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鎮(zhèn)江市(鎮(zhèn)江市)  拼音:zhèn jiāng shì
城市名。江蘇省省會,位于長江與運河的交點,有京滬鐵路經過,水陸交通便利。舊稱為「京口」、「京江」。
《國語辭典》:金陵  拼音:jīn líng
地名。即今南京市及江寧縣地。戰(zhàn)國楚時為金陵邑,秦時稱秣陵,三國吳建都于此,改名建業(yè)。唐時稱升州,南唐建西都,改為江寧府,宋時又改為建康府。明初定都于此,稱應天府,清時改為江寧府。
《國語辭典》:京口  拼音:jīng kǒu
地名。位于今江蘇省鎮(zhèn)江縣治,三國時吳國在此設京口縣。參見「鎮(zhèn)江市」條。
《國語辭典》:金山  拼音:jīn shān
1.出產黃金的山?!赌鲜贰>砥甙恕R孽隽袀魃?。海南諸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br />2.山名:(1)位于江蘇省丹徒縣西北,與焦山對峙,為江南勝地。也稱為「金焦」。(2)指位于大陸西北中俄邊境的阿爾泰山。參見「阿爾泰山」條。
3.佛教指佛身?!斗ㄈA經。序品》:「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br />4.地名。隸屬新北市金山區(qū),面積約四十九平方公里。背山面海,形勢壯麗,海濱公園內有溫泉,泉質甚佳。另有海水浴場,是消暑度假的好地方。也稱為「金包里」。
《漢語大詞典》:北固
山名。固,也寫作“顧”。在今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東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臨江,形勢險要,故稱“北固”。 南朝 梁武帝 曾登此山,謂可為 京口 壯觀,改曰“北顧”。參閱世說新語·言語“ 荀中郎 在 京口 ,登 北 固 望海云” 劉孝標 注引《南徐州記》南史·臨川靜忠王宏傳。 元 薩都剌 《偕曹克明登北固樓》詩:“ 江南 三月萬花柳, 北固山 頭一回首,東風吹緑 揚子江 ,灧灧紅波瀉春酒?!?/div>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br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fā)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云密邇,瞻途莫從?!?br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鄭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span id="cjwifh2" class="book">《魏書·袁翻傳》:“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俢草創(chuàng),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茍宜革,何必仍舊?!?br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zhèn)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fā)祥于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span id="spcobof" class="book">《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br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駐蹕于此。宋史·仁宗紀三:“﹝ 慶歷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于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天 ,復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習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后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簡稱 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中央直轄市。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華北平原 北端,當 東北 和 華北 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古代稱 薊 , 春秋 、 戰(zhàn)國 時為 燕 國都。 秦 漢 為 右北平郡 地, 晉 隋 為 北平郡 地, 唐 屬 河北道 。 遼 以為陪都,改稱 南京 ,亦稱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稱 中都 。 元 稱 大都 。 明 清 稱 京師 ,通稱 北京 。 民國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建為首都,改設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焦山
山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東北 長江 中,與 金山 對峙。相傳 東漢 處士 焦先 隱此,故名。有 定慧寺 、 華嚴祠 、 三詔洞 、《瘞鶴銘》等勝跡。向為 江 防要地。 南宋 初, 韓世忠 曾駐此抗擊 金 兵。 宋 蘇軾 《書焦山綸長老壁》詩:“法師住 焦山 ,而實未嘗住。我來輒問法,法師了無語?!?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 焦山 ,府東九里 江 中,與 金山 并峙,相去十五里。以 后漢 處士 焦先 隱此而名?;蛎?譙山 ,亦曰 浮玉山 。 劉宋 元嘉 中,以 魏 人臨 江 ,嘗分兵戍此。 唐 時有 譙山 戍,蓋‘焦’與‘譙’通稱也。”
《漢語大詞典》:中泠
泉名。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西北 金山 下的 長江 中。相傳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稱。今江岸沙漲,泉已沒沙中。 宋 蘇軾 《游金山寺》詩:“ 中泠 南畔石盤陁,古來出沒隨濤波?!?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 揚子江 有 中泠 水,為天下點茶第一?!?明 高啟 《煮雪齋為貢文學賦禁言茶》:“一甌細啜真天味,卻笑 中泠 妄得名?!?span id="khe6fc0"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十回:“ 北固 云頽, 中泠 泉咽,潮聲怒吼 石頭城 ?!?/div>
《國語辭典》:京江  拼音:jīng jiāng
1.揚子江的別名。參見「揚子江」條。
2.鎮(zhèn)江的別名。參見「鎮(zhèn)江市」條。
《國語辭典》:金山寺  拼音:jīn shān sì
1.位于江蘇省鎮(zhèn)江縣西北金山上的佛寺。東晉時創(chuàng)建,自唐起通稱為「金山寺」,向為佛教名寺。
2.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內容敘述許仙上金山進香未返,白素貞與小青至金山寺求法海放回許仙,法海不允。白素貞于是聚集水族,水漫金山,法海則召天將應戰(zhàn)。后因白素貞懷孕,體力不支而敗退。川劇、徽劇、平劇等均有此劇目?;蚍Q為《水漫金山》。
《國語辭典》:北固樓(北固樓)  拼音:běi gù lóu
晉朝蔡謨在北固山上所建的樓亭。梁武帝改名為「北顧亭」。也稱為「北固亭」。
《漢語大詞典》:很石
石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北固山 甘露寺 前。狀如伏羊。相傳 劉備 (一說 諸葛亮 )曾坐其上,與 孫權 共論 曹操 。 唐 羅隱 《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 紫髯 桑蓋 此沉吟,很石猶存事可尋?!鳖}注:“傳云: 吳 主 孫權 與 蜀 主 劉備 嘗此置會云?!焙?,一本作“ 狠 ”。 宋 蘇軾 《甘露寺》詩序:“寺有石如羊,相傳謂之很石,云 諸葛孔明 坐其上與 孫仲謀 論 曹公 也?!?宋 蘇軾 《甘露寺》詩:“很石臥庭下,穹隆如伏羱?!?宋 姜夔 《永遇樂·次稼軒北固樓詞韻》詞:“云隔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div>
《漢語大詞典》:甘露寺
(1).寺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北固山 上。相傳 三國 吳 甘露 年間建。 唐 李德裕 加以增辟。 唐 盧肇 有《題甘露寺》詩。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會昌廢壁:“ 唐 李德裕 鎮(zhèn) 浙 西日,於 潤州 建功德佛宇曰 甘露寺 。當 會昌 棄毀之際,奏請獨存。因盡取管內廢寺中名賢畫壁置之 甘露 ?!?br />(2).在 陜西省 華縣 東南 少華峰 之西。 唐 鄭谷 有《少華山甘露寺》詩。
《國語辭典》:北固山  拼音:běi gù shān
山名。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北方,三面臨水,山下臨長江,形勢險固,故稱為「北固山」。與金山、焦山合稱為「京口三山」。
《漢語大詞典》:圌山
山名。在 江蘇 鎮(zhèn)江市 。形勢險要, 宋 在此置 圌山寨 。 建炎 三年, 韓世忠 駐軍于此,防 金 兵由海路進攻 江 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