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78,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理解
正誼
同理
闡明
張道
異義
方道
據(jù)理
極數(shù)
元理
談理
琴理
十倫
常論
筆諫
《國(guó)語辭典》:理解  拼音:lǐ jiě
1.了解、明白事理?!端问贰>硭娜?。儒林傳三。林光朝傳》:「然未嘗著書,惟口授學(xué)者,使之心通理解?!?br />2.能以自己的口語、文字或其他符號(hào),將已知的事實(shí)與原理、原則作成解釋,稱為「理解」。
《漢語大詞典》:正誼(正誼)
(1).本來的意義;正確的意義。 漢 孔安國(guó) 《古文孝經(jīng)訓(xùn)傳序》:“吾愍其如此,發(fā)憤精思,為之訓(xùn)傳,悉載本文,萬有餘言,朱以發(fā)經(jīng),墨以起傳,庶后學(xué)者覩正誼之有在也?!?span id="obya0eb" class="book">《明詩紀(jì)事·屠應(yīng)埈》引 明 黃佐 泰泉集:“ 漸山 英穎天出,文不待蒐羅綴緝而自充遠(yuǎn),正誼發(fā)乎搆思,浩氣動(dòng)乎操觚?!?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雖間有遺書,傳諸其人,非經(jīng)竄易,即託依附;求諸原文,亦單詞賸義而外,未聞?wù)x。”
(2).公正的道理。 郭沫若 《滿江紅·天外人歸》詞:“半月長(zhǎng)談爭(zhēng)正誼,四方公論明真相。” 蔣光慈 《懷拜輪》詩:“我們同為被壓迫者的朋友,我們同為愛公道正誼的人們?!?br />(3).辯正意義。 嚴(yán)復(fù) 《〈原富〉按語》:“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jì)功?!?br />(4).維護(hù)公理,主持公道。 胡適 《這一周》:“但我們知道 蔡先生 的為人,知道他這種正誼的決心不是今日才有的?!?/div>
《國(guó)語辭典》:同理  拼音:tóng lǐ
相同的道理。如:「同理可證」。
分類:同理道理
《國(guó)語辭典》:闡明(闡明)  拼音:chǎn míng
詳細(xì)說明。如:「這位專家不斷的向眾人闡明自己的新見解。」
《漢語大詞典》:張道(張道)
(1).明顯的道理。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茍非其人,則規(guī)不圓而矩不方,繩不直而準(zhǔn)不平,鉆燧不得火,鼓石不下金,驅(qū)馬不可以追速,進(jìn)舟不可以涉水也。凡此八者,天之張道?!?汪繼培 箋:“張謂張著?!?br />(2).方言。舉動(dòng)毛躁。 老舍 《駱駝祥子》七:“她是三十二三歲的寡婦,干凈,爽快,作事麻利又仔細(xì)。在別處,有人嫌她太張道,主意多,時(shí)常有些神眉鬼道兒的。”如:穩(wěn)點(diǎn)兒,別那么張道!
《漢語大詞典》:異義(異義)
(1).不同的含義;意思不同。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shí),蓋其語,人異義?!?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上下同字異義例:“古書亦有上下文同字而異義者?!?br />(2).不同的觀點(diǎn);新的見解。后漢書·章帝紀(jì):“其令羣儒選高才生,受學(xué)《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以扶微學(xué),廣異義焉?!?span id="j58m55j" class="book">《晉書·王接傳》:“﹝ 接 ﹞備覽眾書,多出異義?!?br />(3).指不同的意見,異議。 宋 蘇軾 《次韻答劉涇》:“新音百變口如鶯,異義蜂起弟子爭(zhēng)。”一本作“ 異議 ”。
(4).道理不同。 漢 班固 《白虎通·三軍》:“告天何?示不自專,非出辭反面之道也,與宗廟異義。” 南朝 宋 顏延之 《重釋何衡陽》:“故方罰矜功,而濫咎忘賢,遺存異義,公私殊異,已備前白?!?br />(5).違反常規(guī)、禮法。 漢 何休 《〈春秋公羊傳〉序》:“傳春秋非一,本據(jù)亂而作,其中多非常異義可怪之論?!?徐彥 疏:“非常異義者,即 莊 四年 齊襄 復(fù)九世之讎而滅 紀(jì) , 僖 元年實(shí)與 齊桓 專封是也,此即非常之異義,言異於 文 武 時(shí)……若其常義,則諸侯不得擅滅,諸侯不得專封?!?宋 曾鞏 《為人后議》:“故為人后者,為之降其父母之服,則有之矣;為之絶其父母之名,則未之有也……今欲使從所后者為屬,而變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異義也?!?/div>
《漢語大詞典》:方道
(1).猶并道。謂在道路上并排行進(jìn)。南史·宋紀(jì)上·武帝:“明旦, 恢 眾五千,方道而進(jìn),每 晉 使將到,輒復(fù)如之?!?span id="nri6wdl" class="book">《南史·宋紀(jì)上·馮道根傳》:“ 汮水 急,不如悉棄船於 酇城 ,方道步進(jìn)?!?br />(2).指關(guān)于坤、地的道理、法則。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天用其圓,地用其方。圓道主於生,方道主於成?!?/div>
《國(guó)語辭典》:據(jù)理(據(jù)理)  拼音:jù lǐ
依據(jù)道理?!侗笔?。卷四七。陽尼傳》:「崇雖貴盛,固據(jù)理不撓,談?wù)叻Q焉?!?/div>
《漢語大詞典》:極數(shù)(極數(shù))
(1).窮盡其技藝。易·繫辭上:“極數(shù)知來之謂占?!?孔穎達(dá) 疏:“謂窮極蓍策之?dāng)?shù),豫知來事,占問吉兇,故云謂之占也?!?span id="rpcean5" class="book">《后漢書·方術(shù)傳序》:“極數(shù)知變而不詭俗,斯深於數(shù)術(shù)者也?!?br />(2).窮盡其道理。 明 何景明 《龍灣草堂記》:“精思則通,窮理而極數(shù)則神?!?br />(3).最大的數(shù)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算歷極數(shù),見路乃明。《九章》積微,故以為術(shù)?!?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夫世無衡量籌算,則人之計(jì)數(shù),固以指爾;以五指為極數(shù),而不能以左右相代以定位,則五以上宜不能知也。”
《漢語大詞典》:元理
即玄理。奧妙的道理。 明 何景明 《六子詩·何編修瑭》:“洞悟超先幾,微言析玄理?!?明 張居正 《七賢詠·阮步兵》:“從容謝婚媾,沉湎混泥滓。郁彼詠懷言,寄辭藴元理。”
《漢語大詞典》:談理(談理)
(1).談 老莊 玄理。晉書·殷仲堪傳:“其談理與 韓康伯 齊名,士咸愛慕之。”魏書·清河王懌傳:“博涉經(jīng)史,兼綜羣言,有文才,善談理?!?br />(2).談?wù)f道理;評(píng)理。 魯迅 《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jīng)”》:“單是妄行的是可與論議的,故意妄行的卻無須再與談理?!?/div>
《漢語大詞典》:琴理
關(guān)于彈琴的道理、法則。 宋 程正敏 《剡溪野語》:“ 范文正 嘗問琴理於 崔遵度 , 崔 曰:‘清麗而婉,和潤(rùn)而遠(yuǎn)?!?span id="tio0nvm" class="book">《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講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span id="zc0c9gi" class="book">《紅樓夢(mèng)》第八六回:“上頭講的琴理甚通,手法説的也明白?!?/div>
《漢語大詞典》:十倫(十倫)
(1).祭祀的十項(xiàng)道理。禮記·祭統(tǒng):“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zhǎng)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鄭玄 注:“倫猶義也?!?span id="ygsumjg" class="boo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圜丘歌》:“禮以恭事,薦以饗時(shí)……十倫以具,百福斯滋?!?br />(2).指儒家提倡的十種倫理道德。《梁書·武帝紀(jì)中》:“今聲訓(xùn)所漸,戎 夏 同風(fēng),宜大啟庠斅,博延胄子,務(wù)彼十倫,弘此三德。”詳“ 十教 ”、“ 十義 ”。
《漢語大詞典》:常論(常論)
(1).指普遍適用的道理和法則。后漢書·王符傳:“國(guó)以賢興,以諂衰;君以忠安,以佞危。此古今之常論,而時(shí)所共知也。”
(2).平庸的言論。漢書·谷永傳:“背可懼之大異,問不急之常論。” 章炳麟 《論式》:“游談恣肆而無法程,常論寬緩而無攻守?!?/div>
《國(guó)語辭典》:筆諫(筆諫)  拼音:bǐ jiàn
借書法之理寄托諷諫。《舊唐書。卷一六五。列傳。柳公綽》:「穆宗政僻,嘗問公權(quán)筆何盡善,對(duì)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簧细娜荩涔P諫也?!顾?。蘇軾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二首之二:「何當(dāng)火急傳家法,欲見誠(chéng)懸筆諫時(sh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