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相關人物
張角


《后漢書》卷八《孝靈帝紀》
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其部帥有三十六方,皆著黃巾,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執(zhí)其王以應之。

例句

正聞青犢葭萌,又報黃巾漢營。 崔涂 己亥感事

白馬知無髀上肉,黃巾泣向箭頭書。 方干 賊退后贈劉將軍

欲滅黃巾賊,須憑黑槊公。 李山甫 送劉將軍入關討賊

敗亡非赤壁,奔走為黃巾。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黃巾攻郡邑,白梃掠生靈。 羅隱 送汝州李中丞十二韻

南浦菰蔣覆白蘋,東吳黎庶逐黃巾。 郭良驥 自蘇州至望亭驛有作

眉畫猶思赤,巾裁未厭黃。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國語辭典》:黃巾(黃巾)  拼音:huáng jīn
東漢末年以鉅鹿人張角為首的暴民組織。因其徒眾皆以黃巾裹頭為標幟,故稱為「黃巾」。
《國語辭典》:黃巾之亂(黃巾之亂)  拼音:huáng jīn zhī luàn
發(fā)生于東漢靈帝中平元年(西元186)的大規(guī)模民變。黨錮之亂后,政治黑暗,社會不安,鉅鹿人張角組織太平道作亂,因參加亂事的人都在頭上裹著黃巾,作為標幟,故史稱為「黃巾之亂」。
《漢語大詞典》:黃巾力士
道教傳說中在上界值勤的神將。 東漢 末年,太平道首領 張角 等發(fā)動農民起義,全軍皆以黃巾裹頭,后來道教徒關于天界的傳說中就出現了“黃巾力士”的形象。《水滸傳》第五三回:“只見半空里跳下這個黃巾力士,把枷鎖開了,喝我閉眼,一似睡夢中,直扶到這里?!?span id="mu2ehuq"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一六回:“見有幾個黃巾力士執(zhí)鞭趕來?!?/div>
《高級漢語詞典》:黃巾起義  拼音:huáng jīn qǐ yì
東漢末年(公元184年)張角領導的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故稱黃巾軍。這次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王朝的統治
《國語辭典》:浮云(浮雲)  拼音:fú yún
1.天空飄浮的云?!冻o。宋玉。九辯》:「塊獨守此無澤兮,仰浮云而永嘆?!?br />2.比喻不足掛心或重視的事物。《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br />3.比喻小人、佞臣?!冻o。宋玉。九辯》:「何泛濫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固?。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4.比喻輕快飄逸的筆勢。《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br />5.比喻時光流逝迅速,世事變化無常。唐。韋應物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不見浮云世態(tài)紛紛變,秋草人情日日疏。」
《漢語大詞典》:伊闕(伊闕)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陽市 南。即 春秋 周 闕塞 。因兩山相對如闕門, 伊水 流經其間,故名。左傳·定公八年:“秋, 晉 士鞅 會 成桓公 ,侵 鄭 ,圍 蟲牢 ,報 伊闕 也,遂侵 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間北流,故謂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 唐 張說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對于 伊闕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河渠·禹鑿龍門山:“ 賈讓 言 禹 鑿 龍門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清 姚鼐 有《寄和劉海峰三丈游伊闕之作》,有“西登 闕塞 眺 黃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樣寫五幕史劇〈屈原〉》:“ 秦 將 白起 戰(zhàn)敗 韓國 ,斬首二十四萬于 伊闕 ?!?br />(2).古關名。在 伊闕 山上。 漢 末為鎮(zhèn)壓 黃巾 起義軍,設置的八關之一。后漢書·靈帝紀“置八關都尉官” 唐 李賢 注:“八關謂 函谷 、 廣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轅 、 旋門 、 小平津 、 孟津 也。”
《漢語大詞典》:八關(八關)
指八個關口。(1)指 漢 末為鎮(zhèn)壓 黃巾 起義特設的八關都尉所轄的八關。后漢書·靈帝紀:“﹝ 中平 元年﹞,置八關都尉官。” 李賢 注:“八關謂 函谷 、 廣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轅 、 旋門 、 小平津 、 孟津 也。”(2)指 明 末 騰越州 西南邊境內的八關。 明 萬歷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云南 巡撫 陳用賓 筑,名為 神護 、 萬仞 、 巨石 、 銅壁 、 鐵壁 、 虎踞 、 天馬 、 漢龍 。關址距當時邊界或數十里或百余里不等。 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緬 邊界, 虎踞 、 天馬 、 漢龍 三關劃屬 緬甸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九:“八關自其西北斜抵東南。西四關屬 蠻哈 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 神護 ,二曰 萬仞 ,三曰 巨石 ,四曰 銅壁 。東四關屬 隴把 守備,自西北而東南:一曰 鐵壁 ,二曰 虎踞 ,三曰 天馬 ,四曰 漢隴 。”
《漢語大詞典》:小方
(1).小方術。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上使先驗小方,鬭旗,旗自相觸擊?!?br />(2). 東漢 末 黃巾軍 的編制單位。后漢書·皇甫嵩傳:“﹝ 張角 ﹞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br />(3).謂簡單的風貌。 晉 孫綽 《列仙傳贊·支孝龍》:“小方易擬,大器難像。”
(4).中醫(yī)的一種處方。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序例上·七方:“ 從正 曰:‘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少而頻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細呷是也?!?br />(5).猶言小家子氣,氣派不大或不大方。 宋 魏野 《書友人屋壁》詩“達人輕祿位,居處傍林泉。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陳衍 《宋詩精華錄》評云:“三四不落小方。”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她覺得 中國 的女人特別的守舊,特別的瑣碎,特別的小方。”
《漢語大詞典》:廣城(廣城)
古關名。 漢 末為鎮(zhèn)壓 黃巾 起義軍設置的八關之一。后漢書·靈帝紀“置八關都尉官” 唐 李賢 注:“八關謂 函谷 、 廣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轅 、 旋門 、 小平津 、 孟津 也?!?/div>
《漢語大詞典》:旋門(旋門)
關名。 漢靈帝 為防備 黃巾軍 于 中平 初年所設八關之一。故址在今 河南省 滎陽縣 汜水鎮(zhèn) 西南。 漢 班昭 《東征賦》:“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 旋門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河南·開封府》:“ 旋門關 ,在縣西南十里,即 旋門阪 …… 漢靈帝 時, 河南 八關之一。”
《漢語大詞典》:神上使
東漢 黃巾軍領袖 張曼成 起兵時的稱號。后漢書·朱儁傳:“時 南陽 黃巾 張曼成 起兵,稱‘神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