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或作靈威。傳說中遠古仙人。吳王闔閭游包山,見一人,自言姓山,名隱居。闔閭問其有何異見,乃入洞庭深處取素書一卷出,時人不可識,孔子謂是“龍威丈人山隱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2或456—536 【介紹】: 南朝梁丹陽秣陵人,字通明。讀書萬卷,善琴棋,工草隸,博通歷算、地理、醫(yī)藥等。蕭道成(齊高帝)為相時,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齊武帝永明十年,隱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詢,時稱“山中宰相”。晚號華陽真逸。主張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經(jīng)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謚貞白先生。
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宋末為諸王侍讀,入齊除奉朝請,永明十年解職,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贈中散大夫,謚曰貞白先生,有《三禮目錄注》一卷,《論語》集注十卷,《真誥》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經(jīng)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補闕肘后百一方》九卷,《練化雜術(shù)》一卷,《太清諸丹集要》四卷,《合丹節(jié)度》四卷,《服餌方》三卷,《集》三十卷,《內(nèi)集》十五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號渾淪子。代宗、德宗時在世,時稱張隱居。有《莊子指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球。唐末蜀人,世稱唐隱居。好吟詩,有所得,即將稿捻為丸,投入瓢中。后臥病,投瓢于江。瓢至新渠,有識之者檢得,十才二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一作唐球,成都(今屬四川)人。性曠逸,隱于味江山。每騎青牛入市,至暮醺酣而歸。世稱味江山人、唐山人、唐隱居。昭宗時,王建帥蜀,召為參謀,辭不就。好吟詠,每有所得,即將稿捻為丸投大瓢中,數(shù)日后方補足成詩。后臥病,投瓢于錦江,望而祝曰:“茲文茍不沉沒,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焙笃盀槿怂?,詩遂流傳。事跡散見《詩話總龜》卷四六、《竹莊詩話》卷二一、《唐詩紀事》卷五〇、《唐才子傳》卷一〇。其詩多為隱逸題詠酬贈之作,孫光憲稱其“詩思游歷不出二百里”(《唐詩紀事》卷五〇引《北夢瑣言》)。而楊慎稱其《送友人歸邛州》詩云:“此詩為集中第一”(《升庵詩話》卷八)。亦工寫景?!?a target='_blank'>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唐求集》1卷。《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唐求,生卒年不詳,一作唐球,成都(今屬四川)人。性疏放曠逸,不樂仕進,居灌縣味江山,人稱唐隱居。王建為蜀帥,召為參謀,不就。好吟詩,每詩成,即捻稿成丸納大瓢中。后病,投瓢于江,曰:“斯文茍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有《唐求集》一卷。《全唐詩》存詩一卷。

作品評論

《茅亭客語》
唐末蜀州青城縣味江山人唐求,至性純愨,篤好雅道,放曠疏逸,幾乎方外之士也。每入市,騎一青牛,至暮醺酣而歸。非其類,不與之交?;蛞髟佊兴?,則將稿捻成為丸,內(nèi)于大瓢中。二十馀年,莫知其數(shù),亦不復(fù)吟詠。其贈送寄別人之詩,布于人口。暮年因臥病,索瓢致予江中,曰:“斯文茍不沉沒于水,后之人得,方知我苦心爾?!逼列虑?,有識者云:“唐山人詩瓢也?!碧降弥?,已遭漂潤損壞,十得其二三,凡三十馀篇,行于世。
韻語陽秋
鄭棨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子上,唐求詩所游歷不出二百里,則所謂思者,豈尋常咫尺之間所能發(fā)哉!
唐詩紀事
球有詩名,如《臨池洗硯》云:“恰似有龍深處臥,被人驚起黑云生?!庇钟小皾u寒沙上路,欲暖水邊樹”,亦佳句也。
唐才子傳
(求)酷耽吟調(diào),氣韻清新,每動奇趣,工而不僻,皆達者之詞。所行覽不出二百里間,無秋毫世慮之想。
《十三唐人詩?唐球詩呂潛序》
世稱唐山人詩瓢,第謂隱居獨善者流耳。以余觀其行事,固介然節(jié)義士也……蓋山人生唐末,不屈志權(quán)帥,亮節(jié)高風(fēng),可干霄漢。其之于詩,精靈炳朗,不□□□□,有如斯也。今讀其詩,僅三十馀首,蒼勁閑逸,猶可想見其人。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唐)隱居負性高古,詩冷峻,得賈生之骨。觀其不茍傳于后世,詩志可知矣。惜瓢中之詩,大半為屈正則所收,流傳人間者,如食罕味,忽忽欲盡耳。特附賈氏升堂之后,以褒其志。
《東目館詩見》
唐求字字著意,棱露不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康人,字思孟,號大隱居士。嗜學(xué)能詩。仁宗嘉祐間游上庠,二十年無所成,浩然歸隱。教子甚嚴,登第及特恩者七人。郡稱義方田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襄州襄陽人,字道輔,號溪上丈人。曾布妻弟。為人無行,倚布勢為鄉(xiāng)里患苦。數(shù)舉進士不第,曾因忿爭而毆主考官,坐是不許取應(yīng)。章惇為相,欲薦以官,不就。博極群書,有口辯,工文章,喜談?wù)摮伴g事。有《東軒筆錄》、《臨漢隱居詩話》、《臨漢隱居集》等。
全宋詩
魏泰,字道輔,號漢上丈人,襄陽(今屬湖北)人。曾布婦弟(《老學(xué)庵筆記》卷七)。嘗于試院中忿爭,毆主文幾死,坐是不許取應(yīng)。遂隱居,自號臨漢隱居。博極群書,與呂惠卿、王安石、黃庭堅等有交。徽宗崇寧、大觀間章惇為相,欲官之,不就。有《襄陽題詠》二卷(《宋史·藝文志》卷八),已佚。今存《臨漢隱居詩話》一卷,《東軒筆錄》十五卷。事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二、《楚紀》卷四七。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二二三八
魏泰,字道輔,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曾布妻弟。工文章,喜談朝野間事。崇寧、大觀間,章惇欲官之,不就。著有《臨漢隱居集》二十卷、《臨漢隱居詩話》一卷(存)、《東軒筆錄》十五卷(存)、《續(xù)東軒雜錄》一卷、《書可記》一卷、《訂誤集》二卷、《襄陽題詠》二卷。見《宋史》卷二○五、二○六、二○九、三一九,《楚紀》卷四七,《宋詩紀事》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06—1194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浚恢復(fù)之舉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為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fù)為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謚文惠,改謚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峰真隱漫錄》等。
全宋詩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為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召為太學(xué)正,遷國子博士。三十年,權(quán)建王府教授。建王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尋除參知政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紹興府。八年,判福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為侍讀學(xué)士。五年,拜右丞相。十年,致仕。封魏國公。光宗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謚文惠。有《鄮峰真隱漫錄》五十卷?!?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傳。 史浩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鄮峰真隱漫錄》為底本,參校清繆荃孫跋抄本(簡稱抄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等。新輯集外集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四三九七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紹興十五年第進士,調(diào)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太學(xué)正、國子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兼二王府教授。紹興三十一年遷宗正少卿。三十二年建王立為皇太子,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太子繼位,以中書舍人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為岳飛雪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再相,因與孝宗意見不合求去,拜少傅,充醴泉觀使。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追封越王,謚文惠,改謚忠定。著有《尚書講義》(存)、《周官講義》、《論語口義》、《鄮峰真隱漫錄》(存)。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三《純誠厚德元老之碑》及《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泰州人,字嘉甫,自號松隱居士。入太學(xué),升上舍。靖康之難,攜二子走行在,丞相范宗尹以遺逸薦。高宗紹興中隱居象山,特恩授懷寧簿。無仕進意,手植萬松于徑,行吟其間。好《左傳》、《史記》、《漢書》,耽杜詩。素習(xí)養(yǎng)生,精醫(yī)卜之書,手制藥餌,惠利甚博。有《尚書類數(shù)》、《傳信方》、《改注杜詩》及《松隱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衢州西安人,字平仲,號樵隱居士。毛友子。曾為宛陵及東陽州倅。與尤袤友善,袤為序其集。工小詞。有《樵隱詩馀》、《樵隱集》。
全宋詩
毛幵(一一一六~?)(生年據(jù)《周文忠集》卷一《送毛平仲》序“于仆又有十年之長”推定),字平仲,號樵隱,信安(今浙江常山)人。與尤袤相厚。官婺州通判(《樵隱詞·滿庭芳》題注“自宛陵易倅東陽)。有《樵隱集》十五卷,已佚,存《樵隱詞》一卷。事見《澗泉日記》卷中。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四九七一
毛幵,字平仲,號樵隱居士,衢州(治今浙江衢州)人。乾道中為明州通判,淳熙元年改除寧國府通判。著有《樵隱集》十五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七之七一,《宋史》卷二○八。
溫大明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四○
溫大明,自號學(xué)道隱居。本貫?zāi)暇ń窈幽仙糖穑?,高祖宦游,徙居明州(今浙江寧波)。家世業(yè)醫(yī),著作今存《溫隱居海上仙方》二卷、《溫氏隱居助道方服藥須知》一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潭州湘陰人,字資道,一字紳伯。高宗紹興間進士。歷太府丞、提舉廣西市舶。以親老求便郡,改知衡州。擢潼川路轉(zhuǎn)運使,請除鹽酒虛額,以去民害,得蠲川引四十七萬。守令貪虐,即劾奏。后以朝散大夫終于家。有《鄧紳伯集》。
全宋詩
鄧深,字資道,一字紳伯,湘陰(今屬湖南)人。高宗紹興中進士。十七年(一一四七),以從政郎通判郴州(明萬歷《郴州志》卷二)。入為太府丞。二十七年,以輪對稱旨,提舉廣西市舶(《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七)。三十年,知衡州(《永樂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圖經(jīng)志》)。擢潼川路轉(zhuǎn)運使。晚年居家,構(gòu)軒曰大隱,因號大隱居士。有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大隱居士詩集》二卷。事見《永樂大典》鄧字韻引《古羅志》(《四庫全書·大隱居士詩集提要》引),《萬姓統(tǒng)譜》卷一○九、《宋史翼》卷二一有傳。 鄧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大隱居士詩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13 【介紹】: 宋臨安人,字若晦,號盤隱居士。孝宗淳熙八年進士。光宗時以秘書郎出守嘉興,上供及額即止,不苛取以邀賞。為司封郎官,尋借戶部尚書,以忤韓侂胄罷。寧宗嘉定初知鎮(zhèn)江府,撫輯流民有方。后權(quán)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于濫恩斜封,多格阻不行。有《盤隱詩編》、《掖垣制草奏議》、《北征集》等。
全宋詩
俞烈(?~一二一三),字若晦,號盤隱居士,臨安(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十五年,以太學(xué)錄轉(zhuǎn)對。遷太常博士。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進國子博士。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為秘書郎,出知嘉興府。嘉泰元年(一二○一),除起居舍人(《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二七)。四年,除中書舍人,以忤韓侂胄論去。嘉定元年(一二○八),起為沿海制置使,改知鎮(zhèn)江府(《寶慶四明志》卷一)。五年,為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兼侍讀(《宋會要輯稿》崇儒七之三○)。六年,卒。著有《盤隱詩編》、《北征集》等,已佚?!?a target='_blank'>咸淳臨安志》卷六七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俞烈(?——一二一三),字若晦,號盤隱居士,臨安(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八年試禮部第一。十五年,以太學(xué)錄遷太學(xué)博士。紹熙初進國子博士。慶元三年為秘書郎,年馀出守嘉興。嘉泰元年出使金國。后除中書舍人。嘉定初知慶元府,移知鎮(zhèn)江。累官吏部侍郎。六年卒。有《盤隱詩編》、《掖垣制草》、《奏議》、《北征》等集。見《金佗粹編》卷二八,《咸淳臨安志》卷六七,《寶慶四明志》卷一,《宋史》卷三八,《宋詩紀事》卷五五。
趙希錧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6—1233 【介紹】: 原名希哲。宋宗室,字君錫,號畤隱居士。受業(yè)于陳傅良、徐誼。寧宗慶元二年進士。調(diào)汀州司戶,擊敗峒民李元礪軍。調(diào)主管夔州路轉(zhuǎn)運司帳司,疏論大寧鹽井利病,又論四蜀銓科舉之弊,為寧宗所納。擢大理寺丞。理宗時進潭州觀察使、安德軍節(jié)度使,封信安郡公。
全宋文·卷七○四○
趙希錧(一一七六——一二三三),原名希哲,字君錫,宗室,燕王房八世孫。登慶元二年進士第,調(diào)汀州司戶,破峒寇李元礪,升州推官。調(diào)主管夔州路轉(zhuǎn)運司帳司,改知玉山縣,未行,改授大理寺丞,遷大宗正丞,權(quán)工部郎官。換授吉州刺史,提舉佑神觀。授成州團練使,進和州防禦使。理宗即位,進潭州觀察使,又進安德軍承宣使。紹定六年卒,年五十八,追封信安郡王。見魏了翁《趙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貢宗舒,字致仲,號柳隱居士,丹陽(今屬江蘇)人。父子仁,宋末官金壇教諭。入元,父子皆隱居不仕。事見清光緒《丹陽縣志》卷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湖州人,號市隱居士。好博覽史傳、稗官小說。有《西吳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