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隸字(隸字)
(1).即隸書。《晉書·衛(wèi)恒傳》:“ 秦 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 漢 因行之,獨符、印璽、幡信、題署用篆。隸書者,篆之捷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 臨淄 人發(fā)古塚,得銅棺,前和外隱起為隸字?!?span id="ovntbnt" class="book">《宣和書譜·隸書敘論》:“又以赴急速官府刑獄間用之,餘尚用篆,此天下始用隸字之初也?!眳⒁姟?隸書 ”。
(2).指楷書。 晉 王羲之 《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fā)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fā)。”
分類:隸書楷書
《國語辭典》:隸書(隸書)  拼音:lì shū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chuàng)始于秦,通行于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jié)構(gòu)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后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國語辭典》:左書(左書)  拼音:zuǒ shū
1.秦代的隸書。也稱為「秦隸」。
2.以左手寫字。《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治民一眾,猶左書而右息之?!?/div>
《漢語大詞典》:左書右息(左書右息)
喻倒行逆施。管子·七法:“不明於法而欲治民一眾,猶左書而右息之?!?尹知章 注:“息,止也……人右手能書,而左手不能書也。今反用左手書而右手息而不動,倒行逆施之譬?!?/div>
分類:倒行逆施
《國語辭典》:楷隸(楷隸)  拼音:kǎi lì
工整有法度的隸書?!赌鲜贰>砦迦?。梁武帝諸子傳。邵陵攜王綸傳》:「確字仲正,少驍勇,有文才,尤工楷隸?!?/div>
分類:楷書隸書
《國語辭典》:佐書(佐書)  拼音:zuǒ shū
秦代的隸書。也稱為「秦隸」。
《漢語大詞典》:隸文(隸文)
即隸書。 唐 張懷瓘 書斷卷上:“ 蔡邕 《圣皇篇》云:‘ 程邈 刪古立隸文?!?span id="kszqizb" class="book">《宣和書譜·隸書敘論》:“ 秦 并六國,一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而是今。故以 李斯 變大篆,以 程邈 作隸文,種種有不勝言者?!眳⒁姟?隸書 ”。
分類:隸書
《國語辭典》:隸書(隸書)  拼音:lì shū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chuàng)始于秦,通行于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jié)構(gòu)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后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漢語大詞典》:佐隸(佐隸)
即隸書。《晉書·衛(wèi)恒傳》:“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崇此簡易。”參見“ 佐書 ”。
分類:隸書
《國語辭典》:佐書(佐書)  拼音:zuǒ shū
秦代的隸書。也稱為「秦隸」。
《漢語大詞典》:一字
(1).一個字。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夫一字之謚,尚猶明主;況千言之論,萬文之頌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br />(2).謂同一個字。《左傳·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庇?/a>》:“ 惠士奇 云:《上林賦》‘江河為阹’注云:‘遮禽獸為阹?!r’即‘去’,實一字?!?br />(3).指一種字體。 漢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七部經(jīng)書,系 蔡邕 以隸書書寫。后因取別于 魏 正始 之三體石經(jīng),稱“一字石經(jīng)”,或“鴻都石經(jīng)”、“今字石經(jīng)”。見隋書·經(jīng)籍志一。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馀錄·一字三字石經(jīng)》:“ 蔡中郎 所書,祇有隸體。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隸三體。 漢 刻本無一字之名, 魏 晉 而下,稱 漢 刻為一字,取別于 魏 之三字耳?!?br />(4).另一個別名。 明 黃宗羲宋元學(xué)案·紫薇學(xué)案:“﹝ 紫薇 門人﹞ 林之奇 ,字 少穎 ,一字 拙齋 ?!?br />(5).指簡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陳師道 《送李奉議亳州判官》詩之三:“因聲問何如?胡不枉一字?!?明 李贄 《感事二絕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傳君一字到 黃州 ?!?br />(6).謂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詩:“輕衫細(xì)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唐 吳融 《新雁》詩:“數(shù)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br />(7).京劇髯口之一種。 蘇少卿 《平劇手冊·髯口》:“一字,滿口之須而短只寸許者。白一字, 五臺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魯智深 等用;紅一字, 典韋 等用。”
(8).中藥量名。《醫(y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撮口》:“撮風(fēng)散:亦腳蜈蚣(炙)半條……麝香一字,上為末,每服一字,竹瀝調(diào)下。”
《國語辭典》:古書(古書)  拼音:gǔ shū
古代的典籍或著作?!度龂萘x》第三九回:「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
《國語辭典》:草書(草書)  拼音:cǎo shū
書體名。為書寫方便、快速而產(chǎn)生的字體,大約起于秦漢之際。初稱「隸草」后漸成熟,至西漢中晚期形成規(guī)范,以施于章程(公文書),故名「章草」。將隸書草率寫成,簡省點畫,保存波勢。其字個個獨立,不相連綿。至漢末,相傳張芝脫去章草中保留的隸書筆畫形跡,而筆勢連綴,上下兩字時時相連,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書」。也稱為「草體」、「草字」。
《國語辭典》:史書(史書)  拼音:shǐ shū
1.記載歷史的書籍?!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副佰驮谑窌峡催^,說這地方水草肥饒。」也稱為「史冊」。
2.漢代史官所習(xí)用的字體,即隸書。《漢書。卷九。元帝紀(jì)。贊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div>
《國語辭典》:今文  拼音:jīn wén
漢代經(jīng)學(xué)家指當(dāng)時流行的隸書,稱為「今文」。相對于籀書的「古文」而言。《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伏生傳》:「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表、箋、狀、策……今文贊銘,凡二百九十一篇?!?/div>
《國語辭典》:分隸(分隸)  拼音:fēn lì
1.八分書與隸書。宋。韓維〈和永叔小飲懷同州江十學(xué)士〉詩:「紛穰羅卷軸,指擿辨分隸?!顾巍:檫m《隸釋。卷一○。安平相孫根碑》:「今之言漢字者,則謂之隸,言唐字者,則謂之分,殆不知在秦漢時,分隸已兼有之?!?br />2.分別隸屬?!端问贰>硭陌硕?。列國世家五。北漢劉繼元傳》:「太宗籍軍中亡投繼元者數(shù)百人,選其巨室者以從軍法,馀賜服及錢帛,分隸諸將。」
《漢語大詞典》:篆隸(篆隸)
篆書和隸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篆隸相鎔,蒼雅品訓(xùn)?!?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 魏 正始 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jīng)?!?宋 陳鵠 耆舊續(xù)聞卷三:“ 米芾 得能書之名,似無負(fù)於海內(nèi)。 芾 於真楷篆隸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div>
分類:篆書隸書
《國語辭典》:隸書(隸書)  拼音:lì shū
書體名:(1)篆書的簡化體,創(chuàng)始于秦,通行于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jié)構(gòu)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后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橫畫起筆回鋒,隆起如蠶頭之形;收筆頓筆挑起,具雁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漢語大詞典》:古字
指隸書以前的古代文字。漢書·藝文志:“ 魯共王 壞 孔子 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皆古字也?!?北周 庾信 《鏡賦》:“鏤五色之盤龍,刻千年之古字?!?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班 史多用古字,以 西漢 去古未遠(yuǎn)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