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一落索 歐陽修詞名《洛陽春》,張先詞名《玉連環(huán)》,辛棄疾詞名《一絡(luò)索》。

一落索 雙調(diào)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梅苑》無名氏

  臘后東風(fēng)微透 越梅時(shí)候 一枝芳信到江南 來報(bào)先春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宿醉頻拈輕嗅 堪醒殘酒 笛聲容易莫相催 留待纖纖手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此詞見宋黃大輿《梅苑》選本,前后段兩起句六字,第二句四字,結(jié)句五字,宋詞僅得此首,若兩結(jié)各添一字,即后毛詞體也。

格二 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呂渭老

  宮錦裁書寄遠(yuǎn) 意長(zhǎng)辭短 香蘭泣露雨催蓮 暑氣昏池館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向晚小園行遍 石榴紅滿 花花葉葉盡成雙 渾似我 梁間燕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與《梅苑》無名氏詞同,惟后段結(jié)句作六字折腰句法異。

格三 雙調(diào)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毛滂

  月下花前風(fēng)畔 此情不淺 欲留風(fēng)月守花枝 卻不道 而今遠(yuǎn) 
  中中中中中仄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


  墻外鷺飛沙晚 煙斜雨短 青山祇管一重重 向東下 遮人眼 
  中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


此調(diào)以毛詞及秦、歐二詞為正體。其馀皆變格也。而毛詞此體,宋人填者尤多。 前段起句,辛棄疾詞“羞見鑒鸞孤卻”,“ 鑒”字仄聲。第二句,王安中詞“霜華催鬢”,“霜”字平聲。結(jié)句,周邦彥詞“恐花也如人瘦”,“花”字平聲;朱敦儒詞“容易放春歸去”,“容”字平聲。后段起句,方岳詞“葉下亭皋渺渺”,上“渺”字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馀參前后所列諸詞。

格四 雙調(diào)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張先

  來時(shí)露浥衣香潤(rùn) 彩絳垂鬢 卷簾還喜月相親 把酒與 花相近 
  平中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西去陽關(guān)休問 未歌先恨 玉峰山下水長(zhǎng)流 流水盡 情無盡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毛詞體,惟前段起句七字異。賀鑄、呂渭老詞,正與此同。但賀詞起句“初見碧紗窗下繡”,呂詞“蟬帶殘聲移別樹”,平仄與此異。

格五 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秦觀

  楊花終日飛舞 奈久長(zhǎng)難駐 海潮雖是暫時(shí)來 卻有個(gè) 堪憑處 
  中中平中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紫府碧云為路 好相將歸去 肯如薄幸五更風(fēng) 不解與 花為主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亦毛詞體,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五字句異。程垓“門外煙寒”詞、辛棄疾“錦帳如云”詞,正與此同,但程詞起句“門外煙寒楊柳”、辛詞“錦帳如云開處”,平仄與此異。

格六 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嚴(yán)仁

  清曉鶯啼紅樹 又一雙飛去 日高花氣撲人來 獨(dú)自個(gè) 傷春無緒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別后暗寬金縷 倩誰傳語 一春不忍上高樓 為怕見 分?jǐn)y處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詞前后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前結(jié)七字,后結(jié)六字,于各家中極為參差,錄備一體。

格七 雙調(diào)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陳鳳儀

  蜀江春色濃如霧 擁雙旌歸去 海棠也似別君難 一點(diǎn)點(diǎn) 啼紅雨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去馬蹄何處 向沙堤新路 禁林賜宴賞花時(shí) 還憶著 西樓否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與張先詞同,惟前后段第二句五字異。

格八 雙調(diào)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歐陽修

  紅紗未曉黃鸝語 蕙爐消殘炷 錦屏羅幕護(hù)春寒 昨夜里 三更雨 
  平中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繡簾閒倚吹輕絮 斂眉山無緒 看花拭淚向歸鴻 問來處 逢郎否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此詞前后段起句七字,第二句五字,馀與毛詞同。坊本前結(jié)作五字句,今從《高麗史·樂志》改定。黃庭堅(jiān)“誰道秋來”詞,正與此同,但前段第二句,“任游人不顧”句法小異。按此詞第二句應(yīng)作上一下四句法,黃詞為正。 黃詞前段起句“誰道秋來煙景素”,“道”字、“景”字俱仄聲,“秋”字、“來”字俱平聲。第二句“任游人不顧”,“不”字仄聲。后段第二句“對(duì)月亭風(fēng)露”,“月”字仄聲。第四句“更作甚悲秋賦”,“作”字仄聲。譜內(nèi)可平可仄據(j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