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融釋(融釋)
(1).熔解。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耿先生:“反視其下,若垂酥滴乳之狀,蓋初為火之所融釋也?!?br />(2).消失;化解。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插梨原注引《永嘉記》:“ 青田村 民家,有一梨樹,名曰‘官梨’;子大,一圍五寸。常以供獻(xiàn),名曰‘御梨’。實落地即融釋?!?宋 葉適 《〈沈子壽文集〉序》:“讀之者如設(shè)芳醴珍殽,足飲饜食而無醉飽之失也,又能融釋眾疑。” 明 唐順之 《答茅鹿門知縣書》之二:“熟觀 鹿門 之文及 鹿門 與人論文之書,門庭路徑與鄙意殊有契合,雖中間小小異同,異日當(dāng)自融釋,不待喋喋也?!?br />(3).通解;解釋。 清 戴名世 《自訂時文全集序》:“見近日所雕刻流傳,熟習(xí)人口者,卑弱不振,私竊嘆之,因以其平日所窺探於經(jīng)史及諸子者,條貫融釋,自闢一徑而行。”
《國語辭典》:獨有(獨有)  拼音:dú yǒu
1.獨自占有。如:「這塊空地是他們家所獨有的?!?br />2.只有、僅有。如:「班上獨有他沒有近視?!?/div>
《國語辭典》:解人  拼音:jiě rén
明理識趣的人?!度龂尽>砦寰?。吳書。吳主五子傳。孫霸傳》:「玄曰:『舊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涣猎唬骸航馊瞬划?dāng)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六通
(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眳⒁姟?六通四辟 ”。
(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yè)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圣者始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汰法師 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明謝讜《四喜記·詩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藴見□迷?!眳㈤?span id="psrp8xs" class="book">《俱舍論·分別智品》。
(3).謂通解六試題。宋史·仁宗紀(jì)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yī)官須引《醫(yī)經(jīng)》《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span id="72vbrx8"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jīng)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
《國語辭典》:六通四辟  拼音:liù tōng sì pì
順應(yīng)天時,任物性自然。《莊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购蟊扔魉拿姘朔綗o不通達(dá)。也作「六通四達(dá)」。
《漢語大詞典》:通釋(通釋)
疏通解釋。北史·宇文愷傳:“令録其疑難,為之通釋,皆出證據(jù),以相發(fā)明。”北史·成淹傳:“ 淹 上《接輿釋游論》,帝覽之,詔尚書 李訢 曰:‘卿諸人不如 成淹 論,通釋人意?!?清 浦起龍 有史通通釋
《國語辭典》:通解  拼音:tōng jiě
通達(dá)理解。《北齊書。卷四四。儒林傳。馮偉傳》:「少從李寶鼎游學(xué),李重其聰敏,恒別意試問之。多所通解,尤明禮傳。」《新唐書。卷一八四。楊收傳》:「疏眉目,寡言笑,博學(xué)彊記,至它藝無不通解?!?/div>
《漢語大詞典》:敷時(敷時)
普天下。敷,通“ 溥 ”。時,世。《詩·周頌·賚》:“ 文王 既勤止,我應(yīng)受之。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高亨 注:“敷,讀為普。時,世也。繹,借為懌,喜悅。思,語氣詞。此句言普天下都喜悅 周 朝?!?林義光 通解:“敷借為溥。溥,普也?!币徽f:“敷,布;時,是……﹝言﹞布此 文王 功德之在人而可繹思者,以賚有功,而往求天下之安定?!眳㈤?朱熹 集傳。
《漢語大詞典》:詟諄(讋?wù)仯?/div>
謂怨惡,誹謗。管子·君臣下:“大臣亂曰稱述,中民亂曰讋?wù)?,小民亂曰財匱。” 趙守正 通解:“讋?wù)?,指對上誹謗不滿?!?/div>
《漢語大詞典》:顛旄(顛旄)
指頭發(fā)。旄,通“ 毛 ”。管子·小匡:“勸之以慶賞,糺之以刑罰,糞除其顛旄,賜予以鎮(zhèn)撫之,以為民終始?!?戴望 校正:“旄與毛通?!?趙守正 通解:“顛旄:頭頂之髮……旄,同‘毛’,毛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