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食人
(1).侍候人。莊子·應帝王:“﹝ 列子 ﹞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 陸德明 釋文:“食,音嗣?!?br />(2).供人食用。荀子·富國:“夫天地之生萬物也,固有餘,足以食人矣?!?/div>
《國語辭典》:不食人間煙火(不食人間煙火)  拼音: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
1.道家認為仙人超凡脫俗,辟谷不食或不吃熟食,后用來形容具有仙氣或靈氣的人。如:「她的氣質(zhì)優(yōu)雅,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br />2.諷刺人自命清高,或不知民間疾苦而與社會、人群脫節(jié)。有貶義。如:「為政者應體察民情,不能擺出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脫離人民?!?/div>
《國語辭典》:食人鯊(食人鯊)  拼音:shí rén shā
動物名。食人鯊目真鯊科。體強壯而肥大,呈紡錘形,尾鰭大形,后緣為彎月狀。口裂廣,口角有唇溝,鼻孔小。體藍灰色,最長可達十一公尺。以鯖、鱈。狗鯊等為主食,喜攻擊狀似食物的東西,并將其整個吞下。分布于溫暖海域,以卵胎生繁殖。也稱為「大白鯊」。
《國語辭典》:食人魚(食人魚)  拼音:shí rén yú
動物名。鯉魚目食人魚科。約有十八種,但僅四種能為害人畜。長約二十五公分,體型圓胖豐滿,背部為橄欖綠至藍黑色,兩顎寬廣有力,牙齒呈三角形,尖銳鋒利,上下齒能緊密咬合攫取獵物。生性兇猛,常成群出現(xiàn),以小魚為主食,亦攻擊落水的禽獸。
《國語辭典》:率獸食人(率獸食人)  拼音:shuài shòu shí rén
帶領野獸吃人。語本《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后比喻虐政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