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句:
詞牌列表
踏青游 欽譜
踏青游 調(diào)見蘇軾詞,踏青作也。因詞有“踏青游”句,取以為名。

踏青游 雙調(diào)八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六仄韻 蘇軾

  攺火初晴 綠遍禁池芳草 斗錦繡 大城馳道 踏青游 拾翠惜 襪羅弓小 蓮步裊 腰肢佩蘭輕妙 
  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仄仄中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仄中中仄平中仄

行過上林春好 
中仄仄平平仄


  今困天涯 何限舊情相惱 念搖落 玉京寒早 任關(guān)心 空目斷 蓬山難到 仙夢杳 良宵又還過了 
  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中中仄中中中平中仄

樓臺萬象清曉 
中中仄中平仄


此調(diào)以此詞為定格,王詞少押四韻,陳詞少押兩韻,猶為正體。若無名氏詞之句讀參差,字亦脫誤,采入以備參考,不可為法也。 此詞可平可仄悉參所采三詞,但無名氏詞前段第三句“似賭賽、六只渾似”,“只”字入聲。后段起句“兩日不來”,“不”字入聲,此皆以入作平,不得混注可仄,觀蘇、王、陳三詞俱用平聲可知。

格二 雙調(diào)八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韻 陳濟翁

  濯錦江頭 羞殺艷桃秾李 縱趙昌 丹青難比 暈輕紅 留淺素 千嬌百媚 照綠水 恰如乍臨鸞鏡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妃子弄妝猶醉 
平仄仄平平仄


  詩筆因循 不曉少陵深意 但滿眼 傷春珠淚 燕來時 鶯啼處 年年憔悴 便除是 秉燭憑闌吟賞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莫教夜深花睡 
仄平仄平平仄


此與蘇詞同,惟前后段第八句俱不押韻異。

格三 雙調(diào)八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四仄韻 王詵

  金勒狨鞍 西城嫩寒春曉 路漸入 垂楊芳草 過平堤 穿綠徑 幾聲啼鳥 是處里 誰家杏花臨水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依約靚妝斜照 
平仄仄平平仄


  極目高原 東風(fēng)露桃煙島 望十里 紅圍綠繞 更相將 乘酒興 幽情多少 待向晚 從頭記將歸去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說與鳳樓人道 
仄仄仄平平仄


此亦與蘇詞同,惟前后段第七、八句俱不押韻異。

格四 雙調(diào)八十三字,前段八句六仄韻,后段八句五仄韻 《能改齋漫錄》無名氏

  識個人人 恰止二年歡會 似賭賽 六只渾四 向巫山 重重去 如魚水 兩情美 同倚畫闌十二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倚了又還重倚 
仄仄仄平平仄


  兩日不來 時時在人心里 擬問卜 常占歸計 拌三八清齋 望永同鴛被 到夢里 驀然被人驚覺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夢也有頭無尾 
仄仄仄平平仄


按吳曾《能改齋漫錄》云:“政和間,一貴人未達時,不欲書名,嘗游妓崔念四之館,因其行第,作踏青詞,都下盛傳?!奔创嗽~也。亦與蘇詞同,惟后段第四、五、六句作五字兩句異,其前段第六句少一字,當是“如魚得水”,或傳寫之訛,脫一字耳。 后段第七句“里”字韻重出,恐亦有誤。
歷代作品
蘇軾 1036 - 1101 一首
王詵 1037 - ? 一首
陳濟翁 一首
趙溫之 一首
無名氏 二首
王翃 1603 - 1651 一首
曹溶 1613 - 1685 一首
董以寧 1629 - 1670 一首
陳世祥 一首
鄒祗謨 1627 - 1670 一首
董元愷 1630 - 1687 一首
黃之雋 1668 - 1748 一首
錢載 1708 - 1793 一首
楊玉銜 1869 - 1943 一首
陳匪石 1883 - 1959 一首
近現(xiàn)代
趙熙 1867 - 1948 一首
汪東 1890 - 1963 一首
張伯駒 1898 - 1982 一首
踏青游(1099年) 北宋 · 蘇軾
□火初晴,綠遍禁池芳草。
斗錦繡、火城馳道。
踏青游,拾翠惜,襪羅弓小。
蓮步裊。
腰支佩蘭經(jīng)妙。
行過上林春好。
今困天涯,何限舊情相惱。
念搖落、玉京寒早。
任劉郎、目斷蓬山難到。
仙夢杳。
良宵又過了。
樓臺萬家清曉。
踏青游 北宋 · 王詵
金勒狨鞍,西城嫩寒春曉。
路漸入、垂楊芳草。
過平堤,穿綠徑,幾聲啼鳥。
是處里,誰家杏花臨水,依約靚妝窺照。

極目高原,東風(fēng)露桃煙島。
望十里、紅圍綠繞。
更相將、乘酒興,幽情多少。
待向晚、從頭記將歸去,說與鳳樓人道。
濯錦江頭,羞殺艷桃秾李。
縱趙昌、丹青難比。
暈輕紅,留淺素,千嬌百媚。
照綠水。
恰如下臨鸞鏡,妃子弄妝猶醉。

詩筆因循,不曉少陵深意。
但滿眼、傷春珠淚。
燕來時,鶯啼處,年年憔悴。
便除是。
秉燭憑闌吟賞,莫教夜深花睡。
竹外溪邊,一枝破寒沖臘。
瑩素肌、玉雕冰刻。
賦閑標,足馀韻,豈同常格。
最風(fēng)流,生來處處盡好,別得造化工力。

疏影幽香,意思迥然殊絕。
算不枉、詩人分別。
凍云深,涼月皎,愈增清冽。
大瀟灑,尤得靜中雅趣,不許鶯棲燕歇。
嶺上梅殘,堤畔柳眠嬌小。
綻數(shù)枝、橫煙臨沼。
既大雅,且秾麗,繁而不擾。
冒寒來、游蜂戲蝶尚阻,年年占得春早。
澹白輕紅,清香迎芳道。
更情與、碧天如掃。
魏臺妝,吳姬袖,妖妍多少。
為傳語、無言分付甘桃李,不比閑花浪草。
識個人人,恰正二年歡會。
似賭賽、六只渾四。
向巫山、重重去,如魚水。
兩情美。
同倚畫樓十二。
倚了又還重倚。

兩日不來,時時在人心里。
擬問卜、常占歸計。
拚三八清齋,望永同鴛被。
到夢里。
驀然被人驚覺,夢也有頭無尾。
踏青游 效大蘇贈妓崔念四(壬午) 明末清初 · 王翃
身到西廂,試問鶯行居幾。
似郭令、中書考第。
斗芳菲,貪佳麗,金釵會,人雙倚。
樓外欄桿十二,待月影還多倍。
花信緒風(fēng),占斷一年天氣。
摘兩日、地支交配。
記橋上宸游,有舊時隋帝。
同夢數(shù)巫峽,各負雨情云意。
踏青游 閨情 明末清初 · 曹溶
幾陣楊花,院落凄然寒食。
又墮向、送別樓側(cè)。
任笙歌,闌珊去、旗亭野草如織。
休說東風(fēng)舊識。
為東風(fēng)惹他相憶。
自起捲簾,凝眸乍疑金勒。
有杜宇、聲聲將息。
拚清淚,常流到、大江南北。
日長怕春倦,淚也有時無力。
踏青游?南村 明末清初 · 董以寧
郭外青青,風(fēng)日如今方美。
覓一個、板橋娘子。
向前村,尋詩思,見宿水鸕鶿起。
白蕩小舟三四。
曬漁蓑、綠楊煙里。

有個漁家,將魚換酒村肆。
煮一半、下些鹽豉。
更指點,松楸道,百年休計。
南崗幾多墓,一半無人掃矣(案此首較詞律少四字。)。
烘日勻風(fēng),春光著人輕茜。
繡草路、泥香成片。
覓誰儂,和笑走,弓鞋初倦。
更是處、池塘簇蒲拖柳,閑殺畫船歌板。

把酒樓頭,憑闌望中平衍。
嘆此日、春光都賤。
彩旗空,絨索冷,秋千荒院。
總聽徹、歸途小亭妖曲。
依舊楚天云遠。
約伴尋春,何處玉鉤斜畔,暗數(shù)道、畫橋廿四。
向芳郊,酒簾畔,聽流水。
歌聲美。
才過橋頭十五,小蘇家,鈿箏斜倚。
花雨霏微,紛紛海棠園里。
喚流鶯、欲留無計。
待滿泛銀船,腸斷鴛鴦被。
鮫綃拭殘淚,長記酒頭茶尾。
北郭尋青,閑向百家墳畔。
總零落、秋千池館。
新火累累新冢,荒草萋萋荒岸。
風(fēng)送榆錢無算。
共陰風(fēng)紙錢吹亂。
最是傷心,繡閣孤帷魂斷。
恨春光、輕寒輕暖。
奈一別泉臺,忍把流鶯喚。
淚痕飛絮滿。
暮雨瀟瀟愁伴。
做雨裝晴,天公畫成花態(tài)。
著幾筆、春云低蓋。
小池邊、幽徑里,亞籬門外。
瞥見處,風(fēng)流露桃心性,斜撇一枝相礙。

風(fēng)到誰邊,殘紅亂粘衣帶。
又趁著、游絲無賴。
倚樓人,應(yīng)不料,踏青人在。
弄鬢影,回看近樓花影,伸腕拗來斜戴。
酒病憎寒,東鄰昨傳詞句。
還說道、芳郊煙縷。
雜花香,新草色,近鞦韆處。
可準備,相挨好春時節(jié),莫忘少年情緒。

一枕?眠,高城曉鴉無語。
卻送得、空庭細雨。
更簾陰,兼雪點,乍飛仍住。
悶怎遣、憑君向天商略,甚欲踏青難去。
踏青游 清末至民國 · 楊玉銜
恨裊晴絲,商量試寒深淺。
鵊鵯喚、韶華又晚。
數(shù)番風(fēng),信倦我,探芳心眼。
問客路、長亭短亭煙柳,自古送人何限。

故國清明,餳簫幾回喧暖。
算等是、錢灰酒盞。
認松楸,非舊樹,夢痕疑幻。
凝望處、傷心幾人知我,莫問南天歸雁。
時節(jié)清明,依然峭寒簾戶。
又盡日、如膏酥雨。
怪今年、曾不見紫紅酣嫵。
但夢里、長堤秉簡,臨水南陌,探芳盈路。

郁郁松楸,家山望中何許。
況值此、灰飛百五。
愿春遲,憐老病,心期仍阻。
洗倦耳、愁鵑向人啼罷,獨倚畫闌無語。
明日花朝,今朝百花晴曉。
紙錢飛,秧水霽,山山啼鳥。
愛俊影,新裁鳳皇綾子,溪上夾衣齊照。
一碧烽煙,滿茫茫十洲三島。
事萬種,愁腸先繞。
上河圖,春社醉,新亭人少。
夢未穩(wěn),明年海棠紅候,惟有杜鵑知道。
踏青游 同吷庵,和王晉卿 清末至現(xiàn)當代 · 汪東
寒食初過,西園露零清曉。
看遠接、長堤青草。
妒游人,攜艷質(zhì),翩如飛鳥。
且顧影、平橋畫欄干畔,微掠鏡波雙照。
源隔桃花,何須更夸仙島。
但是目極、茜霞紅繞。
興將闌,魂欲斷,歡娛時少。
漸日晚、漁舟自尋歸路,莫與外人閑道。
踏青游 依清真韻 現(xiàn)當代 · 張伯駒
翠色春郊,飛塵霽風(fēng)吹曉。
又目斷、黏天芳草。
踏青游,尋舊侶,半成猿島。
但覺得、今年杏花匆匆,一霎只余斜照。

久客無家,還思卜鄰瓊島。
望咫尺、波瀾縈繞。
幻春燈,經(jīng)見慣,浮云多少。
憶昔日、翩翩玉鞭金勒,羞與少年人道。