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覆諱過失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十心)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所作惡行,諱忌人知,不自發(fā)露,無悔改心,是以流轉生死也。
十心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有二種:(一)順流十心,一、無明昏暗。謂諸眾生從無始以來,暗識昏迷,無所明了,為煩惱所醉,于一切法妄計人我,起諸愛見,想計顛倒,起貪瞋癡,廣作諸業(yè),由是流轉于生死也。二、外加惡友。謂諸眾生內具煩惱,外值惡友扇動邪法,益加惑我,無由開悟而修善業(yè),以是流轉于生死也。三、善不隨從,謂諸眾生內外惡緣既具,即內滅善心外滅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隨喜之心,以是流轉于生死也。四、三業(yè)造惡。謂諸眾生恣縱身口意三業(yè),起殺盜淫妄貪瞋等過,無惡不作,以是流轉于生死也。五、惡心遍布,謂諸眾生所造惡事雖不廣,而作惡之心,遍布一切處以所欲惱害人,以是流轉于生死也。六、惡心相續(xù)。謂諸眾生唯起惡心,增長惡事,晝夜相續(xù),無有間斷,以是流轉于生死也。七、覆諱過失。謂諸眾生所作之惡行,忌諱人知,不自發(fā)露,無改悔之心,以是流轉于生死也。八、不畏惡道。謂諸眾生心性陰很,不知戒律,于殺盜淫妄種種惡事,無不作之,于惡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轉于生死也。九、無慚無愧。謂諸眾生為愚癡所覆造諸惡業(yè),上不慚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轉于生死也。十、舍無因果。謂諸眾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惡之見,于一切善惡因緣果報悉皆舍而為無,以是流轉于生死也。出止觀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謂修行之人先信善惡果報,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撥無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慚愧。謂修行之人,剋責往昔,我無羞無恥,棄舍凈行,習諸惡行,天見我之隱罪,是故慚于天,人知我之顯過,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無慚無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謂修行之人自念人命無常,一息不續(xù),千載永往,幽途綿邈,無有資糧,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懺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惡道之心也。四、發(fā)露懺悔。修行之人所有過失,不自隱覆,發(fā)露懺悔,以是翻破覆諱過失之心也。五、斷相續(xù)心。謂修行之人所作惡行,既懺悔已,即更決定不作惡事,以是翻破惡念相續(xù)之心也。六、發(fā)菩提心。謂修行之人往昔專起惡念惱人,今則廣起救濟之心,遍于虛空界,利益眾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惡心也。七、斷惡修善。謂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諸惡,不計晝夜,今則策勵不休,斷諸惡行,修功補過,無善不為,以是翻破三業(yè)造惡之心也。八、守護正法。謂修行之人昔自滅善,見他人行善,亦生嫉妒無隨喜之心,今則守護正法方便增廣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隨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謂修行之人昔親狎惡友,信受其言,起諸邪見,今則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隨順惡友之心也。十、觀罪性空。謂修行之人,無始以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作諸惡,今則了知貪瞋等一切惡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顛倒,顛倒起于人我之見,今既了達我心本空,則罪性無依處,以是觀破無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觀四之一。
【佛學常見辭匯】
1。指順流十心,即無明昏暗、外加惡友、善不隨從、三業(yè)造惡、惡心遍布、惡心相續(xù)、覆諱過失、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fā)露懺悔、斷相續(xù)心、發(fā)菩提心、斷惡修善、守護正法、念十方佛、觀罪性空。
攝教未盡過失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作教相判釋,當于判釋中攝一切之教,不能攝盡即是過失也。
四種過失──有漏四種過失
【三藏法數(shù)】
(出瑜伽師地論)
有漏者,謂漏落三界生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一、不寂靜過失〕,謂諸眾生,隨逐根塵,起諸妄想,顛倒散亂,而無禪定之功,不能斷惑證果,是為不寂靜過失。
〔二、內外變異過失〕,謂諸眾生,由內心亂想,外境遷流,心境相應,更互變異,所謂心隨境起,境逐心生,煩惱纏綿,不能解脫,是為內外變異過失。
〔三、發(fā)起惡行過失〕,謂諸眾生,由煩惱妄惑,造諸殺盜淫妄種種惡業(yè),輪轉生死,無有出期,是為發(fā)起惡行過失。
〔四、攝受因過失〕,謂諸眾生,由造種種惡業(yè)之因,攝取未來苦果,展轉輪回,不能解脫,是為攝受因過失。
不寂靜過失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隨逐根塵,起諸妄想,顛倒散亂,而無禪定之功,不能斷惑證果,是為不寂靜過失。
內外變異過失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由內心亂想,外境遷流,心境相應,更互變異,所謂心隨境起,境逐心生,煩惱纏綿,不能解脫,是為內外變異過失。
發(fā)起惡行過失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由煩惱妄惑,造諸殺盜淫妄種種惡業(yè),輪轉生死,無有出期,是為發(fā)起惡行過失。
攝受因過失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由造種種惡業(yè)之因,攝取未來苦果,展轉輪回,不能解脫,是為攝受因過失。
無過失戒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不自貢高,言我持戒。見破戒人,亦不輕毀,令他愧恥。但一其心而持于戒也。
離重復過失聲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所出音聲,契合理趣,從始至終,皆無重復過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