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3詞典 1分類詞匯 142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險 → 礆險”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巖險(巖險)
高峻險要之地。 漢 張衡 《東京賦》:“茍民志之不諒,何云巖險與襟帶?!?南朝 宋 顏延之 《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巖險去 漢 宇,衿衛(wèi)徙 吳 京?!?南朝 齊 謝朓 《和伏武昌登孫權(quán)故城》詩:“衿帶窮巖險,帷帟盡謀選?!?/div>
《漢語大詞典》:險阨(險阨)
(1).險要阻塞。亦指險要阻塞之地。太平廣記卷三四六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劉惟清:“地勢險阨,用兵者先據(jù)此為勝?!?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封崇其險阨,示以形勢?!?明 唐順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欲奪其險阨,則足以供鄉(xiāng)導(dǎo),何不可哉!” 清 馬建忠 《鐵道論》:“瞭望險阨,則管守任之?!?br />(2).艱難困厄。 唐 柳宗元 《閔生賦》:“閔吾生之險阨兮,紛喪志以逢尤?!?/div>
《國語辭典》:阨塞  拼音:è sài
險要的地方。《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div>
《國語辭典》:雄勝(雄勝)  拼音:xióng shèng
形勢險要之處。唐。符載〈襄陽張端公西園記〉:「南雍州地靈氣爽,號為雄勝?!顾?。蘇舜欽天平山〉詩:「盤桓擇雄勝,至此快心膂。」
《國語辭典》:險地(險地)  拼音:xiǎn dì
1.險惡之地。唐。王季友商丘開冰得明珠賦〉:「絕岸排云,抱千艘之險地,無鳥獸之敢近,豈泥沙之可得?!埂端问?。卷四四九。忠義列傳四。高稼》:「今日之事,有進(jìn)無退,能進(jìn)據(jù)險地,以身捍蜀,敵有后顧,必不深入。」
2.危險的處境。如:「臺風(fēng)過后,山區(qū)居民在救難人員協(xié)助下遷離,才逃脫可能陷入土石流的險地?!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455' target='_blank'>黃庭堅(jiān) 李元中難禪閣銘:「正念現(xiàn)前,常樂我禪。于法不難,生死險地。」宋。林季仲答楊解元書〉:「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莫無甚害。否不,猶愈于謁公門、請公事,日履險地以危父母乎?」
《國語辭典》:隘口  拼音:ài kǒu
狹窄而險要的山口?!度龂萘x》第一五回:「孫策分撥將士,守把各處隘口。」
《漢語大詞典》:隘門(隘門)
古關(guān)隘名。亦稱 隘口 ,今稱 龍門 。在 山西省 靈丘縣 東南 隘門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滱水:“ 滱水 自縣南流入峽,謂之 隘門 ,設(shè)隘於峽,以譏禁行旅。”
《漢語大詞典》:雄城
形勢險要雄偉的城池。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雄牝城》:“城在渒澤之中,無亢山名谷,而有副丘於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元 范梈 《贈方永叔往教重慶路》詩:“ 渝州 古雄城, 彭君 舊建旌?!?/div>
《漢語大詞典》:深險(深險)
(1).深沉陰險。北史·文苑傳·溫子昇:“ 子昇 外恬靜,與物無競,言有準(zhǔn)的,不妄毀譽(yù),而內(nèi)深險,事故之際,好豫其間,所以終致禍敗?!?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里人 張某 ,深險詭譎,雖至親骨肉,不能得其一實(shí)語?!?br />(2).更加危險。易·坎“初六,習(xí)坎,入於坎窞,兇” 宋 程頤 傳:“柔弱無援,而處不得當(dāng),非能出乎險也,唯益陷於深險耳?!?br />(3).偏僻險要。資治通鑒·漢獻(xiàn)帝建安五年:“ 策 雖有 會稽 、 吳郡 、 丹陽 、 豫章 、 廬江 、 廬陵 ,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宋史·兵志四:“山谷深險之處遇敵,則多用步跋子以為擊刺掩襲之用?!?/div>
《高級漢語詞典》:磽埆
土地瘠??;地勢險要處
《漢語大詞典》:傍險(傍險)
謂倚仗險要的地形。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其賊并是夷獠,亦無城郭可居,依山傍險,自稱洞主?!?/div>
《漢語大詞典》:雄郡
地勢險要,轄境遼闊,人阜物豐的大郡。 唐 韋應(yīng)物 《始至郡》詩:“ 湓城 古雄郡,橫 江 千里馳。”
《國語辭典》:憑險(憑險)  拼音:píng xiǎn
依據(jù)險要的地勢。《新唐書。卷一二六。列傳。盧懷慎》:「邊徼之地,夷夏雜處,憑險恃遠(yuǎn),易擾而難安?!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00557' target='_blank'>閻伯玙 〈河橋賦〉:「憑險作固,夾咽喉之重關(guān)?!?/div>
《漢語大詞典》:衿帶(衿帶)
(1).衣帶。 三國 魏 曹植 《閨情》詩之一:“齎身奉衿帶,朝夕不墮傾?!?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90209' target='_blank'>《宋書·樂志二》:“禮儀煥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襲纓冕,左袵回衿帶。” 明 陳子龍 《擬古》詩之一:“容華日緬邈,衿帶有餘芳?!?br />(2).比喻形勢回互環(huán)繞的要害之地。 漢 張衡 《西京賦》:“巖險周固,衿帶易守?!?span id="j0khx0k" class="book">《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城池百尺,阸塞要害,關(guān)梁之險,多所衿帶?!?王闿運(yùn) 《〈桂陽州志〉序》:“五領(lǐng)衿帶,民夷畔換?!?br />(3).引申為防守險要之地。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昔 子晉 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 靈王 不責(zé)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帶之職,違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王明 校釋:“言棄形勢險要關(guān)塞之職守。”
《漢語大詞典》:負(fù)隅(負(fù)隅)
亦作“ 負(fù)嵎 ”。
(1).憑依山曲;依恃險要的地勢。孟子·盡心下:“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fù)嵎,莫之敢攖?!?趙岐 注:“虎依陬而怒?!?漢 馬融 《廣成頌》:“若夫鷙獸毅蟲,倨牙黔口,大匈哨后,緼巡歐紆,負(fù)隅依阻,莫敢嬰御。”后多指殘敵憑險頑抗。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書會寧令李君守城事》:“ 石峰 在萬山中……賊踞為巢穴,筑壘開溝,為負(fù)隅計(jì),實(shí)絶地也。” 清 袁枚 新齊諧·趙大將軍刺皮臉怪:“怪至中堂挺然立作負(fù)嵎狀,家丁相視,無敢前?!?孫中山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陳炯明 等跳梁于 東江 , 鄧本殷 等負(fù)隅于南路。”
(2).背靠墻角。 郭沫若 《海濤集·我是中國人》:“我成了一只鐵欄里的野獸,只是在牢房里兜圈子。偶爾也負(fù)嵎。在草席上胡坐一下?!?冰心 《寄小讀者》二七:“看見過力士搏獅么?當(dāng)他屏息負(fù)隅,張空拳于猙獰的爪牙之下的時候,他雖有震恐,雖有狂傲,但他決不暇有蕭瑟與悲哀。”
《國語辭典》:炮臺(炮臺)  拼音:pào tái
架設(shè)大炮供發(fā)射火炮的防禦性建筑。也作「炮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