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青玉案 漢張衡詩“何以報之青玉案”,調(diào)名取此。《中原音韻》注“雙調(diào)”?!短驼糇V》注“高平調(diào)”。蔣氏《九宮譜目》入中呂引子。韓淲詞有“蘇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

青玉案 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 但目送 芳塵去 錦瑟年華誰與度 月樓花院 綺窗朱戶 惟有春知處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筆空題斷腸句 試問閒愁知幾許 一川煙草 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此調(diào)以賀詞、蘇詞及毛詞、史詞為正體,若張炎詞之疊韻,李彌遜、吳潛、胡銓詞之添字,李清照詞之句法小異,曹組詞之句法小異又添字,毛詞別首之攤破句法,趙長卿詞之減字,趙詞別首之句讀參差,皆變體也。但諸詞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后段第五句或押韻,或不押韻者。各以類列,庶不混淆。 此調(diào)后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歐陽修詞“爭似家山見桃李”,程垓詞“別后誰吟倚樓句”,高觀國詞“入畫遙山翠分黛”,吳文英詞“不忍輕飛送殘照”,南北宋人皆然。 又此調(diào)后段起句,宋詞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黃庭堅“煙中一線”詞“別恨朝朝連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聲,“朝朝”二字俱平聲。第二句,宋詞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煙村茂樾”詞“枝上鶯歌如解勸”,“如”字平聲,“解”字仄聲。前后段第三句,宋詞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詞“剪剪霜風落平野”、“別后知他為何也”,“落”字、“為”字俱仄聲,“平”字、“何”字俱平聲。此等句法,宋人間一為之,非定格也,若匯參入圖,恐失此調(diào)本體,故但詳注以備考證。譜內(nèi)可平可仄悉校所采諸詞。

格二 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蘇軾

  三年枕上吳中路 譴黃耳 隨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驚鷗鷺 四橋盡是 老子經(jīng)行處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輞川圖上看春暮 常記高人右丞句 作個歸期天已許 春衫猶是 小蠻針線 曾濕西湖雨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與賀詞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不押韻,宋元詞如此填者甚多。

格三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李彌遜

  楊花盡教難拘管 也解趁 飛紅伴 驄馬無情人漸遠 沙平淺渡 雨濕孤村 何處長亭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欲憑桃葉傳春怨 莫不似 斜風倩雙燕 縱得書來春又換 只將心事 分付眉尖 寂寞梨花院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即蘇詞體,惟后段第二句八字異?!端呻[集》曹勛詞二首正與此同,但曹詞前后段第三句“趁得梅花先春到”、“正怕和風都開了”俱作拗句。 按此詞前后段第五句第四字俱用平聲,又與諸家異。

格四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毛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 又冷落 池塘暮 何處風來搖碧戶 卷簾凝望 淡煙疏柳 翡翠穿花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京人去無由駐 忍獨在 憑闌處 試問綠窗秋到否 可人今夜 新涼一枕 無計相分付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此詞前后段第五句俱不用韻,與蘇詞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異。宋有呂渭老、王炎、沈端節(jié)諸詞可校。 元顧德輝詞亦填此體,惟換頭句“紅入花腮青入萼”,兩“入”字俱仄聲,“腮”字平聲。

格五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 史達祖

  蕙花老盡離騷句 綠染遍 江頭樹 日午酒消聽驟雨 青榆錢小 碧苔錢古 難買東君住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官河不礙遺鞭路 被芳草 將愁去 多定紅樓簾影暮 蘭燈初上 夜香初炷 猶自聽鸚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此詞前后段第五句用韻,與賀詞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異。宋有黃公紹詞可校。

格六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一疊韻 張炎

  萬紅梅里幽深處 甚杖屨 來何暮 草帶湘香穿水樹 塵留不住 云留卻住 壺內(nèi)藏今古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獨清懶入終南去 有忙事 修花譜 騎省不須重作賦 園中成趣 琴中得趣 酒醒聽風雨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與史詞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多押一韻,第五句用疊韻異。

格七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吳潛

  人生南北如歧路 惆悵方回斷腸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葦汀蘆岸 落霞殘照 時有鷗來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一杯渺渺懷今古 萬事悠悠付寒暑 青箬綠蓑便野處 有山堪采 有溪堪釣 歸計聊如許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即蘇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亦作七字異。 按張矩詞前段第二句“秋在黃花羞澀處”正與此同,但“羞”字平聲,“澀”字仄聲。

格八 雙調(diào)六十九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胡銓

  宜霜開盡秋光老 感動節(jié)物愁多少 塵世難逢開口笑 滿林風雨 一江煙水 颯爽驚吹帽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堂金馬何須到 且斗取 尊前玉山倒 燕寢香清官事了 紫萸黃菊 皂羅紅袂 花與人俱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亦蘇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八字異。

格九 雙調(diào)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李清照

  征鞍不見邯鄲路 莫便匆匆歸去 秋風蕭條何以度 明窗小酌 暗燈清話 最好流連處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相蓬各自傷遲暮 猶把新詩誦奇句 鹽絮家風人所許 如今憔悴 但馀雙淚 一似黃梅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即蘇詞體,惟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異。

格十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 路轉(zhuǎn)陡疑無地 忽有人家臨曲水 竹籬茅舍 酒旗沙岸 一簇漁樵市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凄涼只恐鄉(xiāng)心起 鳳樓遠 回頭漫凝睇 何處今宵孤館里 一聲征雁 半窗殘月 總是離人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與李清照詞同,惟后段第二句八字異。 按曹詞別首前段第二句“在家縱貧亦好”,后段第二句“正思鄉(xiāng)、驚時夢初覺”,正與此同。

格十一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韻 毛滂

  今宵月好來同看 月未落 人還散 把手留連簾兒畔 含羞和恨轉(zhuǎn)嬌盼 任花映 春風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相思不用寬金釧 也不用 多情似玉燕 問取嬋娟學長遠 不必清光夜夜見 但莫負 團圓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詞前段第二句六字,后段第二句八字,與李彌遜詞同,惟前后段第四、五句減一字作七字一句,兩結(jié)添一字俱作六字句異。 又按前后段第三句第六字用平聲,俱作拗體。所謂宋人間一為之,原非定格也,至第四句前后平仄亦不同,惜無別首可校。

格十二 雙調(diào)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韻 趙長卿

  恍如遼鶴歸華表 閱盡人間巧 天乞一堂山對繞 微波不動 岸巾時照 照見星星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舞風荷蓋從敧倒 碧樹生涼自天杪 誰識元龍胸次浩 騎鯨欲去 引杯獨嘯 醉眼青天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即賀詞體,惟前段第二句五字異。 按趙詞別首前段第一、二句“結(jié)堂雄占云煙表。萬象爭呈巧”,正與此同。

格十三 雙調(diào)六十八字,前段五句四仄韻,后段六句四仄韻 趙長卿

  梅黃又見纖纖雨 客里情懷兩眉聚 何處煙村啼杜宇 勸人歸去早思家 轉(zhuǎn)聽得 聲聲苦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利名縈絆何時住 惱亂愁腸成萬縷 滿眼興亡知幾許 不如尋個 老松石畔 作個柴門戶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詞前后段第一、二、三句與吳潛詞同,前結(jié)兩句與毛滂“今宵月好”詞同,但少押一韻。后結(jié)三句仍照蘇詞體填,句讀參差,亦變調(diào)也,采以備體。 按后段第二句不作拗體,亦與諸家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