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認明(認明)
《漢語大詞典》:芴芒
恍惚。形容不可辨認或不可捉摸。語出莊子·至樂:“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鹖冠子·世兵:“渾沌錯紛,其狀若一,交解形狀,孰知其則,芴芒無貌,唯圣人而后決其意?!?/div>
《國語辭典》:認證(認證)  拼音:rèn zhèng
法律上指有職權之公務員,承認某事實之存在,或某文件之真確而證明之。如:「兩岸文書認證」。
《漢語大詞典》:徜恍
(1).恍然,忽然醒悟。 清 鈕琇 觚賸·石言:“客乃徜恍自失,逡巡而去?!?br />(2).不真切,難以捉摸、辨認。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自學者不審,誤以道為體,道始迷離徜恍,若一幻物,虛懸於空漠無朕之際,而果何物耶?”
《漢語大詞典》:諦認(諦認)
仔細辨認。 金 馮璧 《雨后看并玉所控諸峰》詩:“連延青一色,枚數(shù)須諦認?!?/div>
分類:仔細辨認
《漢語大詞典》:蟲籀(蟲籀)
泛指難以辨認的古文字。 宋 葉適 《太令人胡氏挽詞》:“為題楓葉往,蟲籀不成書?!?/div>
《漢語大詞典》:識辯(識辯)
識別辨認。辯,通“ 辨 ”。 明 唐順之 《公移》:“合行各該州縣每廠務要擇選能干官一員,嚴督里老執(zhí)事人役留心識辯,以防奸偽,不得踈虞?!?/div>
分類:識別辨認
《漢語大詞典》:認色(認色)
可辨認的容色。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你兩個今夜將我的頭割了,埋在 西湖 水邊。過了數(shù)日,待沒了認色,卻將去本府告賞,共得一千五百貫錢,卻強似今日在此受苦?!?/div>
分類:辨認容色
《國語辭典》:認領(認領)  拼音:rèn lǐng
法律上指非婚生子女經(jīng)生父認領者,視為婚生子女、其經(jīng)生父撫育者,視為認領。非婚生子女與其生母之關系視為婚生子女,無須認領。
《漢語大詞典》:智昏菽麥(智昏菽麥)
謂智力不能辨認豆麥。形容無知。文選·劉孝標〈辯命論〉:“朝秀晨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也?!?李善 注:“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也。”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北齊書·裴讓之傳:“ 裴讓之 、 張宴之 ……皆不著本貫郡縣,蓋校書者但知寫北史以補足卷數(shù),而不及檢其先世郡望,幾於智昏菽麥矣。”參見“ 不辨菽麥 ”。
《國語辭典》:不辨菽麥(不辨菽麥)  拼音:bù biàn shú mài
菽,豆子。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昧無知。語本《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购笠啾扔魅狈ΤWR或判斷能力。南朝梁。陶弘景 相經(jīng)序:「或不辨菽麥,更保黃者,此又明其偏有得也?!?/div>
《漢語大詞典》:責任能力
辨認自己行為的性質和社會意義,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故稱責任能力。達到責任年齡,精神和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責任能力。
《國語辭典》:自動辨識(自動辨識)  拼音:zì dòng biàn shì
利用電腦上的自動辨識軟體,自動辨認從周邊設備輸入的資料。如:「利用掃描器輸入文件,再利用中文自動辨識軟體判讀文件內容?!?/div>
《國語辭典》:自體免疫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 ?span id="jwer5t6" class='label'>拼音:zì tǐ miǎn yì xìng jí bìng
一種因身體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的組織細胞失去辨認能力而引起的免疫破壞行動。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膠原疾病。
《國語辭典》:行行蛇蚓  拼音:háng háng shé yǐn
語本《晉書。卷八○。王羲之傳》:「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剐稳葑煮w如蛇蚓盤繞,難以辨認。宋。利登〈野農(nóng)謠〉詩:「行行蛇蚓字相續(xù),野農(nóng)不識何由讀?」
《國語辭典》:識別證(識別證)  拼音:shì bié zhèng
用來辨認身分責任的憑據(jù)。如:「進入機房必須要佩帶識別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