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釋迦(釋迦)  拼音:shì jiā
1.印度一氏族名。佛陀釋迦牟尼是此一族人。
2.佛祖釋迦牟尼的簡稱。參見「釋迦牟尼」條。
3.參見「釋迦果」條。
《國語辭典》:釋迦佛也惱下蓮臺(釋迦佛也惱下蓮臺)  拼音:shì jiā fó yě nǎo xià lián tái
蓮臺,蓮花形的佛座。釋迦佛也惱下蓮臺比喻忍無可忍。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一折:「這家私虧煞俺爺娘生受來,我便是釋迦佛也惱下蓮臺?!乖?。馬致遠(yuǎn)《黃粱夢》第二折:「休道是濁骨凡胎,便是釋迦佛也惱下蓮臺。」
《國語辭典》:釋迦果(釋迦果)  拼音:shì jiā guǒ
一種水果。果肉乳白色、柔軟帶膠狀,味道甜美,果實中有三十到六十粒黑色帶光亮的種子。其外形有多角形的疣狀凸起,似釋迦牟尼佛像的頭,故稱為「釋迦果」。
《國語辭典》:釋迦牟尼(釋迦牟尼)  拼音:shì jiā móu ní
梵語??。耄幔恚酰睿榈囊糇g。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俗名悉達(dá)多,生于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從當(dāng)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xí)禪定。不久就達(dá)到他們所教導(dǎo)的一切,但這并不能滿足他的希求,經(jīng)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jīng)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后繼續(xù)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后,他被稱為佛陀。并到處說法,組織僧團(tuán),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