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4—779 【介紹】: 唐僧。襄陽人,俗姓李。年十六削發(fā)。初居本州大云寺,后周游列郡。玄宗天寶十四載詔以辯才為教誡,臨壇度人。代宗大歷三年充章信寺大德。卒謚能覺大師。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辨才俗姓李氏。襄陽人。七歲依峴山寂禪師受經(jīng)法。年十六出家本郡寺。復就荊州玉泉寺納具。就長安安國寺懷威律師報恩寺義頒律師請業(yè)。至德初。宰臣杜鴻漸奏住龍興寺。加朔方管內(nèi)教授大德。大歷三年詔充章信寺。大歷十三年卒。年五十六。謚能覺。仍賜紫。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辯才。姓李氏。襄陽人也。母氏妊之倏惡葷血。冥然一食虛淡終辰。及其誕彌異香盈室。宗黨怪焉。七歲依峴山寂禪師出家。厥長者明記每受經(jīng)法必以等身為限。字不重問義不再思。師甚器之。年十六遂削發(fā)隸本州大云寺。次乃周游列郡登陟名山。就荊州玉泉寺納具戒。聞長安安國寺懷威律師報恩寺義頒律師法門具瞻師資表率。遂伏膺請業(yè)。有疑必決。無義不通。廁于二宗推為上首。天寶十四載。玄宗以北方人也。稟剛氣多訛風。列剎之中馀習騎射有教無類。何可止息。詔以才為教誡。臨壇度人。至德初肅宗即位。是邦也宰臣杜鴻漸奏才住龍興寺。詔加朔方管內(nèi)教授大德俾其訓勵。革獫狁之風。循毗尼之道。復命為國建法華道場。及駕回既復兩京。累降璽書。末涂尤于大乘頓教留心。永泰二年賊臣仆固懷恩。外招誘蕃戎內(nèi)赑金革才勸勉毳裘不誅華族。大歷三載追入充章信寺大德。時府帥虢國常公素仰才名。與護戎任公時親道論。十三年冬現(xiàn)身有疾。至暮冬八日。垂誡門徒已。安坐繩床默然歸滅。春秋五十六。越己未歲二月遷神于寺內(nèi)西北隅。先是有邑子石颙從役于城上。其夜未渠聞管弦之聲自西至。乃天樂也。異香從空散下。則生凈方之兆也。才自長安而旋于塞上。既受虢公知遇。大營福業(yè)成此精廬。皆才之敦勸矣敕謚大師曰能覺。仍賜紫衣一副。追遠之榮聲聞塞外。天復中廷尉評王儋為碑頌德云。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襄陽人。七歲依峴山寂禪師出家。稍長善記憶。每受經(jīng)。必以等身為限。事不重問。義不再思。師甚器之。年十六遂落發(fā)。隸鄉(xiāng)里之大云寺。遍游列郡名山。俄納戒于荊州玉泉寺。久聞京師安國寺懷威律師。報恩寺義頒律師名。即造而請業(yè)焉。二師皆推為上首。天寶十四載。上以北方習騎射。嗜殺戮。剛獷之氣。黷武玩兵。宜必以善導柔服之。詔才臨壇度人。以致其教誡。至德初。宰臣杜鴻漸奏。住龍興寺。詔加朔方管內(nèi)教授大德。庶令獫狁之鄉(xiāng)。粗識毗尼之道。仍命為國建法華道場。及復兩京回鸞。累降璽書褒美。晚年尤留心于頓教大乘。永泰二年。仆固懷恩叛。招誘吐蕃犯邊。才以因果禍福之語曉之。屠殺之慘為戢。大歷三載。詔充章信大德。時府帥虢國常公。與護戎任公。數(shù)過從講道。十三年十二月八日。安坐繩床而寂。壽五十六。未幾卜窆寺之西北隅。先是邑子石顯。執(zhí)役于城上。夜聞管弦聲。異香散空中。由是以知才之所往生者。必安養(yǎng)矣。謚曰能覺。襚以紫衣。其恩榮聞于塞外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91 【介紹】: 宋僧。于潛人,俗姓徐,字無象。博通諸典,精于止觀。曾主持杭州上下二天竺,學徒逾萬人。神宗元豐中,賜紫衣及辨才大師之號。趙抃、蘇軾、秦觀等皆與唱和。后退居龍井圣壽院。
全宋詩
釋元凈(一○一一~一○九一),字無象,于潛(今浙江臨安西)人,俗姓徐。年十歲出家,十八學于天竺慈云師,二十五歲賜紫衣及辯才號,后退居龍井壽圣院。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一。事見《咸淳臨安志》卷七○、《欒城后集》卷二四《龍井辯才法師塔銘》。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九八八
元凈(一○一一——一○九一),字無象,俗姓徐,杭州于潛(今屬浙江臨安)人。年十歲出家,十八就學于天竺慈云遵式。年二十五賜紫衣,法號辯才。與呂溱、趙抃、蘇軾等為方外友。祖無擇起制獄,元凈預逮焉,居其間泰然,擬《金剛篦》撰《圓事理說》。后歸龍井圣壽院,以天臺教傳生徒。元祐六年九月卒,年八十一。見蘇轍《龍井辯才法師塔碑》(《欒城后集》卷二四),《補續(xù)高僧傳》卷二。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元凈。字無象。于潛徐氏。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條。八十一日乃滅。父嘆曰。是宿世沙門也。自幼出家。受業(yè)于慈云。日夜精勤。慈云沒后。復事明智。年二十五。賜紫衣及辨才號。太守沈公遘謂上天竺觀音道場以音聲懺悔為佛事。非禪那居。請師以教易之。師至。吳越競來。鑿山增室。幾至萬礎。學者數(shù)倍。十七年。有利而奪之者。逾年奪者敗。復以??師。趙清獻公贊之云。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光輝。越二年謝去。老于南山龍井之上。平生精修凈業(yè)。行成力具。著應非一。嘗與僧熙仲同食。仲視師眉間有光如螢。攬之得舍利。后常有于臥起處得舍利者。元祐八年示寂。壽八十一。果符初生肩痕之徵。塔成。東坡志其行事。潁濱為銘。 贊曰。 法苑將興  棟梁攸屬  揮麈白云  雨花飄馥 維趙及蘇  式是高躅  龍井風清  過者必肅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元凈。字無象。杭州于潛徐氏子。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絳。八十一日乃沒。十歲出家。十八就學于慈云。不數(shù)年而齒高第。嗣謁明智。嘗于講次。聞法感悟。泣下如雨。代述。十五年。杭守呂溱。請住大悲閣。奏賜紫衣辨才之號。嘉祐中。中翰沈遘撫杭。以上竺宜講宣奉師居之。學徒大集。鑿山增室。幾至萬礎。熙寧三年。杭守祖無擇。坐獄于??李。師以鑄鐘例被追辯。既而得釋還山。又有利山門。施資之厚者。倚權以奪之。眾亦隨散。逾年其人以敗。聞朝廷復??師。眾復集。趙清獻公。與師為方外友。為之贊曰。師去天竺。山空鬼哭。天竺師歸。道場重輝。未幾。謝居南山之龍井。其后間一出。應南屏與靈山祖場。俯就眾誠耳。皆坐席未暖而還。元祐四年。東坡治杭。嘗問師曰。北山如師道行者幾人。師曰。沙門多密行。非可盡識。坡子迨生四歲。不能行。請師落發(fā)。摩頂數(shù)日即善步。嘉興令陶彖有子。得魅疾。師適至秀。彖袖香虔請。因杖策隨至其家。兒病方劇。師趺坐。引而問曰。汝居何地。而來至此。答曰。會稽之東。卞山之陽。是吾之宅。古木蒼蒼。曰。汝姓誰氏。答曰。吳王山上無人處。幾度臨風學舞腰。曰。汝柳姓乎。乃囅然而笑。師良久呵曰。汝無始以來。迷己逐物。為物所轉(zhuǎn)。溺于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脫。入魔趣中。橫生災害。延及無辜。汝今當知魔即非魔。魔即法界。我今為汝。宣說首楞嚴秘密神咒。汝當諦聽。痛自悔恨。訟既往過愆。返本來清凈。示訖。遂號泣不復有云。自是兒帖然。凡人病患魔祟。師咒水灑之。無不立愈。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將示寂。乃入方圓庵宴坐。謝賓客止言語飲食。至七日。出偈告眾。即右脅吉祥臥。奄然而逝。時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壽八十一。適符絳沒之數(shù)。塔于本山。東坡。命子由為之銘。師講說不間晝夜。嘗曰。鬼神。威德不具者。晝不得至。夜中人靜。庶幾能聽。焚指供佛。左三右二。有欲效之者。師止之曰。如我乃可修西方凈業(yè)。未嘗須臾廢。或禱大士求放光。光隨現(xiàn)。沙門熙仲對食。視師眉間有光。遽起攬之。得舍利數(shù)粒。后人常于師臥處得之。有李生辯而無行。欲從師出家。東坡為之請。未言其名。力拒不許。若先知然。秀州狂僧號回頭。以左道惑眾。宣言欲建大塔。為吳人植福。施者云委。以師不可欺。憚于入杭。先遣使愿以錢十萬供僧。師答曰。承以建塔凈財欲飯僧。教有明文。不許互用。狂人大慚。而止。
辯才妙音
【佛學大辭典】
(天名)辯才天,即妙音天也。
【佛學常見辭匯】
辯才天就是妙音天。
辯才無礙
【俗語佛源】
能言善辯,謂之「辯才無礙」。如《三國演義》第六四回:「口似懸河,辯才無礙?!乖阜?、菩薩具有「廣長舌」,善于說法。如《華嚴經(jīng)》說:「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埂皋q才」出于智慧。據(jù)《起信論》說,佛、菩薩在完全了解「宿命」、「未來」和「他心」等基礎上對機說法,故能義理貫通、言辭暢達、方便善巧、毫無滯礙?!度A嚴經(jīng)》說有「四辨」,即法無礙辨、義無礙辨、辭無礙辨和樂說無礙辨。在娑婆世界,佛主要以音聲為佛事,重視「聲教」。佛說法既有超越時空,專為圣賢而說的「密音聲」;也有應時對機,廣為凡夫而說的「不密音聲」。(李明權)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獲大辯才,于大小乘種種諸法,隨眾生機,縱辯宣揚,悉使通達,皆無疑礙,是為辯才無礙。
入辯才門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于諸佛法之義,分明決了,辯說無礙,開發(fā)一切眾生之心,令得皆入正道,是為入辯才門。
勝辯才言
【三藏法數(shù)】
謂法師說法,以勝妙辯才,分別一切義理,皆無疑難,故名勝辯才言。
得妙辯才
【三藏法數(shù)】
得妙辯才者,謂人聽聞佛經(jīng),深達一切法相。以是功德,得妙辯才,能以一句之義,演說無窮也。
無斷辯才
【三藏法數(shù)】
無斷辯才者,謂菩薩辯才無礙,說一切法,經(jīng)無量劫,相續(xù)不斷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增長辯才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于諸梵行,精進無怠,則法義皆通,辯才增長,隨問隨答,皆無疑礙也。
必入辯才三昧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辯說一切三昧,悉知眾生語言次第及經(jīng)書名字等,悉能分別無礙,是名必入辯才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