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佚聞(佚聞)
逸聞。散失、隱沒而不為世人所知曉的傳說,多未見于正式記載。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上》“諸子者,史之別派”原注:“記載古事佚聞,時(shí)書評(píng)論?!?/div>
《漢語大詞典》:遺逸(遺逸)
亦作“ 遺佚 ”。亦作“ 遺軼 ”。
(1).遺漏;遺棄而不用。孟子·公孫丑上:“進(jìn)不隱賢,必其以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列子·黃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訓(xùn)者,無所遺逸焉?!?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夫科舉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約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遺逸之嗟?!?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況今名俊盡鶱騰,遺佚奇才只一箇?!?br />(2).遺失;散失。北齊書·盧文偉傳:“﹝ 盧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遺逸?!?宋 蘇轍 《上皇帝書》:“茍誠以為有遺才焉,則今所謂遺逸之書,有以收之矣?!?宋 蘇轍 《進(jìn)御集表》:“臣頃被圣旨編次遺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諸臣之家,凡尺牘寸紙,無所遺軼?!?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八·漢遺文:“世以 柳子 編 西漢 文章,只據(jù)文選,固多遺軼?!?清 昭梿 嘯亭雜錄·宗室詩人:“晚年獨(dú)居一室,人跡罕至,詩篇不復(fù)檢閲,故多遺佚?!?胡樸安 《〈中國文學(xué)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遺逸,表請(qǐng)開獻(xiàn)書之路?!?br />(3).指散失之物。多指遺文散籍;遺事逸聞。漢書·藝文志:“ 武帝 時(shí),軍政 楊僕 捃摭遺逸,紀(jì)奏兵録,猶未能備?!?晉 干寶 《〈搜神記〉序》:“雖考先志於載籍,收遺逸於當(dāng)時(shí),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dòng)G也,又安敢謂無失實(shí)者哉?!?宋 晁補(bǔ)之 《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詩:“詔畀千金訪遺逸,遺文逸字往往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若父祖捐館日,子孫幼弱,及一旦編摹,豈免小有疏略,當(dāng)隨拾遺佚而為別集可也?!?元 孛術(shù) 魯翀 《大都路總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揚(yáng)歷四十餘年,功名事業(yè),磊磥赫奕。侃訪輯遺軼,既久始備?!?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xué)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遺逸,務(wù)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記矣。” 清 龔自珍 《城南席上謠》:“一客談遺佚,目挾十錢入西市,五錢麥糊五錢紙,年年冬望 日本 使?!?br />(4).猶隱居。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是歲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節(jié)巡行天下,存賜鰥寡,假與乏困,舉遺逸獨(dú)行君子詣行所在?!?唐 柳宗元 《賀赦表》:“廢金寶之貢,有以彰儉德;搜遺逸之士,有以表至公?!?清 黃宗羲 《陳伯美先生七十壽序》:“蓋 明 初之有求於遺逸者,議論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聞見之陋也?!?br />(5).隱士;遺才。 唐 方干 《題懸溜巖隱者居》詩:“見説公卿訪遺逸,逢迎亦是戴烏紗?!?元 劉塤 隱居通議·駢儷一:“市駿骨而捐金,招來遺軼;聞鷄鳴而起舞,寤寐功名?!?span id="iankcub" class="book">《明史·麻僖傳》:“四十年疏陳納諫諍、舉枚卜、補(bǔ)大僚、登遺佚、速考選數(shù)事,不報(bào)。” 明 貝瓊 《送王克讓員外赴陜西》:“應(yīng)念東南有遺佚,采芝深谷尚盤桓?!?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三節(jié):“ 圣祖仁皇帝 ,一開博學(xué)鴻詞科,再設(shè) 明 史館,搜羅遺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吳晗 《社會(huì)賢達(dá)考》:“隱了幾年,跟了幾年,名氣有了,盛朝圣世是應(yīng)該徵舉遺逸的,于是得了‘社會(huì)賢達(dá)’之名而馳馬奔命,趕進(jìn)京師‘初入朝堂’了?!?br />(6).指前一朝代留下來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退谷論經(jīng)學(xué):“ 明 初,人猶多經(jīng)學(xué),皆 元 時(shí)遺逸?!?胡樸安 《〈中國文學(xué)史〉序》:“ 順 康 之世,故老遺逸,越在草莽,承東林氣節(jié)之盛,為經(jīng)濟(jì)有用之學(xué)?!?梁啟超 《論私德》二:“ 順 康 間,首開博學(xué)鴻詞,以摯遺逸?!?/div>
《國語辭典》:遺聞(遺聞)  拼音:yí wén
遺留下來的傳聞。
《漢語大詞典》:瑣語(瑣語)
亦作“璅語”。
(1).猶瑣言。記述逸聞、瑣事的文章體裁,常作書名。晉書·束晳傳:“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zhǔn) 盜發(fā)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其……《瑣語》十一篇,諸國卜夢(mèng)妖怪相書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書證:“《汲冢璅語》乃載《秦望碑》……皆后人所羼,非本文也?!?span id="rz1giv6" class="book">《清朝野史大觀·逸事二·沈孝子負(fù)骨歸葬事》:“事見邑人 徐承烈 ‘雜著’……﹝ 承烈 ﹞著《燕居瑣語》十六卷,載 嘉慶 《德清縣志》,書尚未刻,‘雜著’即《瑣語》藁本未編輯者?!?br />(2).瑣碎的言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迄至 魏 晉 ,作者間出,讕言兼存,璅語必録。” 清 黃虞稷 《〈書影〉序》:“下此而《齊諧》志怪,璅語藂談,上之無當(dāng)於身心,次亦何關(guān)於問學(xué)。”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此書(《南腔北調(diào)集》)殆游詞瑣語,不足存,而竟以出版者,無非為了彼既禁遏,我偏印行,賭氣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瑣言(瑣言)
(1).瑣碎的言談;閑談。 唐 劉知幾 史通·書事:“ 王隱 、 何法盛 之徒所撰 晉 史,乃專訪州閭細(xì)事,委巷瑣言,聚而編之,目為鬼神傳録,其事非要,其言不經(jīng)。” 明 何景明 《淮水》詩:“維教言是由,毋瑣言是謀,毋戲言是流?!?清 鈕琇 《〈觚賸〉自序》:“姑存此日瑣言?!?br />(2).記述逸聞、瑣事的一種文章體裁。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史氏流別,殊途并騖。榷而為論,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紀(jì),二曰小録,三曰逸事,四曰瑣言……若 劉義慶 《世説》, 裴榮期 語林, 孔思尚 《語録》, 陽玠松 《談藪》。此之謂瑣言者也?!?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沿襲:“ 唐 孫光憲 有北夢(mèng)瑣言。按,晉書:‘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zhǔn) 盜發(fā)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書數(shù)十車,其《瑣言》十一篇。’乃知古已有瑣言。”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正史以外,有以偏方為紀(jì)者……有以一言一事為紀(jì)者,如 劉知幾 所稱瑣言當(dāng)以 劉義慶 世説新語第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