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3—976 【介紹】: 宋宋州寧陵人,字義淳。后唐明宗長興間進士。歷仕至后周。入宋,召為諫議大夫,知青州。太祖建隆二年制置晉州榷礬,增課八十余萬緡。乾德初遷刑部侍郎、知鳳翔府,移秦州,轉(zhuǎn)兵部侍郎,徙知成都府。開寶五年拜參知政事。以戶部尚書致仕。有《歷代紀要》、《切韻拾玉》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4—1004 【介紹】: 宋曹州濟陰人,字寶臣。太祖乾德六年進士。授峽州軍事推官。太宗朝累任監(jiān)司,有能名。以光祿少卿使高麗,高麗人皆信服。淳化中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誥。真宗即位,遷給事中,歷知梓、青、揚州。官終判尚書刑部。
全宋詩
柴成務(wù),(九三四~一○○四),字寶臣,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進士。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任峽路轉(zhuǎn)運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志銘》)。歷知果、蘇二州,兩浙轉(zhuǎn)運使,入為戶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召入知制誥。蜀王小波、李順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遷給事中,歷知梓、青、揚州,入判尚書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五五
柴成務(wù)(九三四——一○○四),字寶臣,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乾德六年登進士甲科,歷官大理寺丞、太常丞、殿中侍御史,知果、蘇二州,兩浙轉(zhuǎn)運使,遷光祿少卿,奉使高麗。后為京東轉(zhuǎn)運使,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誥,同知給事中事,出知河中府。真宗時,遷給事中,知梓州、揚州,入判尚書刑部。博聞稽古,有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1014 【介紹】: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陽,字師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遷左拾遺。北漢平,朝廷議取幽薊,因上書諫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革除弊政,務(wù)行寬大。八年,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遼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尋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真宗咸平初復(fù)相,三年罷。四年,任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屢陳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陽,以司空致仕。卒謚文定。有《洛陽縉紳舊聞記》。
全宋詩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給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為尚書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興軍,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坐朝會被酒失儀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謚文定。有集五十卷,不傳。《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徙居洛陽。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擢為進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太平興國八年,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罷為尚書左丞,歷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命為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進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謚文定。著有《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存),《太平雜編》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徐休復(fù)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廣初。太宗太平興國初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歷兩浙東北路轉(zhuǎn)運副使,知明州。八年,召任庫部員外郎、知制誥,掌誥命甚不稱職。次年出知廣州。雍熙二年,遷比部郎中,充樞密直學(xué)士,仍知州事。與轉(zhuǎn)運使王延范不協(xié),奏其反狀已具,詔命與內(nèi)侍閻承翰同按劾之,延范竟抵法。端拱初,授左諫議大夫,召為戶部使。淳化元年,遷給事中,知青州,在任聚財殖貨。徙知潞州卒,年五十三。
全宋文·卷七九
徐休復(fù),字廣初,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縣北)人。太平興國初舉進士,累官著作郎、直史館,遷左拾遺。六年,加右補闕,充兩浙東北路轉(zhuǎn)運副使,移知明州。八年,授庫部員外郎、知制誥。九年,出知廣州。端拱初,召為戶部使。淳化元年,遷給事中,連知青、潞二州,卒,年五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7—1018 【介紹】: 宋潞州上黨人,字世長。李崇矩子。以蔭補西頭供奉官。太宗淳化、至道中,歷官登、萊、沂、密七州都巡檢使、峽路二十五州軍捉賊招安都巡檢使、西京左藏庫使。真宗咸平三年,以勘平王均功領(lǐng)獎州刺史。景德澶淵之盟,使契丹議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5或955—1009 【介紹】: 宋汾州孝義人,字仲謨,一作幼謨。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歷知青州、知制誥,預(yù)修《文苑英華》。累官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坐事貶崇信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復(fù)拜右諫議大夫。出知天雄軍,以治河功拜給事中、參知政事。王小波、李順起事,獨數(shù)論攻取之策,授川峽都部署前往鎮(zhèn)壓。又為太宗猜忌,事畢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真宗初累官工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fù)遭貶。景德中拜刑部侍郎,歷知北邊州、軍,再遷戶部侍郎。臨事果斷、孤傲強力。李沅、王旦、王禹偁均為其所識拔。
全宋詩
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屬山西)人。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進士,通判鄂州。雍熙三年(九八六)知天雄軍。四年除樞密副使(《宋宰輔編年錄》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貶崇陽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淳化二年(九九一)起知蔡州,四年召拜參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罷知鳳翔府。真宗即位,遷知陜州。咸平三年(一○○○),召知審官院。景德元年(一○○四)知河陽。徒鎮(zhèn)州。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東都事略》卷三六作五十五),謚景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全宋文·卷一○五
趙昌言(九四五——一○○九),字仲謨,汾州孝義(今山西孝義)人。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累遷職方員外郎,知制誥,預(yù)修《文苑英華》。雍熙四年為樞密副使,遷工部侍郎。以黨胡旦貶行軍司馬。淳化二年,起知蔡州、天雄軍。四年,拜給事中、參知政事。改戶部侍郎,罷政事,知鳳翔府。徙澶、涇、延三州。真宗即位,遷兵部侍郎,知陜州,移知永興軍。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審官院,加工部尚書。復(fù)以事貶行軍司馬。后遷戶部、吏部侍郎。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9—1032 【介紹】: 名或作士衡。宋秦州成紀人,徙居京兆府,字天均。太宗太平興國間進士。真宗時歷官至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三司使等職,司財賦二十年,善理財,所至有余羨。官河北時,春時預(yù)付民戶帛錢,入夏民輸帛于官,足給軍需,而廣行于諸路。仁宗拜為尚書左丞。然性貪,積家資累巨萬。受其婿曹利用牽連降官。
全宋文·卷一六九
李士衡(九五九——一○三二),或作仕衡,字天鈞,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后家京兆。第進士,調(diào)鄠縣主簿,徙知彭山縣??軠仕]其才,通判邠州,徙知劍州。咸平三年春王均稱亂益州,士衡招降千馀人,擊殺數(shù)千。累遷度支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歷荊湖北路、陜西轉(zhuǎn)運使、知益州、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權(quán)知天雄軍、知青州,入為三司使。仁宗初拜尚書左丞,知陳州、潁州。前后管計事二十年,官終左衛(wèi)大將軍。天圣十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8 【介紹】: 宋滄州清池人,字用晦,一字晦之。太宗端拱二年進士。累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真宗咸平中奏言當(dāng)世要務(wù),召試舍人院,權(quán)右正言。進右司諫,出知鄧州,賑關(guān)右饑民。擢龍圖閣待制,再遷工部郎中,建言矯任官重內(nèi)輕外之弊,自請補外。大中祥符九年拜參知政事。以與王欽若議論相失辭位。仁宗即位,召為樞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慎名器,無毫發(fā)私,雖顯貴,清約如寒士。卒謚文節(jié)。
全宋文·卷一八九
張知白(?——一○二八),字用晦,滄州清池(今河北滄州東南)人,端拱進士。累遷河陽節(jié)度判官、權(quán)右正言、判三司開拆司,權(quán)管勾京東轉(zhuǎn)運司事,知鄧州。大中祥符九年,遷給事中、參知政事。以議論與宰相王欽若不合,稱疾辭位,出知大名府。徙南京留守,復(fù)徙亳州。仁宗即位,進尚書右丞、樞密副使。天圣三年以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卒于相位。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三、四,《宋史》卷三一○本傳。又,今人楊殿珣《中國歷代年譜總錄》據(jù)張秀民《始祖文節(jié)公年譜》,謂其生于建隆二年(九六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79—1057 【介紹】: 宋鄭州管城人,字元輔。王超子。年十七隨父出擊李繼遷。累遷內(nèi)殿崇班。仁宗時,歷殿前都虞候、知樞密院事、宣徽南院使。因狀貌類太祖,降知隨州。契丹求關(guān)南地,以兵壓境,拜保靜軍節(jié)度使、知澶州,徙真定府、定州路都總管,訓(xùn)練士卒,加強守備。累拜同平章事、判澶州,以太子太師致仕。再起,歷官至樞密使,封魯國公。卒謚武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6—1039 【介紹】: 宋兗州曲阜人,字原魯。初名延魯??鬃铀氖宕鷮O,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學(xué)究出身,五年復(fù)舉進士及第。知仙源縣。歷龍圖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知許、徐、兗、鄆、泰五州,留守南京。召為左正言,知諫院,受命日,上書請章獻太后歸政天子。論奏曹利用、羅崇勛竊弄權(quán)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權(quán)御史中丞,以諫廢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兗州。復(fù)入為御史中丞,性鯁挺特達,遇事彈劾無所避。因為程琳辨,出知鄆州,道卒。
全宋詩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魯,初名延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四十五代孫。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遷知仙源縣。召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歷判吏部流內(nèi)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青州,還判流內(nèi)銓。復(fù)出知徐、許二州,徙應(yīng)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為右諫議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兗州,在兗三年,復(fù)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鄆州,至韋城卒,年五十四(《臨川先生集》卷九一《給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魯,字原魯,兗州仙源(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孫,孔勖子。大中祥符五年舉進士,釋褐彭原幕,擢知仙源縣,主孔子祠事。召為左正言,未幾為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奉使契丹。歷判吏部流內(nèi)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徙青州,還判流內(nèi)銓,復(fù)出知徐、許二州,徙應(yīng)天府。明道二年,召權(quán)御史中丞,因諫止廢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袞州,復(fù)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因言程琳事,為宰相張士遜所賣,出知鄆州,道卒。事跡詳張宗益《宋守御史中丞贈太尉孔公后碑》(《闕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0—1059 【介紹】: 宋洪州南昌人,字昭譽。陳恕子。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向真宗進《演要》,乞立太子,擢右正言。仁宗慶歷初以工部侍郎再知青州,鎮(zhèn)壓王倫。四年,召拜參知政事。累遷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xué)士。凡權(quán)勢者所引為三司勾當(dāng)公事及監(jiān)場務(wù)官,皆奏罷之。在中書八年,人不敢以私事相求。以事劾罷,出判亳州。以司徒、岐國公致仕。卒謚恭。
全宋詩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洪州南昌(今屬江西)人。真宗時以父蔭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衛(wèi)尉寺丞,知梧州。后歷知江寧府、揚州、永興軍。仁宗寶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四)。慶歷元年(一○四一)出知青州,改永興軍。四年,召拜參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皇祐元年(一○四九)出知陳州。五年,再入相。至和二年(一○五五)充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判亳州(同上書卷五)。逾年辭節(jié),以司徒致仕。嘉祐四年卒,年七十(《樂全集》卷三七《陳公神道碑銘》)。謚恭?!?a target='_blank'>宋史》卷地八五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六
陳執(zhí)中(九九○——一○五九),字昭譽,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父恕蔭授秘書省正字,擢右正言。明年,謫監(jiān)岳州酒務(wù),改判撫州。累遷三司戶部副使。明道中,歷知應(yīng)天府、江寧府、揚州,同知樞密院事。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河南府,遷工部侍郎、陜西同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慶歷四年參知政事。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祐中,改兵、吏部尚書,出判大名府。皇祐五年再為相,前后在中書八年。嘉祐四年六月卒,年七十。見張方平《陳公神道碑》(《樂全集》卷三七),《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0—1049 【介紹】: 宋蘇州長洲人,字道卿。仁宗天圣二年進士。簽書蘇州觀察判官事。累遷太常丞,進直史館,論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為仁宗采納,仲淹等得近徙。出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疏盤龍匯、滬瀆港入海,民賴其利。慶歷六年,知永興軍,浚三白渠,溉田逾六千頃。仁宗御天章閣,詔問當(dāng)世急務(wù),清臣條對極論時政闕失,多劘切權(quán)貴。擢翰林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皇祐元年以侍讀學(xué)士知河陽。有《述煮茶小品》。
全宋詩
葉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進士,簽書蘇州觀察判官事。還為集賢校理。又通判太平州,知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誥,龍圖閣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公事。慶歷六年(一○四六),出知澶州,尋改青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五八)。七年,為永興軍路都部署兼本路安撫使、知永興軍(同上書卷一六○)。八年,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同上書卷一六四)?;实v元年,知河陽,未幾卒(同上書卷一六六),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五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五七七
葉清臣(一○○○——一○四九),字道卿,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天圣二年舉進士高第。歷光祿寺丞、集賢校理,知秀州、宣州。累遷太常丞,同修起居注,進直史館。寶元初出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次年以右正言知制誥,知審官院,判國子監(jiān)??刀ㄔ?,擢為起居舍人、龍圖閣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公事,出知江寧府。慶歷三年,入翰林為學(xué)士。后為宰相陳執(zhí)中所排,出知澶州,進戶部郎中,徙知青州、永興軍。八年,復(fù)入為權(quán)三司使?;实v元年出知河陽,未幾卒,年五十。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十六卷),又著《春秋類纂》十卷。《宋史》卷二九五有傳,又見《隆平集》卷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1089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公儀。李迪從子。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累擢知德州,提點開封府界內(nèi)縣鎮(zhèn)及夔路、湖南刑獄。徙湖北轉(zhuǎn)運使,討平彭仕羲之叛。神宗立,以右諫議大夫知慶州,徙瀛州,會大雨地震,啟廩賑給,嚴儆盜竊。遷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仕至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鄆州。
全宋文·卷六三九
李肅之(一○○六——一○八九),字公儀,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迪弟子,以迪推恩補官。通判澶州,知德州,提點夔路、湖南刑獄。歷湖北、江東、兩浙、河北諸路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江淮發(fā)運使。神宗時官右諫議大夫、知慶州,徙瀛州、拜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出知定州,還,權(quán)三司使,又出知永興軍。元豐元年,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鄆州。四年致仕。元祐四年卒,年八十四。見蘇頌《龍圖閣直學(xué)士致仕李公墓志銘》(《蘇魏公文集》卷六一),《宋史》卷三○一《李迪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9—1086 【介紹】: 宋蘇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州路刑獄,徙河?xùn)|路。晉地山谷春夏多水,師孟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自江西轉(zhuǎn)運使改知福州,治行為東南之最。累知廣州、越州、青州,為政簡嚴,痛懲豪惡,民為立生祠。
全宋詩
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今江蘇蘇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吳郡志》卷三五)。歷知南康軍、楚州、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知福州。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知廣州(《續(xù)資冶通鑒長編》卷二四二)。九年,入為給事中,判都水監(jiān)。出知越州、青州,致仕。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八(同上書卷三九○)。《宋史》卷三三一、四二六有傳。今錄詩四十首。
全宋文·卷九三○
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登景祐元年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路刑獄。徙河?xùn)|路,又為度支判官,知洪州。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有政聲。熙寧元年,加直昭文館、知福州。改廣州,為課最,以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jiān)。十年,罷判將作監(jiān)歸班。復(fù)起知越州、青州。元豐二年,降為右諫議大夫,遂以光祿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奏錄》一卷、《長樂集》一卷、《續(xù)會稽掇英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卷四二六重出),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宋史·藝文志》二、七、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87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字輔之。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初為平陰簿,后歷知州縣。遷起居舍人,同知諫院,轉(zhuǎn)吏、禮二部郎中。嘗請?zhí)瓰E官冗兵,禁奢靡,又屢上疏勸皇太后還政英宗。論大事無所顧忌,然詞氣平和,多被采納。后出知應(yīng)天府,徙江寧。神宗朝,累官判太常寺,留守南京。后知青州提舉宮觀,以正議大夫致仕。有《東原錄》、《周易補注》等。
全宋詩
龔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嘉祐六年(一○六一),同知諫院,出為淮南路體量安撫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知應(yīng)天府(同上書卷二○四),徙江寧。神宗時歷知兗州、青州。元豐八年(一○八五)致仕(同上書卷三六一)。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七。有《東原集》五十卷,已佚。今存《東原錄》一卷。事見宋劉摯《忠肅集》卷一三《龔公墓志銘》,《宋史》卷三四七有傳。
全宋文·卷九三一
龔鼎臣(一○一○——一○八六),字輔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景祐元年第進士,為平陰縣主簿,歷知萊蕪、濛陽縣、渠州。召還,擢起居舍人、知諫院,尋判登聞鼓院,拜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改集賢修撰、知應(yīng)天府,徙江寧府。拜諫議大夫、京東路安撫使,知青州。以正議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七。著有《東原集》五十卷,《諫草》三卷,《周易補注》三卷,《中說注》三卷,《編年官制圖》一卷。見劉摯《正議大夫致仕龔公墓志銘》(《忠肅集》卷一三),《宋史》卷三四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