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256或前247—前195 【介紹】: 即劉邦。沛(今徐州豐縣)人,字季。西漢建立者。秦末為泗水亭長。秦二世元年陳勝起義,邦起兵響應(yīng),稱沛公。初屬項梁,與項羽所部并為反秦主力。漢王元年,攻占咸陽,秦王子嬰降,約法三章,除秦苛法。項羽入關(guān),大封諸侯王,邦為漢王。不久與項羽戰(zhàn),漢王五年戰(zhàn)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漢承秦制,中央集權(quán)。先后討滅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遷豪強(qiáng)于關(guān)中。重本抑末,發(fā)展農(nóng)業(yè)而抑制商賈。以秦律為依據(jù),制定漢律九章。在位八年。全漢文·卷一
帝姓劉氏,諱邦,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初為泗上亭長,秦二世元年起兵,稱沛公。明年,楚懷王以為碭郡長,封武安侯。以子嬰元年西入關(guān),項羽立為漢王,都南鄭。以漢五年破項羽,即皇帝位,都長安。在位十二年,謚曰高皇帝,廟號太祖,亦曰高祖。有《傳》十三篇。(《漢志》在儒家,本注曰:「高祖與大臣述古語及詔策也?!梗?/blockquote>
人物簡介
【生卒】:179—251 【介紹】: 三國魏河內(nèi)溫人,字仲達(dá)。出身士族。東漢末曹操為丞相,辟為文學(xué)掾,遷黃門侍郎,轉(zhuǎn)主簿。從討張魯、孫權(quán)。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曹丕為太子時,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轉(zhuǎn)丞相長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任大將軍,鎮(zhèn)宛,平孟達(dá)之叛,三次率軍與蜀諸葛亮對抗。齊王曹芳即位,與曹爽同受遺詔輔政,遷侍中、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嘉平元年,乘爽從帝謁高平陵之際,殺之,為丞相,專擅朝政。死后,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quán)。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為宣帝。全晉文·卷一
帝姓司馬,諱懿,字仲達(dá),河內(nèi)溫縣人,漢初殷王司馬卬之后。建安中,魏武辟丞相文學(xué)掾,遷黃門侍郎,轉(zhuǎn)議郎、丞相東曹屬、主簿。魏國建,遷太子中庶子軍司馬。文帝嗣王位,封河津亭侯,轉(zhuǎn)丞相長史督軍御史中丞。及受禪,以為尚書,封安國鄉(xiāng)侯,遷侍中尚書右仆射。鎮(zhèn)武昌,改封向鄉(xiāng)侯,轉(zhuǎn)撫軍將軍假節(jié),加給事中,錄尚書事,留鎮(zhèn)許昌。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遷驃騎將軍,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遷征西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遷太尉。齊王即位,遷侍中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徙太傅,進(jìn)丞相,加九錫,固讓。嘉平三年八月卒,謚曰文貞。后改謚文宣。晉國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禪,追尊曰宣皇帝,廟號高祖。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生卒】:187—226 【介紹】: 即魏文帝。三國魏皇帝。沛國譙人,字子桓。曹操次子。漢獻(xiàn)帝延康元年,操死,嗣為魏王,繼任丞相。行九品中正制,確立士族門閥政治特權(quán)。尋廢漢獻(xiàn)帝為山陽公,代漢稱帝,改元黃初,建立魏王朝,都洛陽,曾兩次率軍攻吳,無功而返。性好文學(xué),有《魏文帝集》。所作《典論·論文》為我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重要著作。在位七年。全三國文·卷四
帝諱丕,字子桓,武帝長子。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二十二年立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嗣魏王位,改建安為延康,十一月受禪,改元黃初。在位七年,謚曰文皇帝,廟號高祖。有《典論》五卷,《列異傳》三卷,集二十三卷。
人物簡介
【生卒】:?—310 【介紹】: 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字元海。匈奴族。世襲匈奴左部帥。少年時為質(zhì)于洛陽,習(xí)經(jīng)史,結(jié)權(quán)貴。西晉末,在離石起兵反晉,稱大單于,尋改稱漢王。晉懷帝永嘉二年稱漢帝,都平陽。在位六年卒,謚光文,廟號高祖。好《春秋左氏傳》及《孫子兵法》,認(rèn)為“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又常恥“隨(何)陸(賈)無武,絳(周勃)、灌(嬰)無文”。全晉文
淵字元海,新興匈奴人。左賢王劉豹子,魏末為侍子在洛陽。太康中代父豹為左部帥,拜北部都尉,楊駿輔政,以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xiāng)侯。元未坐事免,成都土穎表行寧朔將軍,監(jiān)五部軍事。永興初為冠軍,將軍封盧奴伯,尋拜北單于,參丞相軍事,行至左國城,自稱漢王,改元元熙,都離石。永嘉二年僭即皇帝位,國號曰漢,改元永鳳,其明年改元河瑞。以晉永嘉四年死,在位七年,謚曰光文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274—333 【介紹】: 十六國時后趙建立者。字世龍,上黨武鄉(xiāng)人。羯族。初名?,小字匐勒。祖及父均為部族小帥。年少時行販洛陽,為人耕作;及長雄健有膽識,勇武好騎射。為并州刺史掠賣至山東為奴。與牧馬帥汲桑聚眾反晉,始以石為姓。起事失敗,投前趙劉淵為大將。淵卒,劉聰立,授征東大將軍、并州刺史、汲郡公。轉(zhuǎn)戰(zhàn)冀、并、幽地區(qū),屢敗晉將,兼并其所部,漸成勢力。前趙光初二年(東晉元帝大興二年)據(jù)襄國自稱趙王,建立政權(quán),是為后趙。創(chuàng)建初重用漢族士人張賓。太和二年(晉成帝咸和四年)俘劉曜,滅前趙,占有冀、并、幽、司、豫、兗、青、徐、雍、秦十州之地。為十六國中最強(qiáng)盛之國。建平四年卒。在位十五年。全晉文
勒字世龍,初名?,上黨武鄉(xiāng)羯人。惠帝末,從汲桑為盜,桑死歸劉淵,為輔漢將軍平晉王,淵僭號,授持節(jié)平東大將軍,進(jìn)安東大將軍,尋授鎮(zhèn)東大將軍,封汲郡公。劉聰嗣位,授征東大將軍并州刺史,尋授幽州牧,又授冀州牧,進(jìn)封本國上黨郡公,加侍中,又加崇為陜東伯。劉曜嗣位,署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進(jìn)爵趙公,以晉大興二年自稱趙王,都襄國。至?xí)x咸和三年改元太和,其明年擒劉曜,又明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建平,徙都臨漳。以咸和七年死,在位十五年,謚曰明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317—355 【介紹】: 十六國時前秦主。略陽臨渭人,氐族,字建業(yè)。苻洪子。嗣位后,去秦王號,對晉稱臣。遵父遺囑,率眾西進(jìn),擊滅杜洪、張先等豪強(qiáng),割據(jù)關(guān)中。東晉穆帝永和七年,自稱天王、大單于,建都長安,建元皇始,國號秦。次年稱帝。四年,東晉桓溫率軍北伐,入關(guān)中,至壩上,健堅壁清野,晉軍大饑,被迫退軍。在位五年。全晉文
健字建業(yè),洪第三子,嗣位,去秦王之號,稱晉爵。尋自稱晉征西大將軍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雍州刺史,略定三輔,以晉永和七年自稱天王大單于,建元皇始。其明年僭即皇帝位,在位四年死,謚曰明皇帝,廟號世宗,后改曰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320—376 【介紹】: 十六國時代國國君。鮮卑族拓跋部人。拓跋郁律次子。繼拓跋翳槐立。初為質(zhì)子于后趙石氏,歷十年,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東晉成帝咸康四年時,即代王位于繁畤,始置百官,分掌眾職。用漢人燕鳳為長史,許謙為郎中令。始制法律。定都云中盛樂宮,筑盛樂新城,始有定居之政治中心,逐漸開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晉孝武帝太元元年時,為前秦苻堅擊敗,逃往陰山之北,部落離散。退回漠南,回云中,為其子拓跋寔君所殺。前秦滅代。北魏時追尊為昭成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363—422 【介紹】: 即宋武帝。南朝宋開國君主。祖籍彭城,東晉時遷居京口。字德輿,小字寄奴。家貧,少年時以販履、耕種、捕魚為業(yè)。初為北府兵將領(lǐng),從劉牢之鎮(zhèn)壓孫恩起兵。晉安帝義熙元年,擊敗桓玄,任侍中、車騎將軍,都督諸軍事,執(zhí)朝政。出兵滅南燕,回師擊破盧循、徐道覆,繼又剪除劉毅,西攻譙縱,收巴蜀。又出兵關(guān)中,滅后秦。官至相國,封宋王。晉恭帝元熙二年,代晉稱帝,國號宋,改元永初。為政崇尚儉約,嚴(yán)禁世家大族隱匿戶口田地,實行“庚戌土斷”,集權(quán)中央。在位三年卒。謚武,廟號高祖。全宋文·卷一
帝姓劉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楚元王交之后。隆安中為劉牢之參軍,累遷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元興初為桓修撫參軍,加彭城內(nèi)史,以平桓玄功進(jìn)使持節(jié),都督揚、徐、兗、豫、青、冀、幽、并八州諸軍事、領(lǐng)軍將軍、徐州刺史,尋領(lǐng)青州刺史。義熙初,進(jìn)侍中車騎將軍,改授都督荊、司、梁、益、寧、雍、涼七州并前十六州諸軍事,解青州,加領(lǐng)兗州刺史。尋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加北青冀二州刺史。以平慕容超功進(jìn)太尉中書監(jiān),固讓。尋假黃鉞,授大將軍揚州牧,固讓。改授太尉中書監(jiān),尋領(lǐng)鎮(zhèn)西將軍豫州刺史,又領(lǐng)荊州刺史,加領(lǐng)南蠻校尉,授太傅中外大都督。領(lǐng)征西將軍司豫二州刺史,加北雍州刺史。十二年策命為宋公,加九錫。十三年,以平姚泓功進(jìn)爵宋王,固讓。十四年為相國,恭帝即位,仍進(jìn)爵宋王。元熙二年六月受禪,改元永初,在位三年,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有集二十卷。(案:《傅亮傳》,高祖登庸之始,文筆皆是參軍滕演。北征廣固,悉委長史王誕。自此之后,至于受命,表策文誥,皆亮辭也。然帝既有集,難盡分別。今除《文選》、《藝文類聚》確指為王誕、傅亮作外,仍編入《武帝集》中。)
人物簡介
【生卒】:366—416 【介紹】: 十六國時后秦國君,字子略。羌族。姚萇子。苻堅時為太子舍人。萇創(chuàng)建后秦,立為太子。萇卒即位。任用尹緯等人先后滅前秦、后涼、西秦。在位時興農(nóng)業(yè),抑豪強(qiáng),放免自賣為奴婢之平民。重視儒學(xué)。提創(chuàng)佛教,請鳩摩羅什等高僧翻譯佛經(jīng)。屢與北魏、東晉抗衡,晚年屢戰(zhàn)敗,國勢漸衰。在位二十二年。全晉文
興字子略,萇長子,仕苻堅為太子舍人。萇僭號,立為皇太子,以晉太元十九年僭即皇帝位于槐里,至義熙十二年死,在位二十二年,改元二,皇初、弘始,謚曰文桓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464—549 【介紹】: 即梁武帝。南朝梁開國君主。南蘭陵人,字叔達(dá),小字練兒。仕齊為雍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齊末,皇室內(nèi)亂,起兵入京,獨攬政權(quán),封梁王,旋廢齊和帝自立,改國號梁。即位后,重儒興學(xué),改定“百家譜”,設(shè)謗木,斷貢獻(xiàn),政甚可觀。后重用士族,信奉佛教,大建寺院,并三次舍身同泰寺。中大同二年,接納東魏叛將侯景歸降,旋又許東魏求和,景疑作亂,京都陷,饑?yán)Ф馈T谖凰氖四?,廟號高祖。擅長文學(xué),精樂律,善書法,著述甚多,已佚,明人輯有《梁武帝御制集》。全梁文·卷一
帝姓蕭諱衍字叔達(dá),小名練南,蘭陵武進(jìn)中都里人,齊高帝族孫,永明初為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參軍,歷衛(wèi)將軍王儉東閣祭酒,隨王鎮(zhèn)西咨議參軍,隆昌初為寧朔將軍,鎮(zhèn)壽春,除太子庶子給事黃門侍郎,明帝即位,封建陽男,歷右軍晉安王司馬進(jìn)陵太守,入為博士太子中庶子,領(lǐng)羽林監(jiān),鎮(zhèn)石頭,尋拜輔國將軍雍州刺史,永元末進(jìn)征東將軍,和帝即位,為尚書左仆射,加征東大將軍,假黃鉞,進(jìn)中書監(jiān)、大司馬、錄尚書、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梁公,加九錫,位相國,進(jìn)封梁王,以中興二年四月受禪,改元七:天監(jiān)、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在位四十八年,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有《周易講疏》三十五卷,《尚書大義》二十卷,又十一卷,《毛詩發(fā)題序義》一卷,《禮記大義》十卷、《鐘律緯》六卷,《孝經(jīng)義疏》十八卷,《孔子正言》二十卷,《通史》四百八十卷,《老子講疏》六卷,《兵書鈔》一卷,《兵書要鈔》一卷,《金策》三十卷,《圍棋品》一卷,《棋法》一卷,《集》三十二卷,《詩賦集》二十卷,《凈業(yè)賦》三卷,《雜文集》九卷,《別集目錄》二卷。
人物簡介
【生卒】:467—499 【介紹】: 即拓跋宏、元宏。北魏皇帝。鮮卑族。獻(xiàn)文帝長子。五歲即位,太皇太后馮氏執(zhí)政。改革吏治,實行均田制。加強(qiáng)戶籍管理,推行三長制。孝文帝太和十四年,馮氏死,帝親政,進(jìn)一步改革。十七年,遷都洛陽。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禁鮮卑服、鮮卑語,在洛陽立國子、太學(xué)、四門小學(xué)。重用中原漢族儒生,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加強(qiáng)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之聯(lián)合統(tǒng)治。二十一年,鮮卑守舊貴族穆泰等擁太子恂謀反,事敗,賜恂死。在位二十九年,廟號高祖。全后魏文·卷三
帝諱宏,獻(xiàn)文帝長子。皇興三年立為皇太子,五年八月即位。改元三:延興、承明、太和。在位二十九年。謚曰孝文皇帝,廟號高祖。有集三十九卷。(案:《魏書·孝文紀(jì)》云:「好為文章詩賦銘頌?!棺蕴褪暌押?,詔冊皆帝之文也,自馀文章百有馀篇。今錄太和十年已前詔冊為一卷,十年已后別為四卷。)
人物簡介
【生卒】:496—547 【介紹】: 東魏渤海蓨人,一名賀六渾。世居懷朔鎮(zhèn),遂習(xí)鮮卑風(fēng)俗。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參與杜洛周起義軍,后歸葛榮,旋又叛降爾朱榮,為親信都督、晉州刺史。榮為孝莊帝所殺,歡奉爾朱兆命破步藩,遂統(tǒng)率六鎮(zhèn)起事余眾及葛榮舊部入山東。時爾朱氏殘暴,吏民苦之,歡起兵討滅爾朱氏,廢節(jié)閔帝及后廢帝,立魏孝武帝,自為大丞相。及孝武帝圖謀攻歡失敗,西奔長安,歡另立孝靜帝。自是魏分東西,高氏執(zhí)東魏政十六年,與西魏連年作戰(zhàn),互有勝負(fù)。死后,其子高洋代東魏稱北齊帝,追尊為神武帝,廟號高祖。全北齊文·卷一
帝姓高,諱歡,字賀六渾,勃海蓨人,初事爾朱榮,為親信都督。孝莊即位,封銅鞮伯,歷晉州刺史,建明初封平陽郡公,普泰初封勃海王,加授東道大行臺。舉兵反,擁立章武王子朗,年號中興。進(jìn)位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尋廢朗及節(jié)閔帝而立孝武。孝武遜于長安,立孝靜。魏分為二。武定五年正月薨,年五十二,謚曰獻(xiàn)武王。文宣受禪,追尊曰獻(xiàn)武皇帝,廟號太祖。天統(tǒng)元年改謚曰神武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503—559 【介紹】: 即陳霸先。南朝陳開國君主。吳興長城人,字興國,小字法生。讀兵書,多武藝。梁時初為油庫吏,以軍功累遷西江督護(hù)、高要太守。后與王僧辯討平侯景,鎮(zhèn)京口。西魏破江陵,元帝被殺,霸先與僧辯共奉蕭方智為梁王。后北齊立蕭淵明為帝,令僧辯迎入建康即位。霸先襲殺僧辯,立方智為帝,擊敗北齊及僧辯舊部,受封陳王。旋代梁稱帝,國號陳。在位期間,效梁武帝,舍身大莊嚴(yán)寺。在位三年卒,謚武,廟號高祖。全陳文·卷一
帝姓陳,諱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陳實之后。梁大同中,為廣州中直兵參軍,除直閣將軍,封新安子,授交州司馬,領(lǐng)武平太守。太清中,除振遠(yuǎn)將軍、高要太守。元帝承制,授員外散騎常侍、持節(jié)、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改封南野縣伯,進(jìn)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領(lǐng)豫章內(nèi)史,改封長城縣侯,尋授散騎常侍、使持節(jié)、軍師將軍、南江州刺史,進(jìn)江州刺史,尋授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領(lǐng)會稽太守,鎮(zhèn)京口,進(jìn)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承圣末,進(jìn)司空。敬帝即位,授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尋授中書監(jiān)、司徒,進(jìn)爵為公,拜丞相、錄尚書事、鎮(zhèn)衛(wèi)大將軍,進(jìn)封義興郡公,拜大傅,進(jìn)位相國,總百揆,加九錫,封陳公,尋進(jìn)爵為王,以太平元年十月受禪,改元永定,在位三年,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541—604 【介紹】: 即楊堅。隋朝創(chuàng)建者。弘農(nóng)華陰人,小字那邏延。楊忠子。北周時襲父隋國公爵。女為北周宣帝皇后。任丞相,總攬朝政。旋廢靜帝而殺之,自立為帝,建立隋朝。開皇七年亡后梁,九年滅陳,結(jié)束西晉末年以來三百年分裂局面,統(tǒng)一全國。在位時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改革官制、兵制,以考試選拔人才,廢除九品中正制,各項措施于后代影響較大。仁壽四年病重,為太子楊廣所殺。在位二十四年。全隋文·卷一
帝姓楊,諱堅,弘農(nóng)華陰人,周大司空隋國公忠子。西魏恭帝時,辟京兆功曹,以父勛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jì)縣公。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初,授右小宮伯,進(jìn)封大興郡公。保定初,遷左小宮伯,出為隋州刺史,進(jìn)位大將軍,襲父爵隋國公。建德中,加柱國,除定州總管,轉(zhuǎn)亳州總管。宣帝即位,以后父徵拜上柱國大司馬。大象初遷大后丞右司武,轉(zhuǎn)大前疑。及崩,入總朝政,都督內(nèi)外諸軍事。靜帝即位,拜假黃鉞左大丞相。尋授大丞相,進(jìn)相國,總百揆,封隋王,加九錫。大定元年二月受禪,改元二:開皇、仁壽。在位二十四年,謚曰文皇帝,廟號高祖。
人物簡介
【生卒】:543—578 【介紹】: 即宇文邕。北周皇帝。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字禰羅突。宇文泰第四子。即位時,堂兄宇文護(hù)專擅朝政。天和七年殺宇文護(hù),始親政。多次下詔釋放奴婢。禁佛道二教,迫僧道還俗,寺院資產(chǎn)入官。建德六年滅北齊,擁有黃河流域和長江上游,隋得在此基礎(chǔ)上統(tǒng)一。在位十八年。廟號高祖。全后周文·卷二
帝諱邕,字禰羅突,文帝第四子,恭帝元年封輔城郡公,孝閔受禪,拜大將軍,鎮(zhèn)同州,明帝即位,遷柱國、蒲州刺史,入為大司空、治御正,進(jìn)封魯國公,領(lǐng)宗師,武成二年四月即位,改元四;保定、天和、建德、宣政,在位十八年,謚曰武皇帝,廟號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