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吳頗高 朝代:周吳國

人物簡介

簡介
頗高(?-?),是周朝時期吳國的君主之一,為吳國第十六任君主,承襲父親轉擔任吳國君主。頗高死后,兒子句卑繼位。
廉頗 朝代:戰(zhàn)國趙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戰(zhàn)國時趙國人。趙惠文王時為將,后升上卿。屢次戰(zhàn)勝齊、魏等國,略取齊之幾,魏之防陵、安陽等地。長平之戰(zhàn),堅壁固守,使秦出師三年,勞而無功。后因趙中秦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致遭大敗。孝成王十五年,燕發(fā)大軍攻趙,頗率軍反擊,殺燕將栗腹,進圍燕都,燕割五城求和。因功封于尉文,為信平君,任假相國。悼襄王時,使樂乘代之。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
夏侯頗 朝代:西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15 【介紹】: 西漢沛人。夏侯嬰曾孫。嗣汝陰侯,尚平陽公主。武帝元鼎二年,以罪自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539 【介紹】: 西魏金城枹罕人,字蓋盧。頗涉書史。初以軍功除別將。從爾朱榮入洛,兼尚書仆射、東道行臺。魏孝武帝永熙間累遷為中軍北面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西魏文帝大統(tǒng)中官秦州刺史,轉太師、都督、河州刺史、大將軍,還朝,兼錄尚書事。河橋之役,不力戰(zhàn)而先還,名頗減。卒謚昭定。
僧波頗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5—633 【介紹】: 唐僧。中天竺人,剎利王種,姓剎利帝氏。通內外學。高袒武德中至京,敕住興善寺。與慧乘、玄謨等譯有《寶星經》及《般若燈大莊嚴論》等。卒于勝光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科
華言作明知識。一名波頗。華言光智。中天竺人也。本王種。姓剎帝利。十歲出家。隨師習學。誦一洛叉大乘經偈。受具后。因習律部。略通戒綱。心樂禪觀。更從勝德習定。閱十二年。南游伽陀國。那蘭陀寺。時戒賢師。方弘十七地論。復獲聽受。然以此論兼明小教。仍誦小乘論一洛叉偈。門人般若因陀羅跋摩傳燈本國。托以紹承。乃展轉北行。達于西面可汗葉護衙。以法訓勖。曾未浹旬??晌坌畔?。武德九年。高平王使而見之。將載與俱。而葉護君臣未即許。高平驲奏聞。詔葉護津發(fā)。毋滯留。十二月偕高平詣京師。謁帝。詔居興善寺。賜?段納帔。從僧加常供給。問勞勤至。三年三月。詔所司。??揚碩德一十九人。就波頗所居寺傳譯。沙門慧乘等證義。沙門玄暮等譯語。沙門慧賾?;蹆??;勖?。法琛。等綴文。上柱國。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散騎常侍。太子詹事。杜正倫。參助銓定。光祿大夫。太府卿。蕭璟。總知監(jiān)護。出寶星。勝光。般若燈。大莊嚴經論。合三部三十五卷。六年繕寫云畢。上聞。賜波頗?百假。馀賜束帛有差。當是時。或謗以為故聚名達。廢棄講貫。僥倖取譽。誠非弘通本意者。監(jiān)護使以沙門靈佳之辨弗聽。會太子疾。迎入內。承顧問。寵眷益隆渥。然其氣剛志確。終以前謗。不能平。遂分散衣資。造諸凈業(yè)。貞觀六年四月六日。觀佛坐逝于勝光寺。遺表施身。詔阇維收舍利起塔。
續(xù)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篇三
波羅頗迦羅蜜多羅。唐言作明知識?;蛞辉撇H。此云光智。中天竺人也。本剎利王種。姓剎利帝。十歲出家。隨師習學。誦一洛叉大乘經可十萬偈。受具已后便學律藏。博通戒網心樂禪思。又隨勝德修習定業(yè)。因修不舍經十二年末復南游摩伽陀國那爛陀寺。值戒賢論師盛弘十七地論。因復聽采。以此論中兼明小教。又誦一洛叉偈小乘諸論。波頗識度通敏器宇沖邃。博通內外研精大小。傳燈教授同侶所推。承化門人。般若因陀羅跋摩等。學功樹績深達義綱。今見領徒本國匡化。為彼王臣之所欽重。但以出家釋子不滯一方。六月一移任緣靡定。承北狄貪勇未識義方。法藉人弘敢欲傳化。乃與道俗十人展轉北行。達西面可汗葉護衙所。以法訓勖曾未浹旬。特為戎主深所信伏。日給二十人料。旦夕祇奉。同侶道俗咸被珍遇。生福增敬日倍于前。武德九年。高平王出使入蕃。因與相見。承此風化將事東歸。而葉護君臣留戀不許。王即奏聞。下敕徵入。乃與高平同來謁帝。以其年十二月達京。敕住興善。釋門英達莫不修造。自古教傳詞旨。有所未踰者。皆委其宗緒。括其同異。內計外執(zhí)指掌釋然。徵問相讎披解無滯。乃上簡聞。蒙引內見。躬傳法理無爽對揚。賜?四十段。并宮禁新納一領。所將五僧加料供給。重頻慰問勞接殊倫。至三年三月。上以諸有非樂。物我皆空。眷言真要無過釋典。流通之極豈尚翻傳。下詔所司。搜揚碩德備經三教者一十九人。于大興善創(chuàng)開傳譯。沙門慧乘等證義。沙門玄謨等譯語。沙門慧賾慧凈慧明法琳等綴文。又敕上柱國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散騎常侍太子詹事杜正倫。參助勘定。光祿大夫太府卿蕭璟??傊O(jiān)護。百司供送四事豐華。初譯寶星經。后移勝光。又譯般若燈大莊嚴論。合三部三十五卷。至六年冬??遍喖戎???槍懺飘?。所司詳讀乃上聞奏。下敕各寫十部散流海內。仍賜頗物百段。馀承譯僧有差束帛。又敕太子庶子李百藥制序。具如論首。波頗意在傳法。情望若弦。而當世盛德自私諸己。有人云。頗僥倖時譽取馳于后。故聚名達廢講經論。斯未是弘通者時。有沙門靈佳。卓犖拔群妙通機會。對監(jiān)護使具述事理云。頗遠投東夏情乖名利。欲使道流千載聲振上古。昔符姚兩代。翻經學士乃有三千。今大唐譯人不過二十。意在明德同證。信非徒說。后代昭奉無疑于今耳。識者僉議攸同。后遂不行。時為太子染患眾治無效。下敕迎頗入內。一百馀日。親問承對不虧帝旨。疾既漸降辭出本寺。賜綾帛等六十段并及時服十具。頗誓傳法化不憚艱危。遠度蔥河來歸震旦。經途所亙四萬有馀。躬赍梵本望并翻盡。不言英彥有墜綸言。本志頹然雅懷莫訴。因而搆疾自知不救。分散衣資造諸凈業(yè)。端坐觀佛遺表施身。下敕特聽。尋爾而卒于勝光寺。春秋六十有九。東宮下令給二十人。輿尸坐送至于山所。阇維既了。沙門玄謨收拾馀骸。為之起塔于勝光寺。在乘師塔東。即貞觀七年四月六日也。有識同嗟法輪輟軫。四年之譯三帙獻功。掩抑慧燈望照惑累。用茲弘道未敢有聞。既而人喪法崩歸??斯及。伊我東鄙匪咎西賢。悲夫。

人物簡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道琳法師者。荊州江陵人也。梵名尸羅缽頗(唐云戒光)弱冠之年披緇離俗。成人之歲訪友尋真。搜律藏而戒珠瑩啟。禪門而定水清。稟性虛潔雅操廉貞。濯青溪以恬志漱玉泉而養(yǎng)靈。既常坐不臥一食全誠。后復慨大教東流時經多載。定門鮮入律典頗虧。遂欲尋流討源遠游西國。乃杖錫遐逝鼓舶南溟。越銅柱而屆郎迦。歷訶陵而經裸國。所在國王禮待極致殷厚。經乎數(shù)載到東印度耽摩立底國。住經三年學梵語。于是舍戒重受。學習一切有部。律非唯學兼定慧。蓋亦情耽咒藏。后乃觀化中天頂禮金剛御座菩提圣儀。復至那爛陀寺。搜覽大乘經論。注情俱舍。經于數(shù)年。至于鷲嶺杖林山園鵠樹。備盡翹仰并展精誠。乃游南天竺國搜訪玄謨。向西印度于羅荼國住經年稔。更立靈壇重稟明咒。嘗試論之曰。夫明咒者梵云毗睇陀羅必棏(丁澤反)家。毗睇譯為明咒。陀羅是持。必棏家是藏。應云持明咒藏。然相承云此咒藏。梵本有十萬頌。唐譯可成三百卷。現(xiàn)今求覓多失少全。而大圣沒后阿離野那伽曷樹那。即龍樹菩薩。特精斯要。時彼弟子厥號難陀。聰明博識漬意斯典。在西印度經十二年。專心持咒遂便感應。每至食時食從空下。又誦咒求如意瓶。不久便獲。乃于瓶中得經歡喜。不以咒結其瓶遂去。于是難陀法師恐咒明散失。遂便撮集可十二千頌。成一家之言。每于一頌之內。離合咒印之文。雖復言同字同實乃義別用別。自非口相傳授而實解悟無因。后陳那論師見其制作功殊人智思極情端。撫經嘆曰。向使此賢致意因明者。我復何顏之有乎。是知智士識己之度量。愚者闇他之淺深矣斯之咒藏東夏未流。所以道琳意存斯妙。故咒藏云。升天乘龍役使百神。利生之道唯咒是親。凈于那爛陀。亦屢入壇場希心此要。而為功不并就。遂泯斯懷為廣異聽。粗題綱目云爾。道琳遂從西境轉向北天。觀化羯濕彌羅。便入烏長那國。詢訪定門搜求般若。次往迦畢試國禮烏率膩沙(佛頂骨也)自爾之后不委何托。凈回至南海羯荼國。有北方胡至云。有兩僧胡國逢見。說其狀跡應是其人。與智弘相隨擬歸故國。聞為途賊斯擁還乃覆向北天。年應五十馀矣。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頗置迦
【佛學大辭典】
(物名)(參見:玻璃)
玻璃
【佛學大辭典】
(物名)又作頗梨,頗黎。新譯曰頗胝迦,頗置迦,娑波致迦,塞頗致迦,颯破迦,窣坡致迦Sphat!ika,當于此方之水精,有紫白紅碧四色。玄音應義二曰:「頗梨,力私切。又作黎,力奚切。西國寶名也。梵言塞頗胝迦,又言頗胝,此云水玉,或云白珠。大論云:此寶出山石窟中,過千年冰化為頗梨珠,此或有也。胝音竹尸切?!雇脑唬骸割H胝迦,陟尸切。亦言娑波致迦,西國寶名也。舊云頗黎者,訛略也。」慧琳音義四十一曰:「頗胝迦,古譯或云頗黎,或云頗胝,皆訛轉也。正梵音云颯破迦,形如水精,光瑩精妙于水精,有黃碧紫白四色差別?!够墼芬袅x上曰:「頗梨色,正云窣坡致迦,其狀少似此方水精,然有赤有白等也。」智度論十曰:「若法沒盡時,諸舍利皆變?yōu)槿缫庵椋┤邕^千歲冰化為頗梨珠。」梵語雜名曰:「頗梨,薩頗置迦?!?/div>
頗羅
【佛學大辭典】
(雜名)Phala,譯曰果。見智度論四十六,梵語雜名。
頗羅吒
【佛學大辭典】
(雜語)(參見:頗羅墮)。
頗羅墮
【佛學大辭典】
(雜名)Bharadva%ja,又曰頗羅吒。婆羅門六姓之一姓也。本行集經四十曰:「頗羅吒,隋云重瞳?!狗ㄈA文句三曰:「頗羅墮此翻捷疾,亦云利根,亦云滿語也?!狗ㄈA義疏三曰:「頗羅墮俗姓也。真諦三藏云:翻為利根仙人,六姓婆羅門中一姓也。又翻為辯才,又翻為滿,滿正也?!狗ㄈA玄贊二曰:「頗羅墮者,婆羅門十八姓中之一姓也。」
頗羅訶羅
【佛學大辭典】
(異類)Phala%hara,夜叉名。譯曰食果。見孔雀王咒經上。
頗攞遇抳
【佛學大辭典】
(雜名)(參見:叵羅虞那么洗)
五教──波頗五教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疏)
波頗,梵語具云波頗蜜多,華言明支,中天竺三藏沙門也。唐貞觀年間,于大興善寺,譯星陀羅尼經等。以如來所說諸經圣教,約其義趣淺深不同,令眾生修行有序,而立五教,故名波頗五教。(中天竺,即西土之國名也。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也。梵語沙門,華言勤息。)
〔一、四諦教〕,謂佛于阿含經說苦、集、滅、道四諦之法,為令聲聞之人修此而悟真空涅槃之理,是名四諦教。(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無相教〕,謂佛于般若經中,說諸空慧法門,空諸有相,為令二乘悟大乘法空,是名無相教。(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三、觀行教〕,謂佛于華嚴經中,說諸觀行法門,行列排布,種種修因證果之理,為令眾生觀察修行,是名觀行教。
〔四、安樂教〕,謂佛于涅槃經中,說常樂我凈四德,常住寂滅之理,為令眾生得大安樂,是名安樂教。
〔五、守護教〕,謂佛于大集經中,說守護正法,為令眾生保持不失,是名守護教。
娑頗字門
【三藏法數(shù)】
(娑,蘇紇切),梵語娑頗,又云頗羅,大品般若經作頗,華言果。謂知一切法因果性空故。經云:唱娑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化眾生究竟處。疏云:即遍滿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