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詞典 1分類詞匯 6
《漢語大詞典》:骨骸
指形體。文子·九守:“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明 唐順之 《瘞河壖枯骨志》:“古人之于骨骸嚴(yán)而別,亦不欲其混也?!?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枝柯碧翠多瀟灑,清高不染塵埃。散天香薰透骨骸,龍涎奚足稱哉。”
分類:骨骸形體
《漢語大詞典》:枯骸
枯朽的骨骸。《后漢書·質(zhì)帝紀(jì)》:“其調(diào)比郡見穀,出稟窮弱,收葬枯骸,務(wù)加埋卹。” 唐 孟郊 《悼幼子》詩:“生氣散成風(fēng),枯骸化為地。”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北虜誅宗王:“是年冬, 倪正父 奉使,館於 中山 ,正其誅戮處,相去一月,猶血腥觸人,枯骸塞井?!?清 李漁 《巧團(tuán)圓·買父》:“飄零不作他鄉(xiāng)夢,卻原來枯骸仍向家邊送?!?郭沫若 《高漸離》第四幕:“槐樹老,其情哀,茫茫天地一枯骸?!?/div>
分類:枯朽骨骸
《國語辭典》:析骨  拼音:xī gǔ
支解骨骸?!妒酚?。卷三八。宋微子世家》:「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也作「析骸」。
《漢語大詞典》:降骨
投降者的骨骸。 元 吳萊 《烈婦行》:“黃沙野塞多降骨,忠義傳中收不得?!?/div>
分類:投降骨骸
《國語辭典》:尸骨無存(尸骨無存)  拼音:shī gǔ wú cún
人或動(dòng)物死后,連骨骸都找不到。常用以形容死狀極慘。如:「這次空難,所有人員尸骨無存,家屬莫不悲痛萬分?!?/div>
《國語辭典》:析骨以爨  拼音:xī gǔ yǐ cuàn
支解骨骸作為柴薪以生火炊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悲慘困境。參見「析骸以爨」條。
《國語辭典》:哀毀骨立(哀毀骨立)  拼音:āi huǐ gǔ lì
形容因居親喪過于悲傷哀痛,以致身形瘦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性》:「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骨?。蔣士銓〈鳴機(jī)夜課圖記〉:「母哀毀骨立,水漿不入口者七日,閭黨姻婭,一時(shí)咸以孝女稱,至今弗衰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