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小針美容(小針美容)  拼音:xiǎo zhēn měi róng
將液態(tài)矽膠注入皮下組織,以期注入部位隆起的一種美容方法。由于此種注射容易發(fā)生病變,使注射部位組織纖維化,引起紅、腫、痛、熱等癥狀,并產(chǎn)生硬塊。我國及多個(gè)國家均已明令禁止。
《國語辭典》:海跡湖(海跡湖)  拼音:hǎi jī hú
由于地殼隆起或海岸線下降,使海水的一部分與海洋隔絕所形成的湖泊。因它原來與海相通,所以湖水的性質(zhì)與海相同。如里海、咸海。
《國語辭典》:鼻丘  拼音:bí qiū
鼻甲的前端與鼻腔背側(cè)的內(nèi)部表面之間有脊?fàn)畹穆∑稹?/div>
《國語辭典》:板根  拼音:bǎn gēn
樹木樹干基部的側(cè)根特別向上隆起生長,突出地面,向四周延伸,像一塊塊橫置的木板,可加強(qiáng)樹木的支撐能力,故稱為板根。具板根之樹木,常見于熱帶雨林中。
《國語辭典》:堆積平原(堆積平原)  拼音:duī jī píng yuán
沖積平原及淺海底堆積地形,由泥、砂礫堆積而隆起的海岸平原。
《國語辭典》:蠶頭雁尾(蠶頭雁尾)  拼音:cán tóu yàn wěi
書法上稱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
《國語辭典》:大腸息肉(大腸息肉)  拼音:dà cháng xí ròu
病名。大腸腔內(nèi)有上皮隆起性的病變。形成原因不明,部分與遺傳因子有關(guān)。癥狀為腹痛、通便異常、出血等。治療時(shí),一般是以大腸鏡作息肉切除,若為侵犯大腸壁的惡性息肉,則要作大腸切除術(shù)。
《漢語大詞典》:峰牛
即封牛。一種頸上有肉塊隆起的大牛。后漢書·順帝紀(jì)“ 疏勒國 獻(xiàn)師子、封?!?唐 李賢 注:“封牛,其領(lǐng)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峯牛?!?/div>
分類:隆起大牛
《國語辭典》:腓腸?。枘c肌)  拼音:féi cháng jī
在脛骨的后旁,有腱,為屈伸腳跟之用。
《漢語大詞典》:窐突
凹凸;低陷與隆起。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若畫工為圖矣,分間布白,襍采調(diào)之,使無高下者而有高下,使無窐突者視之窐突,故曰天與地卑?!?/div>
《漢語大詞典》:核起
謂患處像堅(jiān)硬的果核一樣隆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藏虱:“癢處核起,腫數(shù)日,死焉。”
《漢語大詞典》:衡連珠(衡連珠)
謂眉間有骨隆起如連珠狀。術(shù)數(shù)家以為帝王之相。 漢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表異,傳曰 伏羲 祿衡連珠,唯大目,鼻龍伏。”參見“ 珠衡 ”。
《漢語大詞典》:珠衡
謂人眉間骨隆起如連珠,古人以為帝王圣賢之相。《孝經(jīng)援神契》:“ 伏羲 大目山準(zhǔn),日角而連珠衡?!?宋均 注:“珠衡,衡中有骨,表如連珠,象玉衡星?!?南朝 陳 徐陵 《勸進(jìn)梁元帝表》:“握?qǐng)D秉鉞,將在御天;玉勝珠衡,先彰元后?!?隋 薛道衡 《老氏碑》:“珠衡日角,天表冠於百王;明鏡衢罇,圣德會(huì)於千祀?!?/div>
《國語辭典》:海蜇  拼音:hǎi zhé
動(dòng)物名。腔腸動(dòng)物水母類。形如傘蓋,平滑黏軟,有腕八枚下垂。其薄皮經(jīng)人工脫水處理后可食用。也稱為「水母」。
《漢語大詞典》:板肋
指胸部或背部結(jié)實(shí)隆起的肌肉。《三國演義》第二八回:“山上有一個(gè) 關(guān)西 人,姓 周 ,名 倉 ,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偉?!?span id="wmi3trx" class="book">《水滸傳》第十五回:“胸前一帶蓋膽黃毛,背上兩枝橫生板肋。”
《國語辭典》:膿包(膿包)  拼音:nóng bāo
1.譏罵軟弱無能的人?!段饔斡洝返谒幕兀骸改摪?!膿包!我已饒了你,你快去報(bào)信!快去報(bào)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五回:「誰知他是個(gè)膿包,這一點(diǎn)他就擔(dān)不起了。」也作「攮包」、「膿團(tuán)」。
2.當(dāng)身體的局部組織遭到細(xì)菌或黴菌感染,白血球乃群集患部,以消滅入侵的病菌。如此壞死的細(xì)胞、白血球、病菌等混在一起形成膿。由膿液積聚而成的凸出物,稱為「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