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君臣際會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張良


《論衡校釋》卷三〈偶會第十〉~07~
因此論圣賢迭起,猶此類也。圣主龍興于倉卒,良輔超拔于際會。世謂韓信、張良輔助漢王,故秦滅漢興,高祖得王。
《國語辭典》:際會(際會)  拼音:jì huì
遇合、適逢其時?!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安漢公莽輔政三世,比遭際會,安光漢室,遂同殊風(fēng)。」唐。杜甫古柏行〉:「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div>
《漢語大詞典》:遭遇際會(遭遇際會)
猶言逢遇時機。 三國 魏 曹丕 《答許芝上代漢圖讖令》:“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際會,幸承先王餘業(yè)。”晉書·宣帝紀:“遭遇際會,畢力遐方。”
《漢語大詞典》:遭逢際會(遭逢際會)
同“ 遭遇際會 ”。 周書·文帝紀上:“ 侯莫陳悅 本實庸材,遭逢際會,遂叨任委?!?/div>
《國語辭典》:因緣際會(因緣際會)  拼音:yīn yuán jì huì
1.因為機緣,正好遇到扭轉(zhuǎn)的機會。如:他本出身寒微,適逢土地重劃的機遇,因緣際會,成為房地產(chǎn)大亨。
2.因有機緣而相會面。如:「有這次的因緣際會,再見面應(yīng)該不難了?!?/div>
《國語辭典》:風(fēng)云際會(風(fēng)雲(yún)際會)  拼音:fēng yún jì huì
比喻才士賢臣為時所用。唐。秦韜玉 仙掌詩:「為余勢負天工背,索取風(fēng)云際會身。」《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又不見單父呂公善擇婿,一事樊侯一劉季?風(fēng)云際會十年間,樊作諸侯劉作帝?!挂沧鳌革L(fēng)飛云會」、「際會風(fēng)云」。
分類:君臣遇合
《國語辭典》:際會風(fēng)云(際會風(fēng)雲(yún))  拼音:jì huì fēng yún
比喻才士賢臣為時所用。元。湯式〈一枝花。錦囊寬閑鳳琴套。尾聲〉:「有一日際會風(fēng)云得憑驗,那時節(jié)威儀可瞻,經(jīng)綸得兼?!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兀骸咐勰瓴涞?,忽然際會風(fēng)云;終歲凄涼,竟得高懸月旦?!挂沧鳌革L(fēng)飛云會」、「風(fēng)云際會」。
分類:遭逢際遇
《國語辭典》:風(fēng)云際會(風(fēng)雲(yún)際會)  拼音:fēng yún jì huì
比喻才士賢臣為時所用。唐。秦韜玉 仙掌詩:「為余勢負天工背,索取風(fēng)云際會身。」《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又不見單父呂公善擇婿,一事樊侯一劉季?風(fēng)云際會十年間,樊作諸侯劉作帝。」也作「風(fēng)飛云會」、「際會風(fēng)云」。
分類:君臣遇合
《漢語大詞典》:嘉運(嘉運)
指國運昌盛的際會。 晉 陸機 《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在昔蒙嘉運,矯跡入 崇賢 ?!?span id="qnatkck" class="book">《南史·徐廣傳》:“君佐命興王,逢千載嘉運?!?明 吳承恩 《明堂賦》:“際中興之嘉運,協(xié)大壯之鴻文?!?/div>
《國語辭典》:嘉會(嘉會)  拼音:jiā huì
1.盛大的宴集。《晉書。卷二二。樂志上》:「嘉會置酒,嘉賓充庭?!?br />2.難得的機會?!段倪x。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二》:「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div>
《漢語大詞典》:風(fēng)云會(風(fēng)雲(yún)會)
(1).風(fēng)云聚合。形容事物繁多。《文選·陸機〈日出東南隅行〉》:“藹藹風(fēng)云會,佳人一何繁?!?劉良 注:“藹藹盛貌,佳人繁多,若風(fēng)云之會。”
(2).指君臣際會。亦泛指際遇。 漢 王粲 《雜詩》之四:“遭遇風(fēng)云會,託身鸞鳳間?!?唐 杜甫 《洗兵馬》詩:“徵起適遇風(fēng)云會,扶顛始知籌策良?!?清 李漁 《憐香伴·諂笑》:“河潤莫教遲,枯魚待水。倘若是雨露微沾,得赴風(fēng)云會,那時節(jié)燒尾難忘此日雷?!?/div>
《國語辭典》:運會(運會)  拼音:yùn huì
1.時運際會。《文選。盧諶。贈劉琨詩》:「因緣運會,得蒙接事?!?br />2.宋代邵康節(jié)皇極經(jīng)世書以三十年為一世,十二世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
《漢語大詞典》:逅適(逅適)
猶言遇逢際會。 明 張居正 《來雁說》:“建德章號者赴時,希光摛盛者逅適,雍休履祉者附會?!?/div>
分類:際會
《國語辭典》:高峰會議(高峰會議)  拼音:gāo fēng huì yì
由國家元首親自出席的國際會議,主要為解決影響重大的國際問題,進行個人直接的外交交涉。如:「日內(nèi)瓦四強高峰會議是歷史上著名的國際會議?!?/div>
《國語辭典》:華盛頓會議(華盛頓會議)  拼音:huá shèng dùn huì yì
西元一九二一年美國政府在華盛頓所召集的國際會議。目的在討論太平洋政局與中國局勢,及限制軍備,以避免列強在遠東發(fā)生沖突。會議主要成果是簽署三項公約,總稱為華盛頓公約。也稱為「太平洋會議」、「華府會議」。
《國語辭典》:觀察員(觀察員)  拼音:guān chá yuán
由國家派遣列席國際會議的代表。依國際慣例,觀察員只有發(fā)言權(quán),而無表決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