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不食武昌魚
建業(yè)歌
相關人物孫皓
陸凱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陸凱傳〉~400~
皓徙都武昌,揚土百姓溯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凱上疏曰:「臣聞有道之君,以樂樂民;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樂民者,其樂彌長;樂身者,不樂而亡。夫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民安則君安,民樂則君樂。自頃年以來,君威傷于桀紂,君明闇于奸雄,君惠閉于群孽。無災而民命盡,無為而國財空,辜無罪,賞無功,使君有謬誤之愆,天為作妖。而諸公卿媚上以求愛,困民以求饒,導君于不義,敗政于淫俗,臣竊為痛心。今鄰國交好,四邊無事,當務息役養(yǎng)士,實其廩庫,以待天時。而更傾動天心,騷擾萬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國養(yǎng)民之術也。臣聞吉兇在天,猶影之在形,響之在聲也,形動則影動,形止則影止,此分數(shù)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進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賞輕而罰重,政刑錯亂,民力盡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濁于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yè)業(yè),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躬請巖穴,廣采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綱紀,晉有其政。又益州危險,兵多精彊,閉門固守,可保萬世,而劉氏與奪乖錯,賞罰失所,君恣意于奢侈,民力竭于不急,是以為晉所伐,君臣見虜。此目前之明驗也。臣闇于大理,文不及義,智慧淺劣,無復冀望,竊為陛下惜天下耳。臣謹奏耳目所聞見,百姓所為煩苛,刑政所為錯亂,愿陛下息大功,損百役,務寬蕩,忽苛政。又武昌土地,實危險而塉確,非王都安國養(yǎng)民之處,船泊則沈漂,陵居則峻危,且童謠言:『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è)死,不止武昌居?!怀悸勔硇菫樽?,熒惑作妖,童謠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苦也。
例句
得餐武昌魚,不顧潯陽田。
魚聽建業(yè)歌聲過,水看瞿塘雪影來。
《東觀漢記》卷十〈姜詩傳〉
姜詩,字士游。廣東洛人也。適值年荒,與婦傭作養(yǎng)母。賊經(jīng)其里,束兵安步,云「不可驚孝子」。母好飲江水,兒常取水,溺死。夫婦痛,恐母知,詐曰行學。歲歲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涌泉出舍側,味如江水,日生鯉一雙。
例句
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盛彥感螬,姜詩躍鯉。
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
《述異記》卷下
江陰北有子英廟,子英即野人也。善入水捕魚。得一赤鯉,將著家池水養(yǎng)之。后長徑一丈,有角翅,謂子英曰:「我迎汝身,汝上我背?!顾焐谔欤瑸樯裣?,晉時人。
典故羨魚情
羨魚心
臨川思結網(wǎng)
結網(wǎng)空羨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列傳〉~2504~
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今臨政而愿治七十馀歲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則可善治,善治則災害日去,福祿日來。詩云:「宜民宜人,受祿于天?!篂檎擞诿裾撸坍斒艿撚谔?。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脩飭也;五者脩飭,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靈,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唐·顏師古曰:「言當自求之?!?/span>
《昭明文選》卷十五〈賦辛·志中·歸田賦〉~692~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例句
不逐浮云不羨魚,杏花茅屋向陽居。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可即明時老,臨川莫羨魚。
憶昨未知道,臨川每羨魚。
結網(wǎng)時空久,臨川意有馀。
壁間潛認偷光處,川上寧忘結網(wǎng)時。
憶昨未知道,臨川每羨魚。
一生徒羨魚,四十猶聚螢。
擇木無利刃,羨魚無巧綸。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貧。
《全唐詩》卷四百一十六〈自責〉
犀帶金魚束紫袍,不能將命報分毫。他時得見牛常侍,為爾君前捧佩刀。
《春秋左傳·宣公十二年》
「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于是乎有京觀以懲淫慝?!箷x·杜預注:「鯨鯢,大魚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span>
例句
三千里外布干戈,果得鯨鯢入網(wǎng)羅。
一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
劍門失險曾縛虎,淮水安流緣斬鯨。
幸過剪鯨地,感慕神且英。
公時呵?貐,首唱卻鯨魚。
《昭明文選》卷十一〈賦己·游覽·蕪城賦〉~505~
若夫藻扃黼帳,歌堂舞閣之基。璇淵碧樹,弋林釣渚之館。吳蔡齊秦之聲,魚龍爵馬之玩。
典故君臣魚水
魚得水
諸葛三分漢
相關人物諸葛亮(字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2~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瓜戎髟唬骸干?!」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南史》卷七十二〈文學列傳·卞彬·卞彬〉~766~
卞彬字士蔚,濟陰冤句人也。祖嗣之,中領軍。父延之,弱冠為上虞令,有剛氣。會稽太守孟顗以令長裁之,積不能容,脫幘投地曰:「我所以屈卿者,政為此幘耳。今已投之卿矣。卿以一世勛門,而傲天下國士。」拂衣而去。彬險拔有才,而與物多忤。齊高帝輔政,袁粲、劉彥節(jié)、王蘊等皆不同,而沈攸之又稱兵反。粲、蘊雖敗,攸之尚存。彬意猶以高帝事無所成,乃謂帝曰:「比聞謠云『可憐可念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暫鳴死滅族』。公頗聞不?」時蘊居父憂,與粲同死,故云「尸著服」也?!阜拐?,衣也?!感⒆硬辉谌沾蕖拐?,褚字也。彬謂沈攸之得志,褚彥回當敗,故言哭也。列管謂蕭也。高帝不悅,及彬退,曰:「彬自作此。」后常于東府謁高帝,高帝時為齊王。彬曰:「殿下即東宮為府,則以青溪為鴻溝,鴻溝以東為齊,以西為宋?!谷栽佋娫疲骸刚l謂宋遠,跂予望之?!顾齑筲柚迹虼藬P廢數(shù)年,不得仕進。乃擬趙壹窮鳥為《枯魚賦》以喻意。
《淮南子》卷十六〈說山訓〉~52~
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伯牙鼓琴,駟馬仰秣;介子歌龍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螾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清之為明,杯水見眸子;濁之為闇,河水不見太山。視日者眩,聽雷者聾,人無為則治,有為則傷。東漢·高誘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魚喜音,出頭于水而聽之?!?/span>
《荀子·勸學篇》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例句
夢入坤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
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
竊效泉魚躍,因聞郢曲妍。
舞盤回雪動,弦奏躍魚隨。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崔鉉列傳〉~4974~
鉉字臺碩,擢進士第,從李石荊南為賓佐,入拜司勛員外郎、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學士承旨。武宗好蹴鞠、角抵,鉉切諫,帝褒納之。會昌三年,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鉉入朝凡三歲至宰相,而石猶在江陵。澤潞平,兼戶部尚書。與李德裕不●,罷為陜虢觀察使。宣宗初,擢河中節(jié)度使,以御史大夫召,用會昌故官輔政,進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封博陵郡公?!C所善者鄭魯、楊紹復、段鑲、薛蒙,頗參議論,時語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魯、紹、鑲、蒙?!沟勐勚?,題于扆。是時,魯為刑部侍郎,鉉欲引以相,帝不許,用為河南尹。它日,帝語鉉曰:「魯去矣,事由卿否?」鉉惶懼謝罪。
《玉臺新詠》卷七南朝梁·簡文帝(蕭綱)《艷歌篇十八韻》
「燈生陽燧火,塵散鯉魚風?!骨?#183;吳兆宜注引《提要錄》:「鯉魚風,九月風也?!?/span>
例句
后溪暗起鯉魚風,船旗閃斷芙蓉干。
樓前流水江陵道,鯉魚風起芙蓉老。
醉帆張數(shù)幅,唯待鯉魚風。
《樂府詩集》卷二十六〈相和歌辭·相和曲上·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典故魚水親
魚水恩
劉葛魚水
相關人物劉備
諸葛亮(字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亮答曰:『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幌戎髟唬骸荷?。』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挥稹w乃止?!?/span>
例句
小白鴻翼于夷吾,劉葛魚水本無二。
稍令社稷安,自契魚水親。
永安宮外有祠堂,魚水恩深祚不長。
《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
「龍魚陵居在其此,狀如貍(當作鯉)。一曰蝦。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晉·郭璞《圖贊》:「龍魚一角,似鯉居陵,俟時而出,神靈攸乘,飛騖九城,乘云上升?!?/span>
《詞源》
《詞源》,頁二五一:「傳柑:北宋時上元夜于宮中宴近臣,貴戚宮人得以黃柑相遺,謂之傳柑?!?/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