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詞典 4分類詞匯 27
《漢語大詞典》:逮意
猶達意。 晉 陸機 《文賦》:“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span id="upw00if" class="book">《周書·王褒庾信傳論》:“夫然,則 魏文 所謂通才足以備體矣, 士衡 所謂難能足以逮意矣?!?/div>
分類:達意
《國語辭典》:著作  拼音:zhù zuò
1.撰述寫作?!段倪x。班固。答賓戲》:「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務;著作者,前列之馀事耳?!?br />2.作品?!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上》:「若遷之著作,采獲古今,貫穿經(jīng)傳,至廣博也。」
《國語辭典》:說話(說話)  拼音:shuō huà
1.發(fā)言、講話。《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家雖然官員多,氣魄大,但是我老頭子說話,他也還信我一兩句。」《紅樓夢》第三回:「你們?nèi)チT!讓我們自在說話兒!」
2.言辭?!队魇烂餮?。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介溪公最聽他的說話,凡疑難大事,必須與他商量?!?br />3.一種流行于唐宋時期的說唱藝術(shù),以講說歷史故事為主。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顾?。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小說講經(jīng)史》:「說話者謂之『舌辯』,雖有四家數(shù),各有門庭?!?br />4.指責。如:「像這種事,你做得再好,還是會有人說話?!?br />5.事情?!督鹌棵贰返诎似呋兀骸敢蚝桶辰惴蛴行┱f話,大娘知道了,先打發(fā)了春梅小大姐,然后打了俺姐夫一頓,趕出往家去了?!埂毒劳ㄑ?。卷一二。范鰍兒雙鏡重圓》:「這是紹興元年冬十二月內(nèi)的說話。到紹興二年春正月,韓公將建州城攻破。」
6.比喻時間極短。如:「請你等一會,他只稍說話間就會回來?!?br />7.以往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學項目之一。如:「今天我們有說話課?!?/div>
《漢語大詞典》:尚文
(1).崇尚文治。 晉 戴邈 《上表請立學校》:“夫治世尚文,遭亂尚武。文武遞用,長久之道?!?br />(2).通行以書面文字來表達意思。 唐 劉知幾 史通·言語:“逮 漢 魏 以降, 周 隋 而往,世皆尚文,時無專對。運籌畫策,自具於章表;獻可替否,總歸於筆札?!?/div>
《國語辭典》:行文  拼音:xíng wén
1.推行文治教化?!妒酚洝N逦?。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漢書。卷八一??锖鈧鳌罚骸纲任湫形?,將欲度唐虞之隆,絕殷周之衰也?!?br />2.作文。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格局》:「繩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師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3.官廳的公文往來。《儒林外史》第一回:「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文明小史》第一回:「齊巧這年春天,正逢歲試,行文下去,各學教官傳齊廩生,攜帶門斗,知會了文武童生,齊向府中進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行文書(行文書)
發(fā)布公文。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貞元 ﹞末年,不復行文書,置白望數(shù)百人於兩市并要鬧坊,閲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歛手付與。”古今小說·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陳御史 ﹞便行文書,仰 石城 縣提 梁尚賓 妻嚴審,仍追餘贓回報?!币嗍∽鳌?行文 ”。 明 張居正 《請諭戒邊臣疏》:“臣愚伏望特勅兵部,令其行文各邊總督鎮(zhèn)巡等官,秋防在邇,比常務要倍加儆備,庶可永保無虞?!?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姊名 宛玉 ,嫁 淮北 程 家,與夫不協(xié),私行脫逃, 山陽 令行文關(guān)提?!?span id="63jqi5q"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那消幾日,早問出許多贓款來,欽差一面行文,仍用名帖去請河道過來説話?!?/div>
《國語辭典》:見意(見意)  拼音:xiàn yì
陳述意見。《文選。曹丕。典論論文》:「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埂段倪x。杜預。春秋左氏傳序》:「直書其事,具文見意。」
《國語辭典》:宣言  拼音:xuān yán
1.逢人公開聲明?!妒酚?。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弧?br />2.發(fā)表意見?!秶Z。周語上》:「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br />3.政府、政黨或其他團體把對某事件的主張,用文書對外的宣示。如:「獨立宣言」。
《國語辭典》:達意(達意)  拼音:dá yì
表明意思?!妒酚?。卷一二六?;鼈鳌P颉罚骸噶氂谥我灰?。禮以節(jié)人,樂以發(fā)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漢語大詞典》:司契
(1).掌握契據(jù)。老子:“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任繼愈 注:“司契的人,只憑契據(jù)來收付,所以顯得從容。”
(2).掌管法規(guī)。文選·左思〈魏都賦〉:“上垂拱而司契,下緣督而自勸?!?李周翰 注:“上則垂衣拱手,執(zhí)法契以御天下?!?span id="6p8gt5g" class="book">《新唐書·劉蕡傳》:“朕聞古先哲王之治也,玄默無為,端拱司契?!?章炳麟 《國家論》:“若夫法律治民,不如無為之化,上有司契,則其埶亦互相牽連,不可中止?!?br />(3).謂文詞能恰切傳情達意。 晉 陸機 《文賦》:“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以為匠,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明 張居正 《種蓮子戊午稿序》:“蓋天稟超軼,有兼人之資,得司契之匠,其所著述,雖不效文士踵躡陳蹟,自不外於矩矱?!?/div>
《國語辭典》:通志  拼音:tōng zhì
1.各省的志書稱為「通志」。如《江蘇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別于縣志而言。
2.通達其意。《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其后鄉(xiāng)親勸令應命,謐為釋勸論以通志焉。」
3.書名。宋鄭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體例,起自三皇,終于隋代,以詳述歷代的文物制度著稱。采摭浩博,議論亦多警辟,至今資為考鏡。后人以此書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漢語大詞典》:揚意(揚意)
(1).表達意志。《楚辭·劉向〈九嘆·憂苦〉》:“嘆《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於《九章》。” 王逸 注:“言己憂愁不解,乃嘆唫《離騷》之經(jīng),以揚己志?!?br />(2).啟迪情思。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論:“臣幸得以經(jīng)術(shù)為郎,而好讀外家傳語。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可以覽觀揚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讀之。”
《漢語大詞典》:通意
表達意愿。新五代史·死事傳·王思同:“因遣伶奴 安十十 以五絃謁 思同 ,欲因其懽以通意?!?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會 忠定 有輔立之議,使 韓侂胄 通意東朝?!?明 張居正 《答薊遼總督方金湖計處板升逆種》:“但公此時,只宜付之不知,不必通意老酋,恐獻以為功,又費一番濫賞?!?/div>
《國語辭典》:代表  拼音:dài biǎo
1.由機關(guān)、團體選舉出來或受委托及指派以代替眾人、團體辦事或表達意見的人。
2.替代人選?!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附裉齑髱洷緛硎且约撼鰜硌菡f的,因為多說了話怕發(fā)喘病,所以特委了這胡道臺做代表?!?br />3.某一地、事、物的象徵物。如:「大使代表國家,所以他有崇高的社會地位?!?/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篇(發(fā)篇)
(1).篇章的開頭。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帝曰:‘ 仲尼 言“唯天為大,唯 堯 則之”。 堯 之大美,在乎則天,順考古道,非其至也。今發(fā)篇開義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稱其細,豈作者之意邪?’”
(2).猶行文。指組織文字,表達意思。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發(fā)篇雖溫麗,無乃違其情?!?/div>
《漢語大詞典》:形語(形語)
用表情手勢代替言語來達意。 宋 蘇軾 《怪石供》:“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語也捷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