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陳文公 朝代:春秋陳國

人物簡介

簡介
陳文公(?-前745年),媯姓,名圉,為春秋時期陳國君主之一,他為陳平公兒子,承襲陳平公擔(dān)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754年—前745年,共在位10年。
陳須無 朝代:春秋齊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春秋時齊國人。陳完曾孫。莊公時大夫。宋向戌倡議弭兵,說諸侯,如晉至楚,皆許之。至齊,齊侯難之。須無以為晉、楚已許弭兵而我弗許,則使我之人民將離心。齊侯終許之。卒謚文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187 【介紹】: 東漢潁川許人,字仲弓。少為縣吏,有志好學(xué),縣令鄧邵使受業(yè)太學(xué)。除太丘長,修德清靜,百姓以安。黨錮禍起,人多逃避求免,寔?zhàn)哉埱艚?。遇赦得出。居鄉(xiāng)閭,累征不就。卒于家,海內(nèi)往吊者三萬余人。謚文范先生。與子紀(jì)、諶,并著高名,時號“三君”。
全后漢文·卷六十三
寔,字仲弓,潁川許人。少為縣吏都亭刺佐,后為督郵,復(fù)為郡西門亭長,轉(zhuǎn)功曹。司空黃瓊辟選理劇,補(bǔ)聞喜長,復(fù)再遷除太丘長。坐黨事逮捕,遇赦。靈帝初,大將軍竇武辟為掾?qū)伲髲?fù)坐黨事免。累徵不起。中平四年卒,年八十四,私謚曰文范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吳廬江松滋人,字文奧。陳武子。少知名,為太子中庶子。繼父為將,士皆愛附。為新安都尉,廣降納眾,得兵萬余。會鄱陽吳遽反,率兵平亂有功,拜偏將軍,封都鄉(xiāng)侯。公正剛直,善撫士卒,能得眾心。
陳文紹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十四
文紹,建康人。
陳文建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全齊文·卷二十二
文建,宋末為將作匠,太史令,入齊未詳。(按《天文志》作文孝建陳天文,《南史》作文建陳天符瑞,今從《高紀(j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07—549 【介紹】: 北齊廣宗人,字長猷。頗涉文史,機(jī)敏有干用。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修起居住。后為高歡大丞相功曹,內(nèi)掌機(jī)密,深得信待,為主要謀士。累遷大行臺左丞。復(fù)為高澄所親待。高澄遇刺時,元康以身捍蔽,傷重卒。元康溺于財(cái)利,受納金帛,不可勝紀(jì),為時論所譏。謚文穆。
陳詳 朝代:陳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23—564 【介紹】: 南朝陳宗室,字文幾。少出家為沙門。善書記。陳霸先討侯景,召令還俗,配以兵馬,從定建業(yè)。入陳,為陳留太守,封遂興縣侯。文帝天嘉三年,累遷至吳州刺史。五年,討周迪,敗死。
《漢語大詞典》:陳文(陳文)
陳舊的文章。 清 薛福成 《應(yīng)詔陳言疏》:“今行之已五百餘年,陳文委積,剿説相仍,而真意漸汩?!?/div>
《漢語大詞典》:摛文
鋪陳文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八音摛文,樹辭為體?!?宋 陸游 《老病追感壯歲讀書之樂作短歌》:“探義劇攻玉,摛文笑雕龍?!?明 何景明 《六子詩》:“摛文固無匹,投義罕比肩。”
《漢語大詞典》:摛辭(摛辭)
亦作“ 摛詞 ”。 鋪陳文辭。 晉 郭璞 《〈方言〉序》:“類摛詞之指韻,明乖途而同致?!?span id="fudtvqp" class="book">《晉書·陳壽虞溥等傳贊》:“ 彪溥 勵節(jié),摛辭綜理?!?唐 孫樵 《與王霖秀才書》:“儲思必深,摛詞必高,道人之所不道,到人之所不到?!?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何以酬嘉惠,摛詞代篚筐?!?span id="6i6k6m1" class="book">《“五四”愛國運(yùn)動資料·上海工商學(xué)界對外宣言》:“瀝誠摛詞,惟 歐美 諸友邦人士共鑒之?!?/div>
《漢語大詞典》:敷藻
猶敷文。鋪陳文辭。 三國 魏 阮籍 《與晉王薦盧播書》:“潛心圖籍,文學(xué)之宗;敷藻載述,良史之表?!?唐 張說 《奉和圣制太行山中言志應(yīng)制》:“皇心感韶節(jié),敷藻念人安?!?/div>
《國語辭典》:瞎掰  拼音:xiā bāi
1.亂扯、隨便說。如:「別瞎掰了,公雞怎么可能會下蛋!」
2.做沒有意義的事、胡鬧。如:「一天到晚盡著瞎掰,也該做點(diǎn)正事了。」
《國語辭典》:昃食宵衣  拼音:zè shí xiāo yī
形容勤于政事。南朝陳。徐陵〈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挂沧鳌戈菏诚隆埂ⅰ赶玛菏场?。
《漢語大詞典》:鋪采摛文(鋪采摛文)
鋪陳文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有六義,其二曰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 劉大杰 《中國文學(xué)發(fā)展史》第六章二:“于是那種鋪采摛文、體物敘事的 漢 賦,才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