成長耳!」總角乘羊車入市,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者傾都。
《晉書》卷三十五〈裴秀列傳·(秀從第)裴楷〉~048~
楷風(fēng)神高邁,容儀俊爽,博涉群書,特精理義,時人謂之「玉人」,又稱「見裴叔則如近玉山,映照人也」。

簡釋

玉人:喻指男子美貌。唐盧綸《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見寄》:“鶴侶正疑芳景引,玉人那為簿書沉?!?/p>


例句

共惜不成金谷妓,虛令看殺玉車人。 王翰 觀蠻童為伎之作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崔鶯鶯 答張生(一作明月三五夜)

已迷金谷路,頻駐玉人車。 張南史

門多金埒騎,路引璧人車。 徐皓 晦日宴高氏林亭

仙人擁石去,童子馭車來。 李嶠

朝見裴叔則,朗如行玉山。 李白 贈裴十四

君行既識伯禽子,應(yīng)駕小車騎白羊。 李白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欲將瓊樹比,不共玉人同。 李端 旅舍對雪贈考功王員外

禮將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李端 酬丘拱外甥覽馀舊文見寄

明朝九衢上,應(yīng)見玉人車。 李端 酬秘書元丞郊園臥疾見寄

寄與玉人天上去,桓將軍見不教吹。 杜牧 寄★笛與宇文舍人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wèi)玠車。 杜甫 花底

客愁青眼別,家喜玉人歸。 權(quán)德輿 送盧評事婺州省覲

聞?wù)f羊車趨盛府,何言瓊樹在東林。 武元衡 至櫟陽崇道寺聞嚴(yán)十少府趨侍

玉人此日心中事,何似乘羊入市年。 盧殷 維揚(yáng)郡西亭贈友人

若問玉人殊易識,蓮花府里最清羸。 盧綸 偶逢姚校書憑附書達(dá)河南郤推官因以戲贈

明朝古堤路,心斷玉人車。 盧綸 送渾鍊歸覲卻赴闕庭

鶴侶正疑芳景引,玉人那為簿書沈。 盧綸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見寄

白玉郎仍少,羊車上路平。 耿湋 奉和元承杪秋憶終南舊居

樓上看珠妓,車中見玉人。 陳子昂 上元夜效小庾體

莫惜羊車頻列載,柳絲梅綻正芳菲。 魚玄機(jī) 和人

衛(wèi)玠羊車懸,長卿駟馬姿。 黃滔 喜翁文堯員外病起

《國語辭典》:阿香  拼音:ā xiāng
相傳為推雷車的神女。《幼學(xué)瓊林。卷一。天文類》:「雷部推車之女曰阿香?!?/div>
分類:雷車女神
《漢語大詞典》:阿香車(阿香車)
雷神之車。亦借指雷聲。 唐 王渙 《悼亡》詩:“為怯暗藏 秦女 扇,怕驚愁度阿香車。” 元 鮮于必仁 《折桂令·薊門飛雨》曲:“阿香車推下晴云,早海捲江懸?!?明 汪廷訥 《種玉記·尚主》:“看玉輦金輿,天回地轉(zhuǎn),空中拋下阿香車?!眳⒁姟?阿香 ”。
分類:雷神雷聲
《國語辭典》:阿香  拼音:ā xiāng
相傳為推雷車的神女?!队讓W(xué)瓊林。卷一。天文類》:「雷部推車之女曰阿香。」
分類:雷車女神
《國語辭典》:雷車(雷車)  拼音:léi chē
1.雷神的車子?!肚f子。達(dá)生》:「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箷x。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五:「向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女應(yīng)諾。尋云:『官喚汝推雷車?!慌宿o行云:『今有事當(dāng)去?!灰顾齑罄子??!顾?。蘇軾 無錫道中賦水車詩:「天公不見老翁泣,喚取阿香推雷車?!?br />2.雷聲。宋。陸游喜雨〉詩:「雷車隆隆南山陽,電光煜煜北斗傍?!埂段饔斡洝返诎似呋兀骸改疂庠?,濛濛黑霧。雷車轟轟,閃電灼灼?!?/div>
《國語辭典》:哭窮途(哭窮途)  拼音:kū qióng tú
晉人阮籍出外駕車,不走公路,隨意而行,行到無路可走,即大哭而回。典出《晉書。卷四九。阮籍傳》。比喻無路可走的末路。唐。杜甫〈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此生遭圣代,誰分哭窮途。」亦比喻無路可走的悲苦情懷。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谒摹鸪觯骸阜饕虏辉纾戳T傀儡鬧。慟哭窮途,又發(fā)鬨堂笑?!?/div>
《國語辭典》:窮途(窮途)  拼音:qióng tú
比喻非常艱困的處境。唐。李白古風(fēng)〉詩:「晉風(fēng)日已頹,窮途方慟哭。」《儒林外史》第八回:「窮途流落,那有定所?!?/div>
《漢語大詞典》:途窮(途窮)
喻走投無路或處境困窘。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阮步兵》:“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持法》:“此途窮者,不輯之,當(dāng)為患?!?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戰(zhàn)苦身攢鏃,途窮血裹斑?!?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于是相輕的文人們的處境,就也更加艱難起來,連街頭也不再是擾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窮道盡。”
《漢語大詞典》:阮生慟(阮生慟)
晉書·阮籍傳:“﹝ 籍 ﹞時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焙笠蛞浴叭钌鷳Q”為窮途悲嘆之典故。 明 高啟 《天平山》詩:“難追 謝公 游,空發(fā) 阮生 慟?!币嘧鳌?阮生嗟 ”、“ 阮生涕 ”。 清 孔尚仁 《桃花扇·阻奸》:“窮途才解 阮生 嗟,無主江山信手拏?!?陳去病 《歲暮雜感》詩之四:“衰病復(fù)窮途,由來 阮生 涕?!?/div>
分類:悲嘆
《漢語大詞典》:阮生車(阮生車)
三國 魏 阮籍 生逢亂世,為逃避世事,以嗜酒酣飲為自全之計。晚年更率意駕車,不由徑路,任其所至,車跡所窮,輒慟哭而歸。見晉書·阮籍傳。后因以“阮生車”為窮愁無出路之典。 清 顧炎武 《又酬傅處士次韻》:“清切頻吹 越石 笳,窮愁猶駕 阮生 車?!?/div>
《漢語大詞典》:阮籍途
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唐 杜甫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詩:“茫然 阮籍 途,更灑 楊朱 淚?!?唐 賈至 《送王員外赴長沙》詩:“共嘆 虞翻 狂,同悲 阮籍 途。”亦省作“ 阮途 ”。 唐 羅鄴 《聞友人入越幕因以詩贈》:“正哭 阮 途歸未得,更聞 江 筆赴嘉招。”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行樂》:“奚事哭泣 阮 途,而為乘槎馭駿者所竊笑哉?”
分類:指令悲哀
《漢語大詞典》:阮途
見“ 阮籍途 ”。
《漢語大詞典》:阮籍途
喻指令人悲哀的末路。 唐 杜甫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詩:“茫然 阮籍 途,更灑 楊朱 淚?!?唐 賈至 《送王員外赴長沙》詩:“共嘆 虞翻 狂,同悲 阮籍 途?!币嗍∽鳌?阮途 ”。 唐 羅鄴 《聞友人入越幕因以詩贈》:“正哭 阮 途歸未得,更聞 江 筆赴嘉招?!?清 李漁 《閑情偶寄·頤養(yǎng)·行樂》:“奚事哭泣 阮 途,而為乘槎馭駿者所竊笑哉?”
分類:指令悲哀
《漢語大詞典》:安車(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xiāng)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周禮·春官·巾車:“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蓋?!?鄭玄 注:“安車,坐乘車。凡婦人車皆坐乘。”漢書·張禹傳:“為相六歲, 鴻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優(yōu)再三乃聽許。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晉 皇甫謐 高士傳·韓康:“ 桓帝 時,乃備元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fā)?!?宋 司馬光 《王侍郎挽辭》詩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明 無名氏 《運(yùn)甓記·帥閫賓賢》:“安車遠(yuǎn)聘,筐篚將誠,玉帛為媒?!?清 黃遵憲 《和鍾西耘感懷》:“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分類:安車小車
《國語辭典》:玄纁  拼音:xuán xūn
赤黑色的幣帛,本為荊州貢物,后用以泛稱幣帛?!稌?jīng)。禹貢》:「包匭茅,厥筐玄纁璣組?!埂逗鬂h書。卷八三。逸民傳。法真?zhèn)鳌罚骸笇⒌咐鲜现咣櫍粸樾c屈也?!?/div>
《國語辭典》:拜塵(拜塵)  拼音:bài chén
語本《晉書。卷五五。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购笥靡灾S刺諂媚有權(quán)勢的人。唐。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
《漢語大詞典》:拜車塵(拜車塵)
見“ 拜塵 ”。
《國語辭典》:拜塵(拜塵)  拼音:bài chén
語本《晉書。卷五五。潘岳傳》:「岳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购笥靡灾S刺諂媚有權(quán)勢的人。唐。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div>
《漢語大詞典》:望塵(望塵)
(1).看見飛揚(yáng)的塵土。亦喻捕風(fēng)捉影或觀察到細(xì)小的征候。《后漢書·度尚傳》:“ 磐 埋骨牢檻,終不虛出,望塵受枉?!?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是以高世之士,望塵而旋跡;輕薄之徒,響赴而影集?!?br />(2).猶言望塵而拜。 唐 王昌齡 《長歌行》:“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李云逸 注:“望塵,謂趨附權(quán)貴,候望其車馬之塵?!?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四:“ 宣仁 怒曰:‘ 韓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當(dāng)望塵之禮?!x。”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xù)黃粱:“因而公卿將士,盡奔走於門下,估計夤緣,儼如負(fù)販,仰息望塵,不可算數(shù)?!?br />(3).猶言望塵追跡。 宋 葉適 《〈覆瓿集〉序》:“蓋神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無疆,累名駿數(shù)百,豈得望塵焉!”
(4).猶言望塵莫及。《人民文學(xué)》1977年第7期:“導(dǎo)師創(chuàng)業(yè)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div>
《國語辭典》:囊螢(囊螢)  拼音:náng yíng
晉代車胤家貧,無力購買燈油,于是在囊袋中放入螢火蟲,借著螢火所發(fā)出的亮光讀書。典出《晉書。卷八三。車胤傳》。后用來形容在艱困的環(huán)境中,勤奮讀書。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古人讀書,有囊螢的,趁月亮的?!挂沧鳌妇畚灐埂ⅰ杠囏纺椅灐?。
《漢語大詞典》:拾螢(拾螢)
晉 車胤 少時家貧,點(diǎn)不起燈,夏天夜里捉了許多螢火蟲,放在囊里,利用螢光讀書。見晉書·車胤傳。后以“拾螢”喻勤學(xué)。 宋 陸游 《秋風(fēng)曲》:“拾螢讀書定何益,投筆取封當(dāng)努力?!?/div>
《國語辭典》:流螢(流螢)  拼音:liú yíng
飛行的螢火蟲。唐。杜牧 秋夕詩:「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埂度龂萘x》第三回:「正無奈何,忽有流螢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飛轉(zhuǎn)?!?/div>
分類:飛行
《國語辭典》:聚螢(聚螢)  拼音:jù yíng
把許多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著螢火的亮光讀書。參見「囊螢」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古人勤學(xué),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
《國語辭典》:螢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體受電磁波或帶電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電磁輻射的過程及現(xiàn)象。如硫化鋅被陰極線撞擊時,所發(fā)出的閃光,稱為「螢光」。
《漢語大詞典》:螢影(螢影)
猶螢光。 唐 王維 《班婕妤》詩:“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絶?!?宋 趙師秀 《太平山讀書寄城中諸友》詩:“鐸音山殿靜,螢影石池深?!眳⒁姟?螢光 ”。
分類:螢光
《國語辭典》:螢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體受電磁波或帶電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電磁輻射的過程及現(xiàn)象。如硫化鋅被陰極線撞擊時,所發(fā)出的閃光,稱為「螢光」。
《漢語大詞典》:螢案(螢案)
見“ 螢窗雪案 ”。
《國語辭典》:螢窗雪案(螢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比喻勤學(xué)苦讀。參見「雪案螢窗」條。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螢窗雪案,刮垢磨光,學(xué)成滿腹文章,尚在湖海飄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分類:勤學(xué)
《漢語大詞典》:螢焰(螢燄)
猶螢光。 唐 許渾 《秋夕宴李侍御宅》:“蛩聲聞鼓歇,螢燄觸簾回?!眳⒁姟?螢光 ”。
分類:螢光
《國語辭典》:螢光(螢光)  拼音:yíng guāng
某些物體受電磁波或帶電粒子照射,吸收能量而放出電磁輻射的過程及現(xiàn)象。如硫化鋅被陰極線撞擊時,所發(fā)出的閃光,稱為「螢光」。
《漢語大詞典》:螢燭(螢燭)
螢火和蠟燭。謂微弱之光。亦喻微力。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螢燭末光,增暉日月?!?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遁:“ 宣尼 入則 少卯 梟,猶震雷駭則鼛鼓咽,朝日出則螢燭幽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劉頌傳》:“臣受詔之日,喜懼交集,益思自竭,用忘其鄙,愿以螢燭,增暉重光?!?/div>
《國語辭典》:螢窗(螢窗)  拼音:yíng chuāng
本指晉代時車胤因家境貧窮,無力購買燈油,于是將螢火蟲放入囊袋中,利用螢火的亮光來讀書的故事。見《晉書。卷八三。車胤傳》。后世用以比喻苦讀或苦讀的環(huán)境。唐。許渾 送前東陽于明府由鄂渚歸故林詩:「殷勤為謝南溪客,白首螢窗未見招?!挂嘤脼闀康拇Q。宋。葛勝仲 虞美人。三年曾不窺園樹詞:「三年曾不窺園樹,辛苦螢窗暮?!?/div>
《國語辭典》:螢窗雪案(螢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比喻勤學(xué)苦讀。參見「雪案螢窗」條。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暗想小生螢窗雪案,刮垢磨光,學(xué)成滿腹文章,尚在湖海飄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分類:勤學(xué)
《國語辭典》:車胤囊螢(車胤囊螢)  拼音:chē yìn náng yíng
晉朝車胤,家貧無油,夏夜借螢火亮光讀書的故事。參見「囊螢」條。比喻勤學(xué)苦讀。如:「他為了考上理想大學(xué),車胤囊螢,孜孜不輟?!?/div>
《國語辭典》:殺雞為黍(殺雞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殺雞作黍飯。指盛情款待賓客。《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埂稏|周列國志》第七三回:「專諸復(fù)出其妻子相見,殺雞為黍,歡如骨肉?!挂沧鳌笟㈦u炊黍」。
《國語辭典》:素車(素車)  拼音:sù chē
古代遇喪事或兇事時,所用白土涂飾或沒有紋飾的車子。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祝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zé)躬,則雩禜之文也?!?/div>
《漢語大詞典》:范張(范張)
(1). 東漢 范式 、 張劭 的并稱。二人友善,重義守信,有死友之稱。后常以 范 張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見后漢書·獨(dú)行傳·范式。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廣絕交論》:“ 范 張 欵欵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戴叔倫:“ 范 張 之期,曾不虛月?!?br />(2). 范蠡 、 張良 的并稱。古代以為名臣功成恬退的典范。 南朝 梁 江淹 《后讓太傅揚(yáng)州牧表》:“追跡 范 張 ,濯纓 汾 射 ,臣之志也?!?/div>
《國語辭典》:范張雞黍(范張雞黍)  拼音:fàn zhāng jī shǔ
范式、張劭遠(yuǎn)隔千里,相期約會,劭對式堅信不疑,式果真如期赴約的故事。典出《后漢書。卷八一。獨(dú)行傳。范式傳》。后比喻朋友間真誠的信義和深情?!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九。金貂記。餞居田里》:「餞別長亭里,匆匆話別離,管鮑情分,使人流涕,良友各天涯,怎能勾范張雞黍重相會?!?/div>
《國語辭典》:雞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雞作菜,以黍作飯。指招待賓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贈張徐州謖〉詩:「恨不具雞黍,得與故人揮?!固?。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漢語大詞典》:雞黍約(雞黍約)
東漢 范式 在他鄉(xiāng)與其至友 張劭 約定,兩年后當(dāng)赴 劭 家相會。 劭 歸告其母,請屆時設(shè)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劭 謂 式 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后漢書·獨(dú)行傳·范式》。后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 唐 唐彥謙 《道中逢故人》詩:“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宋 蘇軾 《送沉逵赴廣南》詩:“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筑室從今始?!?清 吳蔚光 《瑣窗寒·暮秋》詞:“待小春,開了山梅,重尋雞黍約。”
《漢語大詞典》:雞黍期(雞黍期)
同“ 雞黍約 ”。 唐 高適 《贈別王七十管記》詩:“款曲雞黍期,酸辛別離袂?!?/div>
《漢語大詞典》:雞黍約(雞黍約)
東漢 范式 在他鄉(xiāng)與其至友 張劭 約定,兩年后當(dāng)赴 劭 家相會。 劭 歸告其母,請屆時設(shè)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劭 謂 式 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后漢書·獨(dú)行傳·范式》。后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 唐 唐彥謙 《道中逢故人》詩:“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宋 蘇軾 《送沉逵赴廣南》詩:“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筑室從今始?!?清 吳蔚光 《瑣窗寒·暮秋》詞:“待小春,開了山梅,重尋雞黍約?!?/div>
《漢語大詞典》:乘潮
(1).謂趁著潮水行船。 唐 劉方平 《采蓮曲》:“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span id="wqdirwf" class="book">《元史·張弘范傳》:“ 弘范 麾一軍乘潮而戰(zhàn),不克, 李恒 等順潮而退。”
(2).順著潮水。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觀物·泉海巨魚》:“ 泉海 有魚,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br />(3).引申為隨大流。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它能夠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遲疑一下子,從招潮者變?yōu)槌顺闭摺!?/div>
《漢語大詞典》:伍子濤(伍子濤)
相傳 吳國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吳王 夫差 逼令自殺,并將其尸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 尸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濤”指怒濤。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地接 三茅 嶺,川迎 伍子 濤?!弊宰ⅲ骸按Q海濤是 伍子 憤氣所作?!眳⒁姟?伍胥潮 ”。參閱越絕書·德序外傳記
《漢語大詞典》:伍相
指 伍子胥 。 清 吳偉業(yè)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之三:“ 劉郎 浦口潮初長, 伍相 祠邊月正明?!?程穆衡 箋:“《荊州記》:‘ 秭歸 有 伍子胥 廟?!?柳亞子 《玉嬌曲·為鈍根賦》:“若不見 伍相 窮途 瀨 女逢,王孫 漂母 各英雄?!?/div>
分類:伍子胥
《漢語大詞典》:伍胥潮
語出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 吳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隨流揚(yáng)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焙笠蛞浴拔轳愠薄敝^怒潮。 元 楊維楨 《錢塘懷古率堵無傲同賦》詩:“刧火自焚 楊璉 塔,箭鋒猶抵 伍胥 潮?!?清 陳維嵩 《浣溪紗·雨中由楓橋至齊門》詩:“薺菜緑平 齊 女墓,梨花雪壓 伍胥 潮?!币嗍∽鳌?伍潮 ”。 清 陳維嵩 《琵琶仙·閶門夜泊用白石詞韻》:“縱尚有鴟夷一舸,怕難禁 伍 潮堆雪?!眳⒁姟?伍子濤 ”。
《漢語大詞典》:伍子濤(伍子濤)
相傳 吳國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吳王 夫差 逼令自殺,并將其尸體裝入革囊,拋入江心, 伍 尸氣若奔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濤”指怒濤。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地接 三茅 嶺,川迎 伍子 濤?!弊宰ⅲ骸按Q海濤是 伍子 憤氣所作?!眳⒁姟?伍胥潮 ”。參閱越絕書·德序外傳記。
《漢語大詞典》:伍胥濤(伍胥濤)
即伍胥潮。 明 馬鑾 《曹娥》詩:“千戴魚龍知志氣,江聲直接伍胥濤?!?/div>
《漢語大詞典》:白馬素車(白馬素車)
(1).古代兇喪輿服。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楚 將 沛公 破 秦 軍入 武關(guān) ,遂至 霸上 ,使人約降 子嬰 。 子嬰 即係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陽 。” 裴駰 集解引 應(yīng)劭 曰:“素車白馬,喪人之服也?!?span id="hmvpfbv" class="book">《舊唐書·李百藥傳》:“徒知問鼎請隧,有懼 霸王 之師;白馬素車,無復(fù)藩籬之援?!?br />(2).喻指 錢塘江 潮及傳說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時 伍員 死后為濤神的故事。見《太平廣記》卷二九一。 宋 辛棄疾 《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詞:“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五:“白馬素車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興 。”
《國語辭典》:素車白馬(素車白馬)  拼音:sù chē bái mǎ
古代遇兇事或喪事所用的車馬?!妒酚洝>戆?。高祖本紀(jì)》:「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后漢書。卷八一。獨(dú)行傳。范式傳》:「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
《國語辭典》:胥濤(胥濤)  拼音:xū tāo
相傳伍子胥死后為濤神,故稱潮水為「胥濤」。《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div>
《漢語大詞典》:靈胥(靈胥)
(1).指 春秋 吳 伍子胥 。相傳 伍子胥 死后為濤神,故稱。 宋 文天祥 《送行中齋》詩之三:“ 魯仲 偶不逢,隨世本非愿, 靈胥 目未抉,端欲詣所見。”
(2).借指波浪,浪濤。文選·左思〈吳都賦〉:“習(xí)御長風(fēng),狎翫 靈胥 。” 劉逵 注:“ 靈胥 , 伍子胥 神也?!?宋 陸游 《感昔》詩之五:“云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靈胥 八月濤?!?清 曹溶 《滿江紅·錢塘觀潮》詞:“誰盪激, 靈胥 一怒,惹冠衝髮。”
《漢語大詞典》:三車(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jīng)·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王琦 注:“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dāng)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圣道力之深淺耳?!?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 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臺教今為繼別宗?!眳⒁姟?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后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diǎn)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yīng)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div>
《國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語。梵語tri-yāna的意譯。謂三種能使眾生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悟道的獨(dú)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biāo)的佛乘。獨(dú)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菩薩乘」?!洞蟪饲f嚴(yán)經(jīng)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该钛萑私?,精微萬法全。」
《漢語大詞典》:三乘
(1).佛教語。一般指小乘(聲聞乘)、中乘(緣覺乘)和大乘(菩薩乘)。三者均為淺深不同的解脫之道。亦泛指佛法。魏書·釋老志:“初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俢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修進(jìn)萬行,拯度億流,彌歷長遠(yuǎn),乃可登佛境矣?!?span id="7uzipjf" class="book">《西游記》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潘飛聲 《甘露寺》詩:“荒苔佛座參三乘,老樹僧房坐六朝?!?br />(2).道教語。謂以 元始天尊 所傳為大乘上法,屬洞真部;以 靈寶天尊 所傳為中乘中法,屬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傳為小乘初法,屬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詳觀四輔?!?/div>
《漢語大詞典》:白牛
(1).白色的牛。 晉 王嘉 拾遺記·昆吾山:“ 越王 勾踐 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 昆吾 之神?!?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毛篇:“ 太原縣 北有 銀牛山 , 漢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騎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唐 司空圖 《涔陽渡》詩:“兩岸蘆花正蕭颯,渚煙深處白牛歸。”
(2).見“ 白牛車 ”。
分類:白色
《漢語大詞典》:白牛車(白牛車)
佛教語。比喻佛法中之大乘。《壇經(jīng)·機(jī)緣品》:“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唐 杜甫 《上兜率寺》詩:“白牛車遠(yuǎn)近,且欲上慈航。” 仇兆鰲 注引《法華經(jīng)》:“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體殊好,以駕寳車?!卑矗?span id="2dmcpox" class="book">《法華經(jīng)·譬喻品》:“牛車為大乘,即菩薩乘?!币嗍∽鳌?白牛 ”。 唐 修雅 《聞?wù)b〈法華經(jīng)〉歌》:“師誦此經(jīng)經(jīng)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話婺州陳事》:“昔事堪惆悵,談玄愛白牛?!弊宰ⅲ骸?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0693'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法華經(jīng)》以白牛喻大乘?!?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jīng)〉僧》詩:“持經(jīng)功力能如是,任駕白牛安穩(wěn)行。”參見“ 三車 ”。
《國語辭典》:曲車(麴車)  拼音:qú chē
載酒的車子。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div>
《漢語大詞典》:酒車(酒車)
載酒的車子。 漢 班固 《西都賦》:“乘輕騎以行庖,騰酒車以斟酌?!?span id="yhbovpj" class="book">《文選·張衡〈西京賦〉》:“酒車酌醴,方駕授饔?!?薛綜 注:“酒肴皆以車布之?!?/div>
分類:載酒車子
《國語辭典》:下澤車(下澤車)  拼音:xià zé chē
一種短轂的車子。適于在沼澤地行駛?!逗鬂h書。卷二四。馬援傳》:「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zāi)梗l(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詩:「誰采中原菽?徒巾下澤車?!购喎Q為「下澤」。
《國語辭典》:款段  拼音:kuǎn duàn
1.馬行遲緩的樣子?!读凝S志異。卷一○。神女》:「囑坐待路隅,款段而去?!?br />2.小馬或駑馬?!逗鬂h書。卷二四。馬援傳》:「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zāi)?,鄉(xiāng)里稱善人,斯可矣。」唐。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冰〉詩:「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國語辭典》:博浪飛椎(博浪飛椎)  拼音:bó làng fēi chuí
在博浪沙狙擊秦王的鐵椎。秦始皇滅韓時,張良為韓報仇,與力士用大鐵椎刺殺秦始皇于博浪沙。未成,良遂亡匿于下邳。典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比喻刺殺強(qiáng)敵,報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詩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jìn)履年。」
《漢語大詞典》:張良椎(張良椎)
指 張良 狙擊 秦始皇 的鐵椎。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秦 張良 椎,在 漢 蘇武 節(jié)。”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漢 張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鐵椎狙擊 秦始皇 之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清 黃景仁 《荊軻故里》詩:“市筑憐同伴, 沙 椎付后生?!?/div>
《漢語大詞典》:滄海君(滄海君)
秦 時一賢者之號。滄,也寫作“倉”。史記·留侯世家:“ 良 嘗學(xué)禮 淮陽 。東見 倉海君 。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漢書·張良傳同。 顏師古 注:“ 晉灼 曰:‘海神也?!?如淳 曰:‘ 東夷 君長也?!h并非。蓋當(dāng)時賢者之號也。 良 既見之,因而求得力士。” 唐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感激 黃石老 ,經(jīng)過 滄海君 ?!币徽f,為假托的人名。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史遷敘事意在言外。
分類:賢者寫作
《國語辭典》:叱馭(叱馭)  拼音:chì yù
漢王陽為益州刺史,奉先人遺體行至邛郲九折阪,因道路險阻而折返。后王尊為益州刺史,行經(jīng)此處,自謂:「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而叱責(zé)馭者驅(qū)車強(qiáng)力通過。見《漢書。卷七六。王尊傳》。后比喻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唐。王勃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下岷關(guān)而叱馭,寄切全都?!?/div>
《國語辭典》:回車(迴車)  拼音:huí chē
行駛中的車輛,向行進(jìn)方向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轉(zhuǎn)。在快速公路或交通擁擠路段,通常均禁止回車。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馭(王尊叱馭)
漢書·王尊傳:“上以 尊 為 郿 令,遷 益州 刺史。先是 瑯琊 王陽 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shù)乘此險!’后以病去。及 尊 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 王陽 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 叱其馭曰:‘驅(qū)之, 王陽 為孝子, 王尊 為忠臣。’”后以“王尊叱馭”喻忠于吏事,不避艱險。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輒成長句一篇卻寄》:“自悔 王尊 叱馭忙,欲從 墨子 回車好?!币嗍∽鳌?王尊馭 ”。 清 宋琬 《望城郭》詩:“九折 王尊 馭,千秋 朱邑 祠。”
《漢語大詞典》:王尊馭(王尊馭)
見“ 王尊叱馭 ”。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馭(王尊叱馭)
漢書·王尊傳:“上以 尊 為 郿 令,遷 益州 刺史。先是 瑯琊 王陽 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shù)乘此險!’后以病去。及 尊 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 王陽 所畏道邪?’吏對曰:‘是?!?尊 叱其馭曰:‘驅(qū)之, 王陽 為孝子, 王尊 為忠臣。’”后以“王尊叱馭”喻忠于吏事,不避艱險。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輒成長句一篇卻寄》:“自悔 王尊 叱馭忙,欲從 墨子 回車好。”亦省作“ 王尊馭 ”。 清 宋琬 《望城郭》詩:“九折 王尊 馭,千秋 朱邑 祠。”
《漢語大詞典》:即墨牛
戰(zhàn)國 時, 齊 將 田單 固守 即墨 ,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葦于尾。夜燃牛尾,牛驚怒,沖潰 燕 軍。見《史記·田單列傳》。后用為典實(shí)。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深巖藏浴鳳,鮮隰媚潛虬。不料 邯鄲 蝨,俄成 即墨 牛?!?span id="n7kvpyd" class="book">《舊唐書·黃巢傳》:“不煩 即墨 之牛,若駕 昆陽 之象。”
分類:固守即墨
《漢語大詞典》:奔牛
(1). 戰(zhàn)國 時 燕 攻 齊 ,圍 即墨 。 齊 將 田單 用牛千馀頭,灌脂束葦于牛尾,燃之,牛驚,突奔 燕 軍, 燕 軍大潰。見史記·田單列傳。 三國 魏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攄八陣之列,騁奔牛之權(quán)。” 唐 孔紹安 《結(jié)客少年場行》:“ 吳 師驚燧象, 燕 將警奔牛?!?br />(2).地名。在 江蘇省 武進(jìn)縣 西。一名 奔牛塘 ,又名 奔牛堰 。傳說 茅山 曾出金牛,奔至此,故名。 宋 蘇軾 《次韻答賈耘老》:“東來六月井無水,仰看古堰橫 奔牛 ?!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江南七·常州府》。
《漢語大詞典》:火牛
(1).雙角縛兵刃,尾部束葦灌脂,焚之使沖殺敵軍的牛。語本史記·田單列傳:“﹝ 田單 ﹞乃收城中得千餘?!徐镀浣?,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 燕 軍, 燕 軍夜大驚?!?宋 蘇軾 《云龍山觀燒得云字》詩:“火牛入 燕 壘,燧象奔 吳 軍?!?span id="2cdbglf" class="book">《元史·按竺邇傳》:“ 夔 夜驅(qū)火牛,突圍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種戰(zhàn)具。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槍揭火牛焚之,戰(zhàn)艦既然,賊皆潰走?!?胡三省 注:“火牛,縛草為之,爇以燒敵。”
《國語辭典》:火牛陣(火牛陣)  拼音:huǒ niú zhèn
戰(zhàn)國時齊將田單以油浸葦草,束扎在牛尾后,再放火燃燒,使牛發(fā)怒,而沖陷敵陣,大破燕軍的戰(zhàn)術(shù)。見《史記。卷八二。田單傳》。
《漢語大詞典》:火牛
(1).雙角縛兵刃,尾部束葦灌脂,焚之使沖殺敵軍的牛。語本史記·田單列傳:“﹝ 田單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 燕 軍, 燕 軍夜大驚。” 宋 蘇軾 《云龍山觀燒得云字》詩:“火牛入 燕 壘,燧象奔 吳 軍。”元史·按竺邇傳:“ 夔 夜驅(qū)火牛,突圍出奔?!?br />(2).古代火攻的一種戰(zhàn)具。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槍揭火牛焚之,戰(zhàn)艦既然,賊皆潰走?!?胡三省 注:“火牛,縛草為之,爇以燒敵?!?/div>
《漢語大詞典》:連牛(連牛)
舊以斗宿、牛宿連稱斗牛,故以“連?!彪[指斗宿。 唐 駱賓王 《久客臨海有懷》詩:“練光搖亂馬,劒?dú)馍线B牛。” 陳熙晉 箋注:“劒?dú)?,?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張華傳》‘ 吳 有劒?dú)馍蠌囟放!?。案?吳 地斗分野,故曰連牛也?!?唐 駱賓王 《上司列太常伯啟》:“登小 魯 之巖,辨練光於曳馬;臨大 吳 之國,識寶氣於連牛?!?/div>
《國語辭典》:玉人  拼音:yù rén
1.用玉雕成的人像?!侗笔?。卷八八。隱逸傳。崔廓傳》:「藍(lán)田令王曇于藍(lán)田山得一玉人,長三四寸。」
2.比喻資質(zhì)聰慧,神采俊秀的人?!稌x書。卷三五。裴秀傳》:「楷風(fēng)神高邁,容儀俊爽,博涉群書,特精理義,時人謂之玉人?!?br />3.美女。唐。元稹《鶯鶯傳》:「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固?。杜牧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4.雕琢玉器的工匠?!睹献印A夯萃跸隆罚骸附裼需庇裼诖?,雖萬鎰,必使玉人彫琢之?!?/div>
《國語辭典》:羊車(羊車)  拼音:yáng chē
羊駕的小車?!稌x書。卷三一。后妃傳上。武悼楊皇后傳》:「時帝多內(nèi)寵,平吳之后復(fù)納孫皓宮人數(shù)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并寵者甚眾,帝莫之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
《漢語大詞典》:看殺(看殺)
亦作“ 看煞 ”。謂被人爭看,忙于應(yīng)付而疲勞致死。晉書·衛(wèi)玠傳:“ 玠 字 叔寳 ,年五歲,風(fēng)神秀異……京都人聞其姿容,觀者如堵。 玠 勞疾遂甚, 永嘉 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 玠 被看殺。”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十:“ 東坡 自海外歸 毗陵 ,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夾 運(yùn)河 岸,萬千人隨觀之。 東坡 顧坐客曰:‘莫看殺 軾 否?’”
(1).指十分愛看。 清 王士禛 居易錄卷七:“買得蜻蛉小如葉,推蓬看煞 九龍山 。”
(2).把人或事看死,看得一成不變。《解放日報》1982.8.20:“我一聽,心一下子熱了起來,瞧,領(lǐng)導(dǎo)就有這般風(fēng)度,沒有我看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