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黃河流至河套,在陰山南麓分為南、北二河,北邊的稱為「北河」。
《漢語大詞典》:南河
(1).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guān)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書·禹貢:“浮于 江 沱 潛 漢 ,逾于 洛 ,至于 南河 。”史記·五帝紀(jì):“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張守節(jié) 正義:“ 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貢》‘至于 南河 是也。’” 唐 張說 《喜度嶺》詩:“ 東漢 興 唐 歷, 南河 復(fù) 禹 謀?!?br />(2).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nèi)蒙古 巴彥高勒鎮(zhèn)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dāng)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蘇 、 安徽 兩省)境內(nèi)的 黃河 、 運(yùn)河 、 洪澤湖 、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東河 ”。
(4).星名。屬井宿,共三星。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眳⒁姟?北河 ”。
《國語辭典》:北河  拼音:běi hé
河川名。黃河流至河套,在陰山南麓分為南、北二河,北邊的稱為「北河」。
《漢語大詞典》:東河(東河)
(1). 戰(zhàn)國 秦 漢 時, 黃河 自今 河南 武陟縣 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稱 東河 。與 晉 陜 間北南流向一段稱 西河 相對。禮記·王制:“自 東河 至於 東海 ,千里而遙?!?鄭玄 注:“ 徐州 域。”禮記·王制:“自 東河 至於 西河 ,千里而近?!?鄭玄 注:“亦 冀州 域?!?span id="ro5kbew" class="book">《史記·夏本紀(jì)》“ 禹 行自 冀州 始” 唐 張守節(jié) 正義:“ 黃河 自 勝州 東,直南至 華陰 ,即東至 懷州 南,又東北至 平州 碣石山 入海也。 東河 之西, 西河 之東, 南河 之北,皆 冀州 也?!眳⒁姟?兩河 ”。
(2).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總督為 河南 山東 河道總督(通稱河?xùn)|河道總督),專司 河南 山東 兩省境內(nèi) 黃河 、 運(yùn)河 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轄的諸河流統(tǒng)稱“東河”。參閱清史稿·職官志三·總督。
《漢語大詞典》:兩河(兩河)
(1). 戰(zhàn)國 秦 漢 時, 黃河 自今 河南 武陟縣 以下東北流,經(jīng) 山東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滄縣 東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與上游今 晉 陜 間的北南流向一段東西相對,當(dāng)時合稱“兩河”。呂氏春秋·有始:“ 兩河 之間為 冀州 , 晉 也?!?唐 孔穎達(dá) 《毛詩正義序》:“ 晉 宋 二 蕭 之世,其道大行; 齊 魏 兩河 之間,茲風(fēng)不墜?!?br />(2). 唐 安 史 之亂后,稱 河南 河北 二道為 兩河 。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況今 元濟(jì) 承宗 尚未擒滅, 兩河 之地太半未收?!?清 吳偉業(yè) 《武林謁同門張石平》:“二室才名官萬石, 兩河 財賦導(dǎo) 三江 ?!?br />(3). 宋 稱 河北 河?xùn)| 地區(qū)為 兩河 。宋史·李綱傳:“莫若於 河北 置招撫司, 河?xùn)| 置經(jīng)制司,擇有材略者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棄 兩河 於敵國之意?!?清 錢謙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絕句》之一:“ 兩河 三鎮(zhèn) 全輸卻,殘局休論 十六州 ?!?鄧方 《論詩》:“哀哀望 兩河 ,獨(dú)使人肺酸?!?/div>
《國語辭典》:南學(xué)(南學(xué))  拼音:nán xué
1.太子的學(xué)舍。周代有東、南、西、北四學(xué),加太學(xué)為五學(xué),南學(xué)即五學(xué)之一?!洞蟠鞫Y記。保傅》:「帝入南學(xué),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始民不誣矣?!?br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學(xué)聚生徒,士人多慕道來游,稱為「南學(xué)」。《宋書。卷六六。何尚之傳》:「乃以尚之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學(xué),聚生徒。東海徐秀、廬江何曇、黃回、潁川荀子華、太原孫宗昌、王延秀、魯郡孔惠宣,并慕道來游,謂之南學(xué)?!?br />3.南北朝時南朝的經(jīng)學(xué)。其所治的經(jīng)學(xué)大多承襲魏晉學(xué)風(fēng),又受佛教影響,所作的義疏比經(jīng)注更加詳細(xì),故稱為「南學(xué)」。
《國語辭典》:南北學(xué)(南北學(xué))  拼音:nán běi xué
晉代至隋唐時期經(jīng)學(xué)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學(xué)以王肅、王弼、杜預(yù)等人之學(xué)說為宗,主張推引古學(xué);北學(xué)以鄭玄、服虔等人為主,主張兼采古今。唐代學(xué)者孔穎達(dá)編撰五經(jīng)正義,兼采南北二學(xué),南北學(xué)遂合而為一。
《漢語大詞典》:上下忙
清 雍正 十三年規(guī)定征收田賦,分上下二期。上期從農(nóng)歷二月開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從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合稱“上下忙”。參閱《清文獻(xiàn)通考·田賦考三》
《漢語大詞典》:雍府
雍正的副官。儀禮·有司:“雍正執(zhí)一匕以從,雍府執(zhí)二匕以從?!?鄭玄 注:“雍正群吏掌辨體名肉物者。府,其屬?!眳⒁姟?雍正 ”。
分類:雍正
《國語辭典》:雍正  拼音:yōng zhèng
1.職官名。周代掌割烹的官。《儀禮。特牲饋食禮》:「雍正作豕。」
2.清朝世宗的年號(西元1723~1735)。
《國語辭典》:大金川  拼音:dà jīn chuān
河川名。在四川省西部邊境。為大渡河上源,發(fā)源于大雪山山脈,南流匯合小金川,注入岷江。參見「金川」條。
《漢語大詞典》:大渡河
岷江 支流。古名 渽水 ,一名 沫水 。在 四川 西南部。上游為 大金川 ,南流至 甘孜藏族自治州 丹巴 ,會 小金川 ,稱 大渡河 。至 樂山縣 會 青衣江 ,入 岷江 。全長九百馀公里。1863年( 同治 二年)5月 石達(dá)開 所率太平軍在 大渡河 紫打地 ( 安順場 )失敗。1935年5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中,曾強(qiáng)渡 安順場 渡口和奪取 大渡河 鐵索橋。
《漢語大詞典》:和聲署(和聲署)
本為 明 代之教坊司, 清 雍正 中改為和聲署,管理朝會時音樂歌舞事項(xiàng)。清史稿·職官志一:“和聲署,署正,署丞,俱 滿 漢 各一人?!?/div>
《漢語大詞典》:兩忙稅(兩忙稅)
清 雍正 十三年規(guī)定征收田賦,分上下兩期。上期從農(nóng)歷二月開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從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故有“兩忙稅”之稱。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有田何不種稻稷?秋收不給兩忙稅。”參閱《清文獻(xiàn)通考·田賦考三》。
《漢語大詞典》:雍正帝
(1678-1735)即“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皇帝,年號雍正??滴醯鄣谒淖?。初封雍親王。1722年在大臣隆科多、年羹堯等輔助下取得帝位,并用高壓手段對付參與爭位的諸弟。在位期間設(shè)軍機(jī)處以加強(qiáng)君主專制。又推行攤丁入畝的稅法減輕農(nóng)民負(fù)擔(dān)。在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改土歸流”。設(shè)置駐藏大臣,加強(qiáng)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對漢族知識分子屢興文字獄,以加強(qiáng)思想控制。
《國語辭典》:孝廉方正  拼音:xiào lián fāng zhèng
清代薦拔人才科目之一。由地方官特別推薦保舉,送禮部考試后任用。孝廉為原有之科目,其與「賢良方正」中之「方正」結(jié)合而名之。
《國語辭典》:六合拳譜(六合拳譜)  拼音:liù hé quán pǔ
書名。原名《心意六合拳譜》。清朝雍正年間河南李某著。由槍術(shù)創(chuàng)編成拳,而為形意拳的原本。此書之抄本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品三用太極拳的拳理加以解說,并取名為《三三拳譜》。
《國語辭典》:恰克圖條約(恰克圖條約)  拼音:qià kè tú tiáo yuē
清雍正五年(西元1727),中國與俄國在恰克圖所締結(jié)的條約。條約中確定外蒙邊界,開恰克圖為貿(mào)易之地,準(zhǔn)許俄國人在北京設(shè)立教堂及派遣留學(xué)生至中國。
《國語辭典》:血滴子  拼音:xiě dī zǐ
1.相傳為清朝雍正皇帝所豢養(yǎng)以誅鋤異己的劍客。
2.武器名。圓形,內(nèi)有鋸齒,末端系鍊繩,可旋轉(zhuǎn)飛擲,取人首級。
《漢語大詞典》:沖繁疲難(衝繁疲難)
清 雍正 間,由 廣西 布政使奏準(zhǔn),分定全國州縣為沖、繁、疲、難四類,以便選用官吏。沖謂地方?jīng)_要;繁謂事務(wù)繁重;疲謂民情疲頑;難謂民風(fēng)強(qiáng)悍難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凡有美缺要任,皆係 滿 妖補(bǔ)受,而衝繁疲難者則以華人當(dāng)之?!眳㈤?清 凌揚(yáng)藻 《蠡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