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陰平(陰平)  拼音:yīn píng
1.國音聲調(diào)中的第一聲,音調(diào)高而平,始終一致。多由古音平聲中屬于清音聲母的字分化而來。如天、仙、東、風(fēng)等。
2.地名:(1)古羌氐地。漢武帝開西南夷,置陰平道,故城在今甘肅省文縣西北。(2)東晉置,位于今四川省梓潼縣西北。(3)南朝宋置,南齊沿置,故址在今四川省德陽縣西北。
《國語辭典》:四聲(四聲)  拼音:sì shēng
字音的四種聲調(diào)。古時(shí)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漢語大詞典》:淮陰平楚(淮陰平楚)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名。詳“ 十面埋伏 ”。
分類:琵琶大曲
《國語辭典》:十面埋伏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1.形容被敵軍層層包圍。《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可懼哉!」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這十面埋伏?」
2.樂曲名。琵琶古曲,為獨(dú)奏名曲之一。樂譜最早見于華秋蘋編的琵琶譜上。全曲屬多段體結(jié)構(gòu),描寫楚漢垓下決戰(zhàn),韓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xiàng)羽于烏江自刎的情景。又名〈淮陰平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