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7詞典 1分類詞匯 86
《國語辭典》:徵象  拼音:zhēng xiàng
1.跡象、徵候。如:「國民奮發(fā)有為,充滿朝氣,這就是國力強(qiáng)大的徵象?!?br />2.驗(yàn)證。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臣聞善談天者,必徵象于人?!固?。羅隱解武丁夢〉:「乃用假夢徵象,以活商命?!?/div>
《漢語大詞典》:蹤兆(蹤兆)
蹤影;跡象。 唐 裴铏 《傳奇·裴航》:“ 航 遍求訪之,滅跡匿形,竟無蹤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母待生久不歸,始疑;村中搜覓幾徧,竟無蹤兆?!?/div>
分類:蹤影跡象
《國語辭典》:意思  拼音:yì si
1.心意、想法?!洞筇迫厝〗?jīng)詩話中》:「法師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師意思?!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四:「程元玉聽得說是韋十一娘,又與驚恐之說相合,心下就有些望他救答意思,略放膽大些了?!?br />2.意旨、意義。如:「這個字的意思怎么講?!?br />3.情趣、趣味。如:「昨晚的舞會好沒意思?!埂都t樓夢》第三一回:「賈迎春姊妹見眾人無意思,也都無意思了?!?br />4.道義、交情。如:「你把難題推給我,太不夠意思了?!?br />5.誠意、送人東西時的客氣話。如:「這是一點(diǎn)小意思,請笑納?!?/div>
《國語辭典》:事跡(事跡)  拼音:shì jī
事情發(fā)展經(jīng)過的遺跡。亦指人生的經(jīng)歷及所做的種種事情。宋。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然其事跡不著,而無可紀(jì)次。」《儒林外史》第四○回:「這是小弟半生事跡,專求老先生大筆,或作一篇文,或作幾首詩,以垂不朽。」也作「事跡」、「事蹤」。
《國語辭典》:事跡(事蹟)  拼音:shì jī
個人或團(tuán)體曾經(jīng)做過的事情。如:「偉人的事跡,足為后人典范?!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徵圣》:「鄭伯入陳,以文辭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此事跡貴文之徵也?!姑?。余繼登《典故紀(jì)聞》卷四:「凡及兩考,而事跡顯著者,皆得加授階?!埂都t樓夢》第四回:「使他認(rèn)得幾個字,記得前朝幾個賢女事跡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div>
《國語辭典》:形跡(形跡)  拼音:xíng jī
1.表露于外的動作舉止。晉。陶淵明〈答龐參軍〉詩:「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既有了這些形跡,事不難查,且自寬心?!挂沧鳌感污櫋?。
2.儀容禮貌。如:「不拘形跡」?!读凝S志異。卷八。局詐》:「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跡相限?!?/div>
《漢語大詞典》:未形
(1).謂事情尚未顯出跡象、征兆。禮記·經(jīng)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 孔穎達(dá) 疏:“謂止人之邪在於事未形著?!?span id="hurjbz6" class="book">《孔叢子·答問》:“吾謂圣人之智,必見未形之前,功垂於身歿之后?!?span id="xkcv5wp" class="book">《漢書·伍被傳》:“臣聞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故圣人萬舉而萬全。” 顏師古 注:“言智慮通達(dá),事未形兆,皆預(yù)見之?!?唐 元稹 《論諫職表》:“君臣之際,論列是非,諷諭於未形,籌畫於至密。”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二:“ 淮陰 登堂, 高密 仗策, 武鄉(xiāng) 分鼎,懸斷未形,毫髮不爽,胡其異也!”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chuàng)民主政體》:“且當(dāng)利未見、害未形之時,自非一般人所能分曉,於是公舉程度較高於一般人者為之代表,以興利于未見,除害于未形?!?br />(2).尚未形成。《淮南子·天文訓(xùn)》:“天墬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大昭?!?span id="1wtli6e" class="book">《史記·律書》:“神生於無,形成於有……或未形而未類,或同形而同類,類而可班,類而可識?!?/div>
《漢語大詞典》:知章
謂能看清事物的明顯跡象。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欽若元輔,體微知章。”參見“ 知微知彰 ”。
《國語辭典》:知微知彰  拼音:zhī wéi zhī zhāng
能洞悉事物萌發(fā)之初的徵兆,并能預(yù)知其后來發(fā)展的顯著結(jié)果?!兑捉?jīng)。系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鼓铣?。元帝〈法寶聯(lián)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將稱四七,如貔如虎。」也作「知章知微」、「知微知章」。
《國語辭典》:機(jī)鋒(機(jī)鋒)  拼音:jī fēng
1.佛教禪宗以含意深刻,不落跡象的言語彼此問答,互相啟發(fā),有如弩箭觸機(jī)而發(fā)其鋒銳,稱為「機(jī)鋒」。宋。蘇軾金山妙高臺〉詩:「機(jī)鋒不可觸,千偈如翻水?!骨濉?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谖宄觯骸改銌栆粰C(jī)鋒,叫黃秀才答?!?br />2.機(jī)警鋒利的言詞?!睹魇?。卷三○五。宦官列傳二。張彝憲》:「給事中傅朝佑言坤妄干彈劾之權(quán),且其文詞練達(dá),機(jī)鋒挑激,必有陰邪險人主之?!?/div>
《漢語大詞典》:風(fēng)影
1.隨風(fēng)晃動的物影。 南朝 陳后主 《自君之出矣》詩之一:“思君若風(fēng)影,來去不曾停?!?唐 楊續(xù) 《安德山池宴集》詩:“花蝶辭風(fēng)影,蘋藻含春流。” 清 納蘭性德 《花葉杯》詞:“誰在小紅亭,玉釵敲竹乍聞聲,風(fēng)影略分明?!?br />2.指似是而非,不足為據(jù)的跡象。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叛賊·妖人趙古元:“精兵十萬,夾雜糧船幫內(nèi),其反狀甚真,總皆風(fēng)影之詞,毫無證佐。”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六:“方知前説都無風(fēng)影也。”
《漢語大詞典》:發(fā)機(jī)(發(fā)機(jī))
(1).撥動弩弓的發(fā)矢機(jī)。孫子·勢:“是故善戰(zhàn)者,其勢險,其節(jié)短,勢如彍弩,節(jié)如發(fā)機(jī)?!?張預(yù) 注:“如弩之張,勢不可緩;如機(jī)之發(fā),節(jié)不可遠(yuǎn)?!?span id="1pbtw1o" class="book">《淮南子·原道訓(xùn)》:“恬然則縱之,迫則用之。其縱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發(fā)機(jī)?!?高誘 注:“機(jī),弩機(jī)關(guān)?!?唐 孟遲 《寄浙右舊幕僚》詩:“巨拳豈為雞揮肋,強(qiáng)弩那因鼠發(fā)機(jī)?!?宋 梅堯臣 《蔡君謨示古大弩牙》詩:“發(fā)機(jī)高下在分刻,今人妄射功仍賒。” 清 梅曾亮 《上某公書》:“ 太史公 曰:‘人能弘道,無如命何。’……其操之也若發(fā)機(jī),其縱之也若委衣,此則命無如人何耳?!?br />(2).指供發(fā)動的機(jī)關(guān);也指發(fā)動機(jī)關(guān)。后漢書·張衡傳:“﹝候風(fēng)地動儀﹞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jī)。外有八龍……雖一龍發(fā)機(jī),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3).開始行動的時機(jī)。隋書·梁士彥傳:“自恃元功,甚懷怨望,遂與 宇文忻 、 劉昉 等謀作亂。將率僮僕,於享廟之際,因車駕出,圖以發(fā)機(jī)。”
(4).啟發(fā)機(jī)杼。多指詩文的構(gòu)思和布局。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半山老人三》:“《雪浪齋日記》云: 陸龜蒙 以‘二酋’對‘六丁’, 荊公 以‘三甲’對‘六丁’,發(fā)機(jī)自 陸子 也?!?br />(5).施展機(jī)謀。 元 李文蔚《圯橋進(jìn)履》第二折:“豪俊之才,發(fā)機(jī)用智,逆者難從,順者易曉。”
(6).顯示機(jī)微的跡象。 清 戴名世 《兒易序》:“舉凡天地之闔闢,日月之晦明,世運(yùn)之升降,人事之?dāng)?shù),古今之變皆具:而發(fā)機(jī)於筮焉?!?/div>
《國語辭典》:圭角  拼音:guī jiǎo
1.圭的棱角。泛指棱角、鋒芒?!抖Y記。儒行》「毀方而瓦合」句下唐。孔穎達(dá)。正義:「圭角謂圭之鋒铓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
2.跡象、形跡?!缎咽篮阊?。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絳》:「我如今賞他一兩銀子,教他以討銀為名,不時去打探,少不得露出些圭角來?!?/div>
《漢語大詞典》:言詮(言詮)
(1).謂以言語解說。陳書·傅縡傳:“言為心使,心受言詮?!?唐 張說 《聞雨》詩:“聲真不世識,心醉豈言詮?!?清 黃景仁 《題錢舜舉畫林和靖小像》詩:“此花只合先生詩,便著言詮都絶俗?!?呂澄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六講:“真諦本身是無相,談不上什么區(qū)別,但真諦之說為真諦,仍需要言詮。”
(2).引申指語言的跡象。古尊宿語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普說語錄:“古人不得已,向無言詮處假立言詮,無方便中巧施方便?!?元 耶律楚材 《琴道喻五十韻以勉忘憂進(jìn)道》:“知是圣人道,安得形言詮!”《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説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div>
《漢語大詞典》:見影(見影)
顯露跡象。南史·隱逸傳上·顧歡:“弟子 鮑靈綬 門前有一株樹,大十餘圍,上有精佅,數(shù)見影。 歡 印樹,樹即枯死?!?span id="9ovypsk" class="book">《水滸傳》第二一回:“婆子謝道:‘押司,只好趁天未明時討具棺材盛了,隣舍街坊,都不要見影。’”
分類:顯露跡象
《漢語大詞典》:無征(無徵)
(1).沒有證明;沒有實(shí)據(jù)。文選·左思〈三都賦〉序:“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 劉逵 注:“蓋 韓非 所謂畫鬼魅易為好,畫狗馬難為工之類?!?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xué):“舉之春秋,則明白而有實(shí);合之 左氏 ,則叢雜而無徵?!?明 沈德符 野獲編·府縣·立碑:“南史 裴松之 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實(shí)。以為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然后聽之,庶可以防遏無徵,顯彰事實(shí)。”參見“ 無徵不信 ”。
(2).沒有征兆或跡象。法苑珠林卷三:“診候無徵,雩祈失効。”
《漢語大詞典》:無徵不信(無徵不信)
沒有驗(yàn)證的事不可相信。《禮記·中庸》:“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鄭玄 注:“徵,或?yàn)樽C?!?明 李贄 《復(fù)宋太守書》:“且無徵不信久矣,茍不取陳語以相證,恐聽者益駭愕。故凡論説,必?fù)?jù)經(jīng)引傳,亦不得已耳?!?郭沫若 《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所謂 夏 禮、 殷 禮都已文獻(xiàn)無征,‘無征不信’,故他重視的是‘郁郁乎文哉’的 周 禮。”
《漢語大詞典》:未兆
尚未顯出跡象。老子:“我獨(dú)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三國 魏 嵇康 《養(yǎng)生論》:“縱少覺悟,咸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是由 桓侯 抱將死之疾,而怒 扁鵲 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人君雖明并日月,神鑒未兆,然萬機(jī)不可以獨(dú)統(tǒng),曲碎不可以親總,必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