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鐵 → 鋨鐵”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鐵道(鐵道)  拼音:tiě dào
設有鐵軌,供火車、電車行駛的道路。也稱為「鐵路」。
分類:鐵道鐵路
《漢語大詞典》:鐵轍(鐵轍)
鐵路。 嚴復 《原強》:“加以電郵、汽舟、鐵轍三者,其能事足以收六合之大,歸之一二人掌握而有餘?!?/div>
分類:鐵路
《國語辭典》:龍山(龍山)  拼音:lóng shān
1.郡名。位于韓國京城西南,為京釜、京義兩鐵路的分歧點。
2.山名:(1)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2)在山西省渾源縣西南。(3)在河南省寶豐縣東南。(4)在南非共和國的角省與納塔耳省之間,為南部非洲第一高峰。
《國語辭典》:上行  拼音:shàng háng
1.尊位?!稘h書。卷六八?;艄鈧鳌罚骸赣谑菤⑴V镁?,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
2.上市貨賣。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團行》:「更有兒童戲耍物件,亦有上行之所,每日街市,不知貨幾何也?!埂队魇烂餮?。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那里去偷只狗子,把來打殺了,煮熟去賣,卻不須去上行?!?/div>
《國語辭典》:南下  拼音:nán xià
1.北在上,南在下,故向南行進稱「南下」?!妒酚洝>砹?。秦始皇本紀》:「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離,卻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晉書。卷六二。列傳。劉琨》:「時東嬴公騰自晉陽鎮(zhèn)鄴,并土饑荒,百姓隨騰南下?!?br />2.臺灣縱貫線鐵路為南北向,故稱火車由北向南行駛為「南下」。后泛稱搭乘交通工具由臺灣北部前往中南部。如:「年節(jié)期間,南下火車總是一票難求?!?/div>
《國語辭典》:漢中(漢中)  拼音:hàn zhōng
地名。位于今陜西省南部和湖北省西北部,秦嶺與大巴山之間,漢水流貫其間。
《漢語大詞典》:路旁
指位于公路兩旁
花壇的圍邊;小道、大路或鐵路線邊緣一條有植物的狹長地帶。例如:路旁的青草也失去了超過路面的應有高度。
《國語辭典》:嘉興(嘉興)  拼音:jiā xīng
1.縣名。位于浙江省吳縣東,為滬杭甬鐵路與大運河的交點。交通便利,盛產蠶絲。舊名嘉禾,為嘉興府治。
2.東晉時西涼李歆的年號(西元417~420)。
《國語辭典》:駝峰(駝峰)  拼音:tuó fēng
駱駝背上隆起的肉峰。內貯大量脂肪,古人以為珍貴食品。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酒食》:「將軍曲良翰,能為驢騣駝峰炙。」
《國語辭典》:客車(客車)  拼音:kè chē
賓客或旅客乘坐的車輛?!抖Y記。曲禮上》:「客車不入大門,婦人不立乘,犬馬不上于堂?!固?。司馬扎道中早發(fā)〉詩:「野店雞一聲,蕭蕭客車動?!?/div>
《國語辭典》:南回(南回)  拼音:nán huí
南回鐵路的縮稱。參見「南回鐵路」條。
分類:鐵路縮稱
《國語辭典》:天橋(天橋)  拼音:tiān qiáo
1.古時軍隊攻城用的橋形木架?!端问贰>砣咂?。陳規(guī)傳》:「李橫圍城,造天橋,填濠,鼓噪臨城?!?br />2.為便于行人或車輛穿越鐵道或馬路所架的橋梁。
3.一種體育運動器材。高而窄,形狀略似獨木橋,兩端有梯子。
4.星名?!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亦曰梁,為天橋,主禦風雨水道?!?br />5.地名。在北平市永定門內,清末逐漸形成民間藝人匯集演出之地。經常有各種戲曲、雜技、大鼓、木偶戲、武術等,以擺地攤方式或在簡陋的棚子內演出。
《國語辭典》:揚旗(揚旗)  拼音:yáng qí
1.舉起旗子。
2.一種指揮火車行止的號志。在火車入站處,或沿途重要點鐵軌的兩側,設立高柱,上裝活動的板,板橫著時表示不準前進,板向下斜時則表示可以前進。
《國語辭典》:水鶴(水鶴)  拼音:shuǐ hè
鐵路旁供水給蒸汽機車的裝置。其彎下的管子可左右旋轉,形狀如鶴頭。
《國語辭典》:火車(火車)  拼音:huǒ chē
1.一種古代攻戰(zhàn)的器具?!赌淆R書。卷一。高帝本紀上》:「俄頃,賊馬步奄至,又推火車數道攻戰(zhàn)。相持移日,乃出輕兵攻賊西。」
2.泛指行駛于鐵路上的列車。因最初是藉火力產生蒸氣以牽引車廂,故稱為「火車」。目前多已電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