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迷亂(迷亂)  拼音:mí luàn
1.迷惑慌亂?!稌?jīng)。無逸》:「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2.涂爾干(Emile Durkheim)提出的社會學概念,指原有的社會規(guī)范作用減弱,人們對于價值觀念或目標亦缺乏共識的狀態(tài)。anomie的意譯,也譯作「脫序」、「失范」、「失序」。
《漢語大詞典》:迷斷(迷斷)
猶迷失。 清 蒲松齡 《襄城李璞園先生遙寄佳章愧無以報作此奉答聊托神交之義云爾》詩:“惟倚南云送北雁,夢中迷斷 襄城 途?!眳⒁姟?迷失 ”。
分類:迷失
《國語辭典》:迷失  拼音:mí shī
1.迷惑而無法分辨?!稌x書。卷七八。列傳。陶回》:「峻果由小丹楊經(jīng)秣陵,迷失道,逢郡人,執(zhí)以為鄉(xiāng)導?!埂段拿餍∈贰返谒幕兀骸覆涣隙嘧吡寺?,迷失路途,不忙問怎的?!?br />2.丟掉、失去。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等孩兒長大時年,交付他收執(zhí)依然,遮莫殺顛沛流離,休迷失水木根源?!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四:「小的妻子久為楊化冤魂所附,真性迷失?!?/div>
《漢語大詞典》:迷塞
(1).糊涂,不開竅。 宋 曾鞏 《與劉沆龍圖啟》:“粗知古今,可勝感勵;恨當迷塞,曷用極償?” 宋 葉適 《總干黃公行狀》:“惟荒哀迷塞,不能次第其辭,而以屬於子也,若何而可?”《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這孩子恁般愚魯,想是心竅中迷塞之故?!?br />(2).猶迷失。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下:“后數(shù)年再游,則其僧已亡,故道迷塞矣?!眳⒁姟?迷失 ”。
《國語辭典》:迷失  拼音:mí shī
1.迷惑而無法分辨?!稌x書。卷七八。列傳。陶回》:「峻果由小丹楊經(jīng)秣陵,迷失道,逢郡人,執(zhí)以為鄉(xiāng)導。」《文明小史》第四回:「不料多走了路,迷失路途,不忙問怎的。」
2.丟掉、失去。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等孩兒長大時年,交付他收執(zhí)依然,遮莫殺顛沛流離,休迷失水木根源?!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四:「小的妻子久為楊化冤魂所附,真性迷失。」
《國語辭典》:失迷  拼音:shī mí
迷惑、丟失。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怕失迷了你本姓,著你出姓,還叫做安敬思?!埂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敢晦\頭跑回來,卻是失迷了路徑。」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頭所在。唐。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詩:「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顺觯骸冈强椿ǘ蠢锶耍貋砟堑帽忝越??!?br />2.引申為錯誤的道路或方向。《紅樓夢》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
《國語辭典》:迷宮(迷宮)  拼音:mí gōng
1.轉彎抹角,令人撲朔迷離,難辨方向與出口的道路。如:「這游樂場的迷宮設施很復雜?!?br />2.令人混亂,無法釐清態(tài)勢的局面。如:「如今的情況這般混亂,我好像陷入迷宮中了?!?/div>
《國語辭典》:失路  拼音:shī lù
1.迷途?!逗鬂h書。卷二三。竇融傳》:「失路不反,聞道猶迷?!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舉子高聲道:『媽媽,小生是失路借宿的?!弧?br />2.比喻不得志?!段倪x。揚雄。解嘲》:「當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溝渠。」
《國語辭典》:失道  拼音:shī dào
1.迷路?!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晉文公出亡,箕鄭挈壺餐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唐。牛僧孺《郭元振》:「夜行,陰晦失道,久而絕遠有燈火光,以為人居也?!?br />2.失去標準,違反正道。晉。潘岳西征賦〉:「平失道而來遷,繄二國而是祐?!埂段宕菲皆挕V苁?。卷下》:「臣謂中國之失吳、蜀、幽、并,皆因失道?!?/div>
《國語辭典》:迷途  拼音:mí tú
1.迷失道路。元。趙孟頫 歲暮和剛父雜詩四首之三:「迷途幸未遠,回車且委蛇?!埂都t樓夢》第九八回:「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2.比喻錯誤的趨向。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三國演義》第七七回:「今某已遇禍而死,愿求清誨,指點迷途?!?/div>
《國語辭典》:迷津  拼音:mí jīn
1.迷失渡頭所在。唐。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詩:「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顺觯骸冈强椿ǘ蠢锶?,重來那得便迷津?!?br />2.引申為錯誤的道路或方向。《紅樓夢》第五回:「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弧?/div>
《國語辭典》: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明??岛!吨猩嚼恰返诙郏骸杆l(xiāng)何處是,迷路問誰來?」
2.離開正途。如:「不良少年就像是迷路的羔羊一樣。」
3.生理學上稱內(nèi)耳一系列相互連接的腔或管。
《國語辭典》:褦襶  拼音:nài dài
1.夏日所戴的斗笠,用以遮日。
2.不明曉事理,不懂事?!锻溜L錄。卷八。褦襶》:「徐堅《初學記》載魏程曉〈伏日〉詩:『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集韻》,褦襶,不曉事也?!?/div>
《漢語大詞典》:迷方
(1).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一:“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黃節(jié) 補注:“ 胡枕泉 曰:‘方,猶道也?!搜悦缘廓毘翜S謬誤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雖有通才,迷方告控?!?周振甫 注:“ 唐 寫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元瓘:“白晝?nèi)珈F, 吳 師迷方,遂敗之?!?br />(2).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于此照迷方?!?唐 皎然 《晚春尋桃源觀》詩:“全覺此身離俗境,玄機亦可照迷方?!?明 梅鼎祚 《玉合記·緣合》:“小妮喚名 慧月 ,生來有些劣撇,替人指點迷方,自己積成寃孽?!?/div>
《漢語大詞典》:群迷
佛教語。謂迷失本性的眾生。《觀經(jīng)玄義分》:“羣迷性隔,樂欲不同。”《大日經(jīng)疏》二:“追羣迷,出于火宅?!?/div>
《國語辭典》:轉向(轉向)  拼音:zhuǎn xiàng
改變方向。如:「臺風已經(jīng)轉向,逐漸遠離臺灣本島了?!?/div>
《國語辭典》:轉向(轉向)  拼音:zhuàn xiàng
迷失方向。如:「暈頭轉向」。
《漢語大詞典》:迷復(迷復)
語出易·復:“上六,迷復,兇……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孔穎達 疏:“以其迷闇不復,而反違於君道,故象云:‘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后用以指迷失不改過;糊涂不醒悟。 宋 王禹偁 《賀收復益州表》:“雖依九伐之法,特開三面之羅,尚敢嬰城,斯為迷復?!?宋 邵雍 《誡子吟》:“改圖不害為君子,迷復終歸作小人?!?/div>
《漢語大詞典》:迷卻
迷失,失掉。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一折:“教你二十年之后,遇三箇丫髻 馬真人 度脫你,你便回頭者,休迷卻正道。”《全元散曲·一枝花·春雪》:“只見白茫茫迷卻前村道。”《花月痕》第四八回:“兩人迷卻真性,夜夜在他帳中輪班直宿?!?/div>
分類:迷失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