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鑄鼎(鑄鼎)
(1).見“ 鑄鼎象物 ”。
(2).指 黃帝 鑄鼎乘龍的傳說。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鬚號?!?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 荊山 前?!?明 張居正 《泰陵春祀》詩:“當(dāng)年聞鑄鼎,此日想遺弓?!币嘤脼榈弁跛廊ブ?。 唐 舒元輿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詩:“天地方開泰,鑄鼎成繼述?!?/div>
《國語辭典》:鑄鼎象物(鑄鼎象物)  拼音:zhù dǐng xiàng wù
夏禹曾經(jīng)收九州之金,鑄成上有百物之圖形的九個鼎。見《左傳。宣公三年》。用以比喻君王有德。
《漢語大詞典》:攀髯
傳說 黃帝 鑄鼎于 荊山 下,鼎成,有龍下迎, 黃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龍身,乃持龍髯,而龍髯拔落,并墮 黃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事見史記·封禪書。后用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為令狐相國謝賜金石凌紅雪狀》:“臣職司復(fù)上,戀切攀髯,方當(dāng)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懼。” 宋 歐陽修 《辭特轉(zhuǎn)吏部侍郎表》:“犬馬未報(bào),但虞填壑之有時;弓劍忽遺,遽嘆攀髯之莫及。” 清 錢德震 《送白學(xué)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詩:“攀髯千古事,歸胙百官情?!币嘧鳌?攀龍 ”、“ 攀胡 ”。 晉 陶潛 《命子》詩之三:“於赫 愍侯 ,運(yùn)當(dāng)攀龍。撫劍風(fēng)邁,顯茲武功?!?span id="e20a2gi" class="book">《舊唐書·哀帝紀(jì)》:“皇太后義深鳴鳳,痛切攀龍,亦欲專奉靈輿,躬及園寢,兼進(jìn)追摧之道,用終克盡之儀?!?宋 歐陽修 《辭覃恩轉(zhuǎn)左丞表》:“國恩未報(bào),但虞填壑以遺羞;金鼎已成,豈謂攀胡之莫及?!?/div>
《漢語大詞典》:禹鼎
(1).傳說 夏禹 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明 沈德符 野獲編·釋道·毀皇姑寺:“觀 世宗 屢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鏡?!?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即今一卷《荷戈》詩,己如 禹 鼎鑄魅魑。” 清 何世麟 《感賦》詩:“ 越 裳依舊防 倭 寇, 禹 鼎何時鑄 漢 奸?!?br />(2).即九鼎。傳說 禹 鑄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國家領(lǐng)土、政權(quán)。 陳毅 《贛南游擊詞》:“賊子引狼輸 禹 鼎,大軍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銅器。 宋 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五字,記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 周 王作戰(zhàn),俘獲 鄂侯 事。1942年 陜西 岐山 又出一鼎,與 宋 代著錄相同,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漢語大詞典》:號弓(號弓)
傳說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于 荊山 下。鑄鼎成,有龍迎之上天,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攀持龍須,須拔,墜 黃帝 弓。百姓抱弓、須號泣。見史記·封禪書。后因以“號弓”指帝王崩殂。 唐 權(quán)德輿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之二:“晏車悲鹵簿,《廣樂》《簫韶》,最愴號弓處,龍髯上紫霄?!?明 張煌言 《三月十九日有感甲申之變》詩之一:“ 燕山 春老泣啼鵑,屈指號弓十八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