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魔力  拼音:mó lì
1.魔術(shù)、魔法的力量。如:「可怕的魔力摧毀了一切?!?br />2.迷惑人的力量。如:「不知是何魔力使他沉迷于賭博。」
3.使人崇拜的特殊吸引力。如:「他頭發(fā)雖已花白,但仍有一股懾人的魔力?!?/div>
《國語辭典》:睡魔  拼音:shuì mó
比喻強烈的睡意。唐。呂巖 大云寺茶詩:「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贈包安靜先生茶詩二首之二:「奉贈包居士,僧房戰(zhàn)睡魔。」
《漢語大詞典》:神蛟
古代傳說中指以魔力興風作浪的蛟龍。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下:“夫神蛟濟於淵,而鳳鳥乘於風,圣人因於時?!?唐 柳宗元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高巖瞰清江,幽窟潛神蛟。”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語。五種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類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長所產(chǎn)生的五種能破除障礙,得到解脫的力量,即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塵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開五力。” 唐 李邕 《東林寺碑序》:“結(jié)跏一心,開示五力。” 明 李贄 《又與從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侶為魔王伴,全不覺知是魔與佛也?!眳㈤?span id="hp61rjv" class="book">《大智度論》卷十九。
(2).佛教語。五種力。指定力、通力、借識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種力“不可思議”、“不能遮止”,故謂五力不可到。 宋 延壽 宗鏡錄卷四八:“有五力唯識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識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br />(3).佛教語。五種力。五種擾亂修行的魔力。即色、聲、香、味、觸五塵。 唐 湛然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謂五塵,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謂不放逸?!眳⒁姟?五塵 ”。
《漢語大詞典》:五塵(五塵)
佛教謂色、聲、香、味、觸能污染真性,故稱“五塵”,亦曰“五境”。 隋 智顗 摩訶止觀卷四上:“五塵六欲,不暇貪染。”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官有五根,物有五塵,故知而有異?!眳⒁姟?五根 ”、“ 五識 ”。
《國語辭典》:文魔  拼音:wén mó
書癡。元。鄭光祖《?梅香》第一折:「似此文魔,可怎生奈何?」
《國語辭典》:魔鏡(魔鏡)  拼音:mó jìng
1.一種半透過性玻璃制成的鏡子。其特點為:一面可完全透視,和一般玻璃無異,另一面則可反射光線,看起來跟鏡子一樣。有防止犯罪或觀察監(jiān)視等特殊用途。
2.具有魔力的鏡子。如白雪公主童話中,邪惡王后擁有的那一面鏡子,具有能辨識美丑的魔力。
《國語辭典》:魔瓶  拼音:mó píng
具有魔力的神奇瓶子。如:「巨人被魔瓶吸了進去?!?/div>
《國語辭典》:錢可通神(錢可通神)  拼音:qián kě tōng shén
唐張廷賞辦案,最初,嚴令十日內(nèi)查明。隔日有小帖書明奉錢三萬貫,請張作罷。張廷賞大怒,下令加速查辦。不料,第三日增為五萬貫,第四日又增為十萬貫。張以為錢至十萬,連鬼神皆可買通,恐惹禍上身,此案便不了了之。典出唐。張固《幽閒鼓吹》。比喻金錢效用極大,有了錢,什么事都能辦得到。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大小荊條,先決四十,再發(fā)有司,從公擬罪,錢可通神,法難縱你。」《文明小史》第四三回:「自古道,錢可通神,他雖然又化了萬把銀子,到底還有二萬多沒有拿出來?!挂沧鳌稿X能通神」。
降魔力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修習禪定,承順佛旨,能伏眾魔,是名降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